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创作长联句脚平仄规律:从三句式到三段式

长联句脚平仄规律:从三句式到三段式

2019-01-24 22:02:06有趣的学长TheStoryTeller 0条评论

前面咱们说了,初学者可以从三句式的对联入手学习,熟悉一下对联的气脉和章法。今天咱们把这套谬论再推进一个层次。

三句式的对联,最简单的格式,即557格式:五言律句起、领字+四言句承、七言律句收束,前面咱们举的例子是江峰青题二十四桥的对联,今天再举个例子大家回顾一下,李彦章题庆远府山谷祠联:


载酒为公来,率儒服儒冠,仍似旧开诗屋宴;

僦居无地住,占宜山宜水,却教长祭墨池田。


“率”、“占”二字在中间引领,带出第三句来。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开头“仍似”、“却教”类似“起承转合”中“转”的概念了——前面咱们说对联三分句句式以“起”-“承”-“收”为主,这俩虚词词组很耐人寻味。


我们把句式的概念暂时淡化,先考虑章法,如果我们要以“起”-“承”-“收”这样的脉络去写对联,起句是否只能是五言律句?中间句是否只能以领字带四言句?结句是否只能是七言律句?如若不然,都有哪些选择?


律句字数自然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从统计概念来看,似乎大部分对联都倾向于以七言律句作结,大概因为这个句式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吧。


跟律句相对的,大家很自然想到散句,或者说非律句。诚然,以散句开头或者结尾的对联也不在少数,它们同样可以充当对联开头和收尾的角色。这部分例子大家可以翻之前篇目中结尾所附的对联来考证,不多赘述。在这里,我想说一个在律句和散句之外的概念,它就是自对。


自对这个概念,相信有兴趣认真看这篇文章的你应该不需要我多解释,如果不懂的可以先去百度,或者直接往下看估计你也能懂。把自对当成是句子成分的一种,替代五言律句作对联起句,替代四言句在中间承接,替代七言律句作对联结句,都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下面分别举例:


*严格把自对放在句首、句中、句末的三分句句式也许不多,但是足够说明问题。


自对位于首句:


泰伯祠联

佚名

违亲不孝,背君不忠,敢辞瘴雨蛮烟,采药当年心最苦;

传季而王,偕仲而霸,岂意吴头楚尾,瓣香到处德维新。


五显神庙联

梁章钜

远看疑画,近看似诗,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都无著手处

善者敬神,恶者畏鬼,究竟皆非异物,须知神鬼出在自心头。


自对位于中间:

西邕书院正学堂

李彦章

儒馆辟边城,渐户多弦诵,士励廉隅,快养人材为世用;

郡斋邻讲院,喜公暇论经,夜深闻读,不忘书味似儿时。


滕王阁

刘坤一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瞥,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自对位于结句:


挽吴可读

蔡寿祺

皋言憨直我同称,记曾北阙上书,色动朝廷,声传里闬;

尸谏忠贞君独擅,从此东山归骨,光争日月,气精风霆。


临海庙醮坛遮天棚联

佚名

台榭盼玲珑,影矗云端,恍如碧玉为堂,丹铜作柱;

笙鈡听缭绕,曲来天上,定有湘灵鼓瑟,帝子弹丝。


以上诸联,从章法上来讲,符合咱们之前提到的“起”-“承”-“收”这套体系,如果把自对拆开看,上联句脚分别是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和平平平仄,然而把自对部分视为一句的话,上联句脚平仄都成了平平仄。


稍等!把自对视为一句,研究句脚平仄的时候把自对视为一句,我不知道这种偷懒的方法前人是否有过,但是这样去做的话,不仅在格律的角度可以使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并且在理解对联脉络的时候,似乎也能更加清晰!


自对,特别是短句式的自对,因为中间存在标点符号,所以有时候可能被视为两句来处理了。之前咱们题“句”的概念的时候似乎都以标点符号来划分,那么既然自对这种形式我们可以视为一体,那有没有别的中间存在标点的句子,也可以视为一体呢?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在外挽岳父,切出门叙及大子在番邦

郭光墀

老病料难痊,叹儿女情长,犹谆谆数语叮咛,掩袖忽传游子泪;

泰山悲失望,痛乡关路远,竟负负一觞哀奠,招魂空对丈人峰。


五言律句起,随后领字+四言句承,最后一句七言律句收束,是不是很熟悉?唯一多出第三句散句,它的作用是什么?仔细体会一下我们会发现,第三句是在第二句的基础上往前再推进一个层次,也就是说,我们也许可以把二三句合并在一起,它们一起来充当“承”这个作用。


黄鹤楼联

吴獬

有所愁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若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长殷殷官胡替人。

这联的起句是第一句吗?仔细读的话我们会发现,前两句应该担任句中“起”这个成分的作用,接下来两句分别是“承”和“收”。


挽孙中山

费哲民

殚毕生心思才能,改造邦基,大业犹未成,终赢得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为举世弱小民族,力伸公愤,英雄曾有几?怕莫是俄国一人、中国一人。


前两分句“起”,中间五言句“承”,后面以类似叠句形式来“收”。这联作者我看网上好像版本不一样,也有说李烈钧的,待考。


以上,我们看到,有些篇幅比较长的对联,如果按“起”、“承”、“收”去分析的话,句子成分已经不限于单纯的律句、散句和自对了,而是可能有几种句式联合起来组成的部分。但无一例外的是,将它们划为“起”、“承”、“转”三段的话,上联句脚都是平平仄,下联句脚都是仄仄平。


金山泠泉

王芝兰

水木湛清华,金焦而外,又益名区,却忆向岁经营,江右风流贤太守;

春秋多佳日,簿领余闲,偶来游眺,犹记故乡仿佛,济南潇洒大明湖。


这是一个五个句子的对联了。我们再从“起”、“承”、“收”去分析一下它的脉络:首句“起”,第二三句似乎是一个部分,第四句是另一个部分,第五句是“收”的部分。关注领字的话“却忆”带有些转折意味,“犹记”带着些递进意味。由此不难看出此联章法。那么每一部分的句脚是怎样的呢?平平平仄!


