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用“矛盾分析法”支撑对联学理论的构建 ——以对联的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之关系处

用“矛盾分析法”支撑对联学理论的构建 ——以对联的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之关系处

2020-07-01 21:16:55刘可亮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0条评论

“文学性”特征突出、“诗家语”气质鲜明的对联,近年来被对联理论界归纳为“文学类对联”。此类对联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正成为一批作者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对“老干体”“征联体”有效“矫枉”的基础上,也出现了诸多“过正”的情况。基于助力“文学类对联”复兴的目的,近期,笔者撰写了《“文学类对联”陷入“联八股”泥潭》一文,从语言的凝练、文字的驾驭、典故的运用、气势的谋求、材料的消化、诗意的追求、风格的把控、特色的突出等八个方面对一些偏失行为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建议。

拙作在《对联》杂志今年第五期发表后,联界反响较大。不少联友撰写文章参与探讨。《对联》第六期刊发了潘洪斌、咸丰收、康永恒三位师友的文章。他们重点从“应该复兴对联作为古典文学体裁的本来面目”“把握好对联文学性、实用性,以及谐巧性的平衡”“追求文学性不忘担当‘联合为时而作’的使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给了我较多启发。在联界纠缠于对仗与平仄等低层次问题已久的情况下,拙作能引发关于对联创作深层次的广泛讨论,自然乐见其成。

回答好对联创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的处理问题”,正是当今理论界的任务所在。恰好三位师友的大作虽然提及了对联的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之关系处理的问题,但具体运用什么方法,如何对其主次关系、矛盾平衡点予以分割和明确,如何把握好分寸,尚未深入探究。试结合个人近年来的研究心得,以此为例,谈谈对联学理论构建的方法论问题。


一、对联学理论构建缺失“矛盾分析法”已久


近几十年来,对联理论界纷争不止,许多“形式层面”的低层次问题也悬而未决。其原因之一在于,缺乏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要有系统论思想,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具体来说,必须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切忌“顾此失彼”的“一点论”。必须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对联的问题,则许多纷争可止,对联学理论的构建也将归于正途。


⒈先贤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思想闪光:  


先贤没有总结出现代学术意义的对联理论,只有零星的言论和经验,但他们都是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处理对联矛盾问题的。

比如说,与对联鲜明的“对称性”如影随形的是“对称性破缺”。先贤总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门相对即为工”“律不压意”,以及其他诸多经验,就是正视事物矛盾的双方,坚持对立统一观点妥善处理后的结论。

又如,在“拗救”时,下联不以“平仄对立”为第一选择,而是“参差着救”,说明先贤具备鲜明的“系统论思想”,在方法上正确运用了对立统一的观点。

再比如,康永恒先生所引用的《论语》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可拿来进行文学批评和对联批评,也闪耀着矛盾分析法的光芒。



⒉当今对联学理论构建在方法论方面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四十余年,对联学理论成果总体丰硕,但缺失明显。未能坚持“两点论”,立论只重视、只突出和强调其一端的现象非常普遍。

比如,尽管“对称性”是对联形式层面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称性破缺”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我们绝大部分理论家并未把矛盾双方纳入理论视野,没有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来分析和处理矛盾关系,更没有看到“对称性破缺”的美学价值。所谓“工切”之“工”,背后是“工度越高越增益”“对称性破缺属于损益因子”的“一点论”观点。绝大部分对联专著没有用合适的章节来论述该矛盾的次要方面,以及系统论述处理二者关系时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正因为理论体系不健全,使我们在解释很多问题时捉襟见肘。

又如,处理文学性、实用性与谐巧性的关系问题,就频繁出现主次不分,未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情况。有人认为文学性最重要,处于对联文化之高端。即便是认可需要“找到平衡点”,很多人还是认为文学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鉴赏和评比时给与它很高的权重。正因为理论立得不稳不扎实,指导实践也就乏力,才会出现“机巧联斧凿现象普遍”“文学类对联忽视实用性”“实用类对联与诗家语脱节”等偏失情形扎堆,甚至成为“现象”的实情。




二、用“矛盾分析法”来考察“三元”的关系


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可以称为对联的“三元”。它们是对联创作者在处理“矛盾体系”时,都要权衡的三个方面,构成三个“子矛盾体系”。既综合看待,又分清三者的轻重之别,是建立科学的“三元价值判断体系”之要旨。



⒈认识对联文体的“三元”: 



对联的文学性,参照中国古典文学的正统观念,就是指对联以形象语言来陈事、言志、抒情、写景、说理的特性。一般来说,文学性主要以作品美感的意象存在。对联的语言美体现于其“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有利于对联文体文学性的凸现。文学性凸显的对联,通常被归类为“文学类对联”。

对联的实用性,是从其应用功能角度表现出来的特性。对联文体的实用性,包含三个方面:生活功用、社会致用、心灵妙用。对联作为“有功于社会之文字”,相比其他格律文体,其“有用之用”更为明显。朴实的文字,杰出的观点,有利于对联文体实用性的凸现。实用性凸显的对联,通常被归类为“实用类对联”。

对联的谐巧性,谐,即诙谐,风趣幽默。巧,即恰好,有某种契合。对联的谐巧性,又不完全由谐巧类对联所赋予或代言。巧有“规定动作”,对仗和平仄就是其固有之巧;巧也有“自选动作”,我们常说的“机关”就属于主要的自选动作。人们对于对联文体的谐巧性的认识,多基于其秀出于“规定动作”的“自选动作”。这里,我们姑且认为是单指“自选动作”。巧妙的构思,恰当的契合,有利于对联文体谐巧性的凸现。自选动作凸显的对联,通常被归类为“谐巧类对联”。

