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春萱拜陆凤石;
川冬菜炒山鸡丝。
见《古今联语汇选》三集。岑春萱,清末大臣,任两广总督;陆凤石,即同治状元陆润庠,任弼德院院长,当过溥仪的师傅,授太保。
这是无情对,以川(水)对岑(山),以冬对春,以菜(蔬)对萱(草),以山对陆(作平地解),以鸡对凤,以丝对石(均属“八革”,为原材料),炒与拜为两个动词。合起来,出句是人事,对句是食谱,精妙之极。
金榜题名虚富贵;
洞房花烛假姻缘。
相传一家剧团让演员各自撰句组对,小生演员出上联,旦角演员出下联,组成此对。
联语写尽逢场作戏实质,一语道破,各切行当:小生多演公子,戏中常有“金榜题名”的喜事,所得富贵实属虚无,下台来还是穷小生一个;旦角多演小姐,戏中常有“洞房花烛”的美事,所结姻缘全非真实,下台来也可能还是孤身一人。“虚、假”二字用得好,真实而有幽默感。
鱼游石孔秋江冷;
柏成林丛夏岳高。
见《巧对录》。粗看,俨然两幅自然风景画:鱼游石孔,秋江水冷,一派清秋气象,这是秋景;换一个季节,森然柏林,青山高峻,自是夏景。细读,原来是由十四个姓氏所组成,可见遣词用字编排的奇思。
孟春季春惟少仲;
夏鼎周鼎独无商。
见《评释巧对》卷十。明代李东阳出上联,一个叫独无的人对以下联。孟春、季春、夏鼎、周鼎四人,均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我国农历春季三个月,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上联的“惟少仲”是“只少仲春”之意。夏、商、周为我国三个连续朝代名,下联是说,有夏鼎,周鼎,“独无商”(惟独没有商鼎)。
联语用人名与时令名、器物名相同借代而用,是一巧;三春中少仲春,是二巧;有夏、周两鼎而无商鼎,三缺一,是三巧;对句者以自己姓名“独无”,只增一“商”字,而成奇绝巧对,是四巧。我没有查到,设若“惟少”也是人名,那就巧上加巧了。
赵光之女光赵氏;
定安家居安定门。
见《南亭四话》。清同治年间刑部尚书赵光,字蓉舫,无子,只有一女,嫁于光氏家。赵同族有赵定安,为某部侍郎,住在北京安定门一带。京都中有好打趣之人,为之作了这副对联。此联妙手偶得。按旧时称谓,赵家女儿嫁给光家,俗称“光赵氏”,正是赵光姓名的倒置;定安之名倒置恰为安定(门)。世间巧事、巧语,俯拾皆是,就看撰联人是否想得到、用得好了。
炭黑火红灰似雪;
麦黄麸赤面如霜。
此为传统巧对。出、对句所说的,一为烧火,一为磨面,都是百姓家常见之事,作者从中发现了具有妙趣的事理,即颜色的变化:炭烧成灰,由黑变红再变灰;麦磨成面,由黄出赤色麸皮,剩下白面。联语以颜色对为主,兼用比喻格,在短联中用六个颜色词,串组成连贯、实有的内容。
莲子已成荷长老;
梨花未放叶先生。
见《评释巧对》卷三。明代—位姓叶的学者,看见僧舍中荷花结莲,莲子长成而荷叶已经残败,有感而出上联,以荷花开罢结莲子的自然现象而引出“长老”二字,既指荷已长成,又指僧人身份,一词两义。僧人所对下联,重点在安排好“叶”字,既符合“先生”之姓,又能与荷对仗。于是,选取梨树逢春的景象,这时叶子先长出来,而后才见梨花开放。这类对联妙在运用汉语一词多义,形成双关巧对。对于“先生”,我们并不陌生,它曾对过“已死”(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也对过“后死”(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本联以先生对长老,又巧对称谓,是更难得的。
宰相有权能割地;
孤臣无力可回天。
这是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作品。丘为台湾苗栗人,字仙根,号沧海。进士出身,授工部主事职。1895年他得悉以李鸿章为相的清政府将割让台湾给日本,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同时撰此联抒怀刺恶。联语中的“宰相”,当然是李鸿章;“孤臣”,指作者自己,意为孤立无援之臣。“回天”对“割地”,是联中的“眼”,即精彩之处。此联技巧为“反对”,上下联意相反,也多用反义词,如此,便能将卖国与爱国这一截然相反的主张区别得泾渭分明,也隐含“反对割地”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