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池州古楹联·九华山篇 》吴襄与九子寺

《池州古楹联·九华山篇 》吴襄与九子寺

2018-03-08 20:29:05何翔彬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 0条评论

路盘瘦岭孤松老

寺掩清门寒叟贫



这是吴襄(清雍正礼部尚书)题在九子寺(广化院)的楹联。九子寺即广化院,在青阳九子岩,《九华山志》这样记载:九子寺位于九华后山九子岩,原名“广化院”,初建于唐,明代重建,后废毁。光绪版《青阳县志》和民国版《九华山志》这样叙述:“九子寺即广化院,在碧云峰顶,由斗鸡石而转,复入大谷,如在平地,峰石四面环峙,真烟霞之窟也”。


这幅楹联勾勒出一幅山高岭陡、孤独的老树、半掩的庙门、年老清贫的禅僧景象。此“情”此“境”,是深山藏古寺远离人境的喧嚣,苦修僧人保持着清贫、静谧生活状态的写实。这种表象的孤独、凄凉、清贫的生活,不禁让人顿生悲悯之心。其实不然,这种表象真实地反映一个悟道僧人内心深处的适然境地,这种逍遥心旷,无拘无束的把“我”融入自然,融入宇宙万法之中的精神境界正是禅僧所追求的。


吴襄是清代九华山老田吴村人,字七云。康熙五十二年(1714)进士,以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1723),升任侍读学士,督顺天府学政。雍正三年,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任经筵讲官。后晋为礼部尚书。吴襄文学造诣很高,写这幅楹联是在未“出仕”之前。在青少年求学时代,为求得安静的学习环境,他曾常住在九华山东崖精舍(清末改称东崖禅寺),与寺院僧人为伴。闲暇之余,他与同学好友走遍了九华山前山后山的寺庙,对九华山的山山水水及僧众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佛教也具有相应的尊重。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儒家传统教育中走出来的吴襄,以读书入仕为人生唯一目标。从这幅楹联中完全可以看出,吴襄对禅门清贫的物质生活和苦心的修持抱有极大的同情、理解与敬意。他以一个世俗的局外人的眼光,写出了禅门僧众参禅生活的表象。在他看来,这种清净、清贫、无欲无求的修持方式只是一种解脱乃至一种境界,距离他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很遥远,但是,长期的接触、沟通、交流,使得佛门禅宗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准则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也是催生他发奋努力,取得功名的重要动力。自吴襄以后,直至清末民国时期,老田吴村吴氏家族拨出“义田”,其收入用于本族及外姓家庭困难的子弟读书学习,除此之外,还提供九华山寺院香灯供养和僧人日常柴米油盐等生活费用,安置解决年老贫病僧人的养老,这种模式沿袭数百年之久。


数百年来,老田吴村把佛教的“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结合起来,把耕读传家与读书入仕结合起来,依然保留着“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传统。


作者简介:何翔彬,供职于九华山风景区文物管理所,文博馆员,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研究方向:古建筑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古村落保护。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九子寺九华山池州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