大前天见到路志伟,小路说,老师,我又翻了一遍《战争与和平》,安德烈躺在战场上时,头顶是云,不是鹰。是我记忆有误,谢谢小路。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手边没书,这些年我也不再看小说了,凭记忆随手就写,看来记忆已经很不可靠了。
有数位老师委婉地说,你看人家老丁,颜值那么高还更新得那么勤,你凭什么就更新得那么慢呢?
凭什么呢?凭我心灵美呀。
马上要过年,A11班教室门口贴了副对联。下课后都康盛问我:“老师,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上联该贴到左边还是右边?”看来我们有必要简单地谈谈对联。
有人说,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蜀后主孟昶(这个字读“厂”的音)过年时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个说法不严谨,应该说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春联只是对联的一种。
那最早的对联是?这个根本就没有答案。为什么呢?因为对联以对偶为本质属性,而对偶句几乎从我们的文学源头起就存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对偶吧?但这些还不能算对联。为什么呢?一是平仄音韵上还不相对,二是诗人并非有意作对,缺乏自觉性。到了骈文时代,对偶的句子比比皆是,而且是作者有意追求,骈文嘛,骈就是二马并行。但平仄还没有形成规矩。什么时候汉语的平仄规矩确立了呢?南北朝。这个伟大的成就直接催生了我们的一种伟大诗歌形式——格律诗。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律诗和绝句(律绝)。律诗八句四联,中间两联是严格要求对仗的。如果我们把律诗的中间两联单独拎出来,就是工整规范的对联啦。所以说对对子是做格律诗的基本功。
有宝宝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格律诗之前的诗人,仅凭良好的语感就写出了完全符合了平仄格律要求的对偶句?太有了。所以你很难说对联源于何朝何代何人。但我们可以说,对联萌芽于格律诗之前(为什么说萌芽,因为还没形成文体自觉),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明清。
插播一段小测试。下列宋词中的句子,你知道作者是谁吗?答对两个你是诗词能人;答对五个是诗词达人;答对十个,你是小度娘。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晴云欲向杯中起,春色先从脸上来。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
又有宝宝举手说,从我们的唐诗宋词里,可以拆下来多少副美得让人心碎的对联,为什么说对联的鼎盛时代是明清呢?明清人能比得过唐宋这些才华分分钟就能要你命的祖宗吗?
这个问题提得好。好吧,我讲得有点跑题了,那干脆下期接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