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沧桑千年,书院楹联古雅绵延

沧桑千年,书院楹联古雅绵延

2018-12-28 22:25:53未知鹊园 0条评论

秋月照人,春风坐我;青山当户,白云过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副明代镌于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的楹联,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书院是我国古代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文化教育机构,初始于唐,盛于宋,止于清末。书院这种教育形式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均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悠久的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宋时有著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

书院兴盛的几个时代亦是楹联兴盛的时代,书院楹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立意格调高标,造句千锤百炼,往往言近旨远,意味深长。



不少书院楹联都对儒家经籍奉若圣明,阐发儒家义理,张扬圣贤功德如。靖远敷文书院:“三代从无他学问;六经才算得文章。”德保秀阳书院:“不看破义利关,何须讲学;要认识忠孝字,才是读书。”


书院是培养生徒、陶冶性情之所,因此教谕楹联比比皆是,劝学励志,导化启智。三原正谊书院坡阶门:“历阶而升,莫谓前头路苦;连步以上,方知顶峰人高。”宿州培菁书院:“功名得失由天,任其绝顶荣华,自要几分福命;学问浅深在己,教尔潜心习诵,无虚片刻光阴。”


因为书院多选址在山水佳胜处,出现许多吟咏山川景物的楹联。如庐山白鹿洞书院苍松翠柏掩映,清溪一脉流贯,有朱熹题联:“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古代书院楹联常常是寄情以物。像雁荡山会文书院:“秋月照人,春风坐我;青山当户,白云过庭。”白鹿洞书院:“藏焉修焉,静得江山之趣;高矣美矣,妙收天地之功。”眼观书卷,情寄诗怀,睹物生情,境幽意深。



宋代闽学盛行,八闽大地书院林立,兴学重教,文风鼎盛,半亩方塘,源头活水,自是不尽书声,被誉为海滨邹鲁。


白云岩书院,位于福建龙海。早在唐代就有高僧虔诚大师来此卓锡。据记载: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熹任漳州知事时,选定幽静的白云岩建筑一座书院(今紫阳书院)讲经注学之用。并留有手书《与物造游》横匾和书院柱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上看”一副。


宋朝庆历年间开始,福建浦城先后创办庙学、社学、义学、书院、私塾等各类学校12所,但大多已毁。南浦书院建造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已有247年历史,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继朱熹之后的理学正宗传人真德秀为浦城南浦书院所作:“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此联气势恢宏,寓情于景、意境悠远,让人领略一千多年前福建书院的胜景。


芝山书院,位于福建漳州西北登高山上,旧为临漳台开元寺。同治五年(1866)春,左宗棠自梅州班师过漳州,正值该院修复落成,曾撰联志庆:

创宇自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土;

筹边曾此地,正好修文偃武,我从瀚海班师。


唐代被誉为“八闽之全才”的林嵩著作《太姥山记》,是现存关于太姥山的最早文献之一,他构筑的福鼎草堂书院也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林嵩一名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寄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就在书院问世,楹联气魄雄伟,襟怀宏阔,格调高雅,志向不俗。


与福建一水之隔的台湾也有书院近二十所,都建在清代,大多数都有楹联。南投县内的蓝田书院,建于1838年,即道光十三年,为南投最负盛名的古迹。当地人又称这里为文昌庙,里面还祀奉朱熹。蓝田书院是台湾现存楹联最多的书院,其中一副写得十分精彩:

蓝可染科,合青黄赤白黑,绚出文章同锦绣

田宜耕种,本仁义礼智信,培成秋实与春华

 

以鹤顶格嵌“蓝田”二字。上联由蓝引出“青黄赤白黑”等颜色词,来喻“文章”“锦绣”;下联从耕田说起,强调学习的根本在于做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最后的成果是“春华”“秋实”。这副楹联是台湾书院中最好的楹联之一。


不同的文化形式遵循着其内在章法,使它有别于其他的文化形式而获得了独特的生命力,楹联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具有中国传统,以极其富有内涵和生命力的文化形式流传。


阅读古雅的书院楹联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沧桑千年,一缕文脉绵延。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书院古雅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