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联似诗,长联如赋。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她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亦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者。笔者以为,长联即在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上用语言的对仗、声律的平仄、结构和文体的规整且以两个纵横交织、起伏迭宕的长句为“对”(结为一副)的应用文学体裁。
陕西王天性先生近年创作并应各地所征选的几十副长联因为其写景出彩、叙事入胜,堪称赋体文章。笔者读后,得震撼,受鼓舞。
六字炼真经。妙若自然,惠遗不尽,十万顷良田受益应思圣杰之劳。决山补造化,该宝瓶凿竟时,便借这分江开福域;
一心成大业。功生天府,典范尘寰,两千年香火如初可见人心所向。治水论英雄,从大禹成名后,更有谁流誉到今朝?
——《都江堰二王庙联》
此联上比实写,一腔感慨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的丰功伟绩:“妙若自然”,“惠遗不尽”,“分江开福域”,“受益”“十万顷良田”。在那个尚未完全脱离原始生存状态的时代里,在那样几乎完全由大自然主宰社会的条件下,李冰父子竟然创造出惠及一方、影响华夏、享誉世界的水利巨制,可谓“圣杰”。实写后,自然生成虚写的下比。长期以来,中国式封建统治者为民众所做而应该做的事情(如今惯称什么“工程”)一经完结,便习以为常地要吹鼓手要舆论工具借助五花八门的形式为其歌功颂德,同时引导民众呼喊甚至歌唱“皇恩浩荡”。其后,不少事情但见劳民伤财、祸国殃民,如“大跃进”运动、长江那个什么工程,还有各地那些损民伤国的由庸官、贪官们实施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烂尾”工程。回头看作者“治水论英雄”。都江堰千秋“大业”“功生天府,典范尘寰”。下比的结句令人遐想和醒悟:“从大禹成名后,更有谁流誉到今朝?”历史不会忘记把聪明才智为人民贡献的“一心成大业”的“英雄”——这种不会忘记“可见人心所向”,并由“两千年香火如初”佐证。
《都江堰二王庙联》的最大创作艺术特色是准确恰切,耐人远思。福建李仁先生点评得好:此联谋篇准确(立意准确、遣词准确),造境高拔(联想高拔、发问高拔),移于他处不得。
仰包公张阎罗气象,存菩萨心肠。若依贫富分开贵贱,凭亲疏决定去留,把圣贤贬入冷宫,任陋习演成时尚,则休向人前夸政绩。
具诚意祝吏治严明,愿民生安乐。能办事情常想国家,制计划不离实际,爱财物仍区来路,断是非只认章程,又何须史上找清官!
——《题包公祠联》
包公,家喻户晓的历代清官代表人物。有关包公祠的诗文自宋代以来常做未衰。王天性先生的长联《题包公祠》创作艺术水准则超过前人、超过时人。其不同一般之处在于作者不写正面写旁面,轻描人物重说理。
此联仅在上比首个分句里提及“包公”,然后便是一泻千里地抒发作者的感慨和期盼。当今官场,“夸政绩”成为一种“顽疾”;不光自夸,还要各个方面“吹嘘”、“吹捧”。于是,“依贫富分开贵贱,凭亲疏决定去留,把圣贤贬入冷宫,任陋习演成时尚。”官场“陋习”如此严重,居然频“向人前夸政绩”。可笑不?可笑。可叹不?可叹。下比虔诚地“祝吏治严明,愿民生安乐”则水到渠成,告诫世人尤其警醒官吏以及当代包公们具体的吏治和为政的方法,即“能办事情常想国家,制计划不离实际,爱财物仍区来路,断是非只认章程。”结句“何须史上找清官”妙到好处,高到绝处。“清官”和上比首句里的“包公”呼应。“找清官”和上比结句里的“夸政绩”对应。一呼,一应。一对,一比。作者和读者、观赏者实不想从“史上找清官”,都愿望在现实社会里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见到“清官”,见到当今“包公”——这种渴求一直是中华民族及其百姓们的经世奢望。下比结句既有现实意义,更是深远话题:人治不可信,人治条件下的官吏们不可靠;惟有法治才可信,法治条件下的官吏们方可靠。
明代顾宪成撰有事关家国一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国情怀,自古至今一直在人们诗文里广泛抒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王天性先生的关心兴亡的家国情怀和严明吏治的豪迈义气体现在《题包公祠》一联里。包公祠的精神内涵通过此联深邃了。王天性先生的文化责任通过此联担起了。
