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七)

一生中必学的百副传世楹联(七)

2020-05-13 22:15:03徐熙彦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0条评论

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万峰峦脚底青。

作者:常建极,清代满族诗人,曾任济南郡守。


这是一副摘句联,联语出自常建极《登泰山绝顶》诗,经郑板桥、刘海粟等名士题书之后广为流传。

上联言泰山之高,虚写,胸前可见天上星斗,比李白“手可摘星辰”还夸张;下联同样言泰山之高,实写,如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杜甫“一览众山小”。

大家看上联的数词“二三”非确指,是模糊指,下联的数词“十万”也非确指,是夸张。通过数词极强的概括力创造出宏大雄强的气象,并在一少一多间形成强烈对比。其实这副联的境界兼取李白《夜宿山寺》与杜甫《望岳》登高临远的境界,但能旧瓶装新酒,就是这用数修词用得好。这样的创新境界不是炫人眼目的数字弄巧,而是脱胎换骨的用数出巧。

学习这副对联,不仅要体会出用数修辞之妙,还可以体味其拓展意义,从小树立摘星揽月的远大抱负,磨练奋勇攀登的坚强意志,涵养天地山川秀气,去成就“一览众山小”的事业与人生。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者:戴燝,字享荣,福建长泰人,明万历进士,时为漳州七才子之一,乃明代名臣戴时宗曾孙。


这副联题于三苏祠,明末清初周亮工《闵小记》卷二《三苏祠联》记载:“长泰戴方伯燝,词林宗工也,题三苏祠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极为妥贴。”

上联写苏门父子三人苏洵、苏轼、苏辙,均为文坛翘楚,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书香鼎盛;下联写,在苏氏父子中又以苏轼苏东坡成就最大,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大岳相峙,并称四大家。

我们来看看四个数词的作用:“一门父子”,“一”确指,“三词客”,“三”确指;“千古文章”,夸张,“四大家”,确指。数词的确切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梁章钜之所以称本联“最为大雅”就与数词的概括力确切性有关。雅正,雅正,儒家以正为雅,颂人而不虚夸,即为正。联句正而雅,工而切,皆数词之效!同时数词的多用还增加了联句节奏的跳跃性和音乐性,有琅琅上口,让人过目成诵之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联作者,历代学者所指不一,有戴燝、张鹏翔、张鹏翮几说,我个人以明末周亮工记载为准。其实,同学们学习楹联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这种作者所指不一的情况,是因为古时文士视楹联为小技,不入文集,后世摘录书写中逐渐传讹。所以,在学习传世楹联过程中,不要过于纠结作者问题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主要在楹联中品味其识见、情致、意境、修辞等汉语之美,传承楹联文化的精华。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作者:释契盈,闽中人,五代吴越时杭州龙华禅寺诗僧。


这副联是史载我国最早的胜迹联,现悬于杭州百花潭。据《吴越春秋》记载,契盈陪吴越王游碧波亭,闻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而题此联。

上联据王意写水之利,贯通千里,惠及诸州;下联写潮之信,潮起潮落,守时有信,唐代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句也说明潮之信由来已久。该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全联十四字中,状写两个意象“水”与“潮”,竟然用了六个数词。“三千里”,夸张指,实际上钱塘江全域不足二千里,“一条水”,确切指,就是钱塘江。在这三千里间的母亲河,夸张以表水之功,确指以现联之切。“十二时”,确指一整天,“两度”,确指,潮一度,汐一度。通过六个数词始终稳切水与潮,很好地发挥了数词的概括力。数词的大量巧用也使得整副联笔墨简净,气势雄浑,非常值得回味。数词在联句中的工切之效尽显。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作者:董云岩,清代文士。


这是九江琵琶亭的一副集句联,上下联分别集自唐代诗人卢仝、杜甫诗句。虽作者生平不详,两位诗人却是名声大噪,诗圣杜甫自不必说,这个卢仝是卢照邻的孙子,名倾天下的茶仙。而琵琶亭则是因大诗人白居易在此作《琵琶行》而建。

上联出自卢仝《琴中诗》,写弹之境,动如流水,心如明月;下联出自杜甫《赠花卿》,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首,写曲之韵,遏之行云,御之江风。

联中重复使用了两个数词“一”和“半”,重复使用了两个动词“弹”和“入”,形成掉句对,或者说重云格。似重云排浪,数词似云头,量词似云脚,数词如浪尖,量词如浪底,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极富感染力。两个几乎最小的数词重复,与联语轻淡简净的格调非常和谐,琵琶女的卑微柔弱,流水、江月的清冷,如风如云,如泣如诉,将人带入《琵琶行》哀婉缠绵的诗境中。细思两个最小的数词,烘托出这样感人至深的境界,让人惊异于我们汉语的伟大神奇。

青少年学习经典楹联,重在以楹联为门径,感受汉语言的魅力,逐渐提高语文修养,从楹联中爱上汉语、爱上语文,涵养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操。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推动楹联教育的学校、学会等组织以及楹联教师深思。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必学传世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