好了,至此我们还是先告一段落,今天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把三句式对联的“起”、“承”、“收”这种章法推广到更长的对联中去,发现在对联中充当这些成分的部分,句脚是符合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的。也就是说,三段式的对联,不管其中有自对也好也散句也好,有多个句子组成也好,语意节点的句脚平仄大都始终保持平平仄/仄仄平。


当然,在没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这个结论显得有些主观。但是没有关系,文章最后,还是给大家提供一些对联供大家参考和研究,检验一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今天的对联来自林宗泽《平冶楼联话》和王闿运《湘绮楼联语》,这两本书我都没认真看过,从头开始选前十副三分句及以上的对联:


黄鹤楼吕仙阁

鲍超

仗节钺以谒先灵,殄群丑,荡么么,看袖里青龙,乘风化去;

揽河山而追往迹,对金樽,吹玉笛,问楼头黄鹤,何日归来。


安徽大观亭

邓廷植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安徽大观亭

汪恩

跨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倚画槛一味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岚,六朝城郭;

横彭蠡江而西,鹭涛堆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难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安徽大观亭

李振钧

秋色满东南,笑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有何人。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龚方伯

李北海亦豪哉,杯月相邀,顿教历下古亭,千戴归诗人吐属;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


蓬莱阁

龚方伯

人间又几度沧桑,乘万里长风,来观东海;

天上有五云楼阁,笑十年小谪,得往蓬莱。


蓬莱阁

皇甫墩

太湖山色,扬子江声,一样石盘陀,金粟前身香案吏;

阳羡春茶,兰陵美酒,四围花世界,芙蓉新社小仙王。


挽陶澍

齐彦槐

以宽厚孚民望,以忠诚结主知,敬宾朋,体僚属,教育英才,二十午节钺尊严,未改书生面目;

为畿辅急粮储,为东南兴水利,拯灾黎,化枭徒,恤慈孤幼,数千里帡幪荫庇,何殊菩萨心肠。


挽陶澍

佚名

答眷恩智勇忠勤,凡如筹海运、策河防、改盐政诸大端,皆我公力瘁封疆,事业称三江柱石;

持政体和平宽厚,尤以培士气、察民隐、励官方为先务,听此日哀阗衢市,英灵仰万古云霄。


五羊城外演武厅

林则徐

小队出郊垌,愿七萃功成,净洗银河长不用;

偏师成壁垒,看百蛮气慑,烟消珠海有余清。

以上《平冶楼联话》


雁峰东寮

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

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声。


西禅寺

湖南无十方丛林,一方大缺典也。普明上人尝议以西禅寺公之法侣,示寂后,法裔秀枝师愿成之。栋宇狭小,香田租少,惧不副众望,运本寺中道徒,犹惴惴焉。乃有碧崖和尚以无边宏愿,行不思议功果,且拾且募,不三年成百万大工,斯实海内希有之事。于今世举一事而先咨嗟者,识力为何如也。工成庆赞,因题柱志愧。

弹指见华严,看天马云开,一角小山藏世界;

观心礼尊宿,听木鱼晨叩,十方古德应斋期。


东洲船山书院

海疆归日启文场,须知回雁传经,南岳万年扶正统;

石鼓宗风承宋派,更与重华敷衽,成均九奏协箫韶。

原注:“回雁”,日记作“安定”。“派”,日记作“学”。“奏”作“德”。


成都杜公祠

自许诗成风雨惊,想当年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记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衡州庐陵台

代江西五府首士作

胡文游迹至今存,高闬重新,当今先正流芳远;

湘岳清晖扶栋起,一枝广荫,共喜江州盛会多。

原注:“存”,日记作“传”。“今”作“令”。


西关祠台

演段亦声容,居然晋舞秦讴,慷慨鸣鹍增壮气;

传芭祠义烈,遥想荆城益濑,往来风马卷灵旗。


成都贵州馆

何须驷马高车,只名山教授,下驿栖迟,千载西南留道统;

同此瓣香尊酒,问洨长真传,鹅湖正派,几人宦学比前修。


成都湖南馆

游宦溯前贤,自襄阳诸葛、连道恭侯,蜀都中盛集千年,楚国楩楠参古柏;

华轩开广厦,数南北萍踪、东西使节,锦水外江流万里,洞庭吐纳豁离襟。


又,代莫提督作

少年裘马锦江游,喜整顿重来,秋稻屡丰兵气静;

高会簪缨华屋敞,愿英贤继迹,甘棠留荫后人看。

校注:“静”,网上有作“靖”者。静、靖虽通,按义项,“靖”似更妥。


衡州江南馆

湘水东流,想金陵龙虎遥蟠,共向邮亭望远;

雁峰南馆,看石鼓江山如画,长依侯计筹边。

以上《湘绮楼联语》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长联平仄规律三句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