清代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此喻对于我们认识诗和文包括赋体文章的差异具有启发性。楹联的立意和创作无异于诗,亦常用比兴,展现的现象和具体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所用语言所立意象则注意提炼和升华,前后上下之间的联系亦不像一般文章那样具体叙述、平面描写,其中多见省略、跳跃、曲折、起伏、想象。她展现在读者、观赏者面前的文字呈现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句无定格、生动活泼之光鲜面目和立体精神。王天性先生的《云蒙山联》可以说明上述浅见。
登临出世界,万象新四时。更欣南萦洛水、北望华山、西极昆仑、东眺烟海,遍周遭大象共天地低昂。任桃花笑溪畔、雪片落峰头、鸟语听坡前、林涛起峪底未竟,终难移恬静为云、迷离作雾。放眼总神奇知自何来?还应问到青春蝴蝶、炎夏鸣蝉、冬野寒梅、秋霄明月;
歌哭印沧桑,千年如一梦。遥想鬼谷著书、张良展卷、沉香精武、孙氏修真,有多少圣贤令古今感慨!信富贵滋平庸、清高伴贫困、艰辛生卓越、寂寞导辉煌依然,仍就是光明似炬、冷酷如冰。此中存奥妙谁能领会?已早示于不尽江河、无边宇宙、兴亡史实、忧乐人生。
——《云蒙山联》
陕西洛南县境云蒙山属地方名山,不比举世瞩目的泰山、华山、黄山那么名高气重,如同平凡人一样,名不见经传,迹不入典册,然而,其自有一己之风光,一己之精神。有人看人物,只认“大码头”。有人评事业,只识“大业迹”。其实,平凡人物有非凡,“小码头”上扬锦帆。
《云蒙山联》的创作艺术意义表现在上联写景、下联写人,人景各现,人景合一,借景生情,以人释景。构句方面,上下比各五个分句,五个层次,有铺有陈,有事有理,有叙有议,有问有答,有曲有折,有起有伏,上下交融,尺幅千里,带领读者、观赏者首先眼观万象,接着再引导读者、观赏者“歌哭”“沧桑”,从而“领会”此中“奥妙”。此联足见作者之雄视大千的锐利眼光、“领会”万般的博大情怀。
云淡长空,花香原野,窗外头就是无边世界。信滚滚江河,淘不尽希望常存;慨迢迢道路,依旧为泥沙俱下.每伤梦难圆、事欠顺,虽奋力而争,仅赢得临池读帖、携酒画山、联句消愁、赋诗娱命;
朝吟壮志,暮叹落霞,纸堆里穷忙有限人生。问茫茫雾海,谁能教时光倒转?对种种艰辛,心只共理想逍遥!何必成则喜、败即悲?且放怀一笑,莫误了踏雪寻梅、结庐听雨、和鱼赏月、与鸟谈天!
——《听雨庐自署联》
一般书斋联都能够写出自伤、自勉、自趣、自娱情绪和场面,不过少见婉转幽趣之作。于听雨庐自度自量时,王天性先生“每伤梦难圆、事欠顺”,可喜的是“仅赢得临池读帖、携酒画山、联句消愁、赋诗娱命”;“闭门思过”后,自叹“何必成则喜、败即悲?”于是,坦然自得地鼓舞自己“莫误了踏雪寻梅、结庐听雨、和鱼赏月、与鸟谈天”!上比,作者虽感伤,但并不哀伤,仍悠然自得。下比,作者虽喟叹,但并不消极,仍乐天达观。总起来说,读者、观赏者会觉得如此书斋长联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但见听雨庐主人败而不馁的隐士情怀、成而不喜的雅士风度。
王天性先生的长联佳作还有《半坡博物馆联》《黄帝轩辕庙联》《大雁塔联》《西岳华山联》《孟姜女庙联》《鹳雀楼联》《黄鹤楼联》《郑板桥纪念馆联》《香积寺观音殿联》等。不过,有的长联个别词语难避合掌之嫌,有构句方面难免取巧之嫌。亦有长联上下比里显见自相矛盾之处,如《题陆游纪念馆》上比既写“镜破沈园”,又及“请缨无路”,似乎已经囊括了陆游一生际遇,而下比却又谈到其“投身报国”。即使佳作,联句亦带有可斟酌的地方,如《云蒙山联》上比“任桃花笑溪畔”一分句里见“笑”字,下比首个“泣笑印沧桑”一分句里又用“笑”字。笔者草成此文时,建议作者调整“泣笑”一词。作者意换“涕哭”,笔者以为“歌哭”好。作者谦逊宽宏,欣然称许。正是:两人启智,同炼一词。《大雁塔联》上比“更听圣僧谈经,信士参佛,暮鼓催归,晨钟惊梦”里“参佛”的“参”易作“念”字为好。福建李仁先生认为,这样切合“更听”的“听”字。
综合福建李仁、山西杨振生、安徽钱继和诸公对王天性先生长联的点评,笔者以为:没有为赋的笔力,没有为诗的情怀,没有为联技巧的全面掌握,难以创作长联,因为长联包容性大、吟咏性强,既显见文字活力,又凸现平仄旋律,且能够鲜明生动地表现楹联尤其长联波澜壮阔地装点景观的特点。王天性先生的长联创作有能有绩,值得肯定和赞赏。
附带说一句:抑扬顿挫、平仄相对、短小精悍、宜于书法、方便张挂等是中国楹联艺术的主要特色。因此,应用(实用)型,楹联创作应扬“短”避长,不宜多作长联,而偏重文学性阅读的长联创作则不便苛求其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