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华山过六泉口到贵池,要经过一座桥,这桥叫五溪桥。现在这座桥是公路桥,很是气派。桥的西边,是古代的五溪桥。相传,这桥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建造的。 这桥的美呀,美得无法形容。有人说,它如海里的蛟龙,也有人说,它是天上的彩虹。 元朝的时候,蒙古出了个大才子。他听说五溪桥这么神奇,心里不信,专门跑来看。看了不算,还写了一首诗,诗怎么说呢?“万壑泉声泻碧溪,小凉天气过溪时。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 大才子的诗很快从江南传到了江北,从江北传到京师,从京师又传到宫中,这下惊动了一个人。 被惊动的这个人名字很长,有8个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他是元朝的第八位皇帝,也叫文宗皇帝。文宗皇帝与元朝其他皇帝不同,其他皇帝看大臣的奏章,要经过翻译,不然看不懂,朝廷议事,更离不开翻译。文宗皇帝自学汉语,无师自通。这不算,他还特别爱好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大才子把个五溪桥写得这么有意境,这么令人神往,不免勾动了皇帝的心事。 皇帝立马召见御用画师房大年,叫他火速到九华山画画。见了画师的画,皇帝决定摆驾。目的地,九华。 九华山的山光水色,村桥秋稼,篝火野炊,萧寺农家,把个文宗皇帝看得诗兴大发。诗怎么写的呢?“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见,画师犹自欠功夫。”为这件事,画师还挨了批评。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文人墨客更是蜂拥而至,题诗的题诗,作画的作画,一时间,这里成了全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那时候,五溪桥上有座亭子,有人在桥亭上题了这副对子:“过五溪桥一洞二洞三洞;进六泉口七都八都九都。” 张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现任职于九华山邮政局,著有《九华山佛教史》《九华山景点图册》《古寺楹联大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