每一成功的对联作品都同时具备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只是比例不同,或显或隐而已。



⒉从“矛盾体系”看三元: 


对联创作,就是处理一个由诸矛盾交织而成的“矛盾体系”。既要处理好单一矛盾的平衡,又要处理好矛盾与矛盾之间的关系,更要处理好整个“矛盾体系”,追求整体效果最优化。

创作者从追求整体效果出发,考虑作品的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的选择和调整,相当于将“矛盾体系”这一头乱发编出三条辫子,按三个“子体系”来处理。根据作品的定位,创作者要决定主要突出哪一特性,最不需要突出的是哪一特性,并通过调整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比例。他的一切调整行为,服务于整体效果,必须具备宏观视野、辩证思维、系统观念,使每一比例的存在都是系统中的合理因素。

对联的文学性、实用性、谐巧性,就是“矛盾体系”平衡后某一“矛盾子系统”反映于作品身上的特性。每一元都可能突出,其突出不是孤立的,而是基于其他两元的对立与支撑,基于整个系统的平衡态是优化的。

每一种合理的“一元”突出,作品都可能是优秀的,只有风格或归属不同。



⒊准确认识三元的主次关系: 



于整个对联作品的气象而言,三元扮演的角色有区别。当它们两两成为突出的矛盾对立关系时,应当如何分辨和明确矛盾的主次方面呢?


①实用性为根本,分量最重。


一件作品能否派上用场,显然是三者中最重要的,要优先予以考虑和保证。如果写出来读者很难理解和接受,用处不大,何谈其他。

当实用性与文学性或谐巧性形成矛盾关系时,显然前者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实用性与文学性的矛盾需要调和时,文学性一般应做适当让步。当实用性与谐巧性的矛盾需要调和时,“巧不压意”显然是合理的选择。


②文学性为气质,分量较重。


气质,即风范模样。气质佳,于人体现于一种由内而外的魅力和修养。如对联作品故作高深,过于妖冶,或勉强弄巧,偏于斧凿,或语言粗鄙,流于庸俗,则令人不肯亲近,甚至讨厌。反之,则易吸引人,带给读者审美愉悦感。所以,讲求文学性,比谐巧性更重要,应当优先考虑。

当文学性与谐巧性形成矛盾关系时,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了句子的文学性方面的质量,且不说巧点和机关可以放弃,连“规定动作”中的对仗和平仄方面有一定幅度恰当的“对称性破缺”也是可以容许的。


③谐巧性为饰品,分量较轻。


巧的“自选动作”,如同人的首饰,有佩戴得体与不得体之别。戴多戴少有学问,不戴也没关系。一旦遇到与实用性、文学性的矛盾,首先考虑退让或放弃“巧的追求”。

当然,对联作品“三元”的讲究与“思想内涵”的追求之间的矛盾,相比三者之间的矛盾,前者显然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重点中的重点。着眼于整体效果的突出,“三元矛盾”的调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此前,在对联评价与赏析中,联界“价值天平”失衡的情况很常见。为更清晰、准确地说理,帮助联友加强对矛盾主次关系的直观认识和理性把握,笔者有这样的比方:如果对联“价值天平”也配一“砝码盒”的话,大约应当这样配置:思想内涵:900克;实用性:70克;文学性:20克;谐巧性:10克。

任何文体的优秀作品,思想内涵的赋值必然占绝对的大头。许多人孜孜以求的设机关,不过在谐巧性的10克之内而已;人们尤为重视的文学性,不过20克左右分量而已。世之舍本逐末,过分拔高其分量者,不知凡几。



⒋三元在对立统一时的取舍分寸:


假设谐巧性指数、文学性指数、实用性指数三个维度均按0——10分的标准来赋值,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在处理三元的矛盾关系时,应当有以下基本法度。


①“实用性指数”力保高分


在三个维度中,毫无疑问,实用性指数求最高分,是第一选择。要尽可能赋作品以“深深锲入生活,贴近读者,跨越时空也能打动人心,发挥社会功用”的特质。大部分知识分子能理解,甚至妇孺皆懂,应当成为创作者很重视的一个指标。即通常要在6——10分的区间选择,在凸显思想内涵的同时,赋值能高则尽量高,不能高则不强求。7——9分为高密度区,低于6分则有点脱离群众了。


②“文学性指数”顺其自然


在保证实用性高分的前提下,文学性指数能求得高的赋值固然很好。一般来说,为追求文学性,艳丽、晦涩的语言,深奥、生僻的典故是作品贴近读者的大敌,故选择质朴的诗家语反而是比较理想、容易赢得受众的。即赋值在0——10分之间,皆是常态,5——8分为高密度区。


③“谐巧性指数”绝不强求


如果实用性指数和文学性指数有了保证,谐巧性指数能高则高,不能高则绝不勉强。不便利设置“机关”或“巧点”,则坚决舍弃。即赋值通常在0——6分之间,高于6分者稀有。

此前种种不科学的倾向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争鸣,本质上属于没分清楚三元之间矛盾的主次关系,有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予以纠正,并通过引导,形成合理的创作取向。

以文济质,吐华含实。我们学习清联、复兴古风达到成熟的标志当是:作品更重视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生活,能在发挥生活功用、社会致用、心灵妙用方面效用突出,出现一批比肩于先贤佳作的传世经典。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矛盾理论联学实用性文学性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