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其他对联舒甘来‖词性从宽并非失律

舒甘来‖词性从宽并非失律

2021-04-24 20:59:29舒甘来联斋 0条评论

写下这个话题,是多次看到有关评选联友作品的评语,常生管见,不吐不快。笔者认为,在遵守《联律通则》的前提下,允许词性的适度从宽,是对联创作的需要,合情合理合规,决不能和瑕疵和失律混为一谈。

一次是某地的一次征联中,评委认为,“善策”“细雨”等与“春风”相对违反联律,理由是“春”和“风”都是名词,而与此相对的两个字都应是名词,而“善”与“细”都是形容词,所以是违律。

还有一次是某联群的评委认为“楼阁”与“阴晴”不能对仗,因为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形容词;认为“咏叹”和“天地”不能对仗,因为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

再有一次是某地评委认为“千山”和“万里”不能对,因为“山”是名词,“里”是量词;认为“在”和“中”不能对仗,因为“在”是动词,“中”是方位词。

这些评语貌似有理,其实是对《联律通则》的规定没有全面理解,而是死板、机械看待,以致出现将本已放宽的规则又收严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令人无所适从。

无论是律诗或对联的对仗,无论是工对还是宽对,对词性都有相应要求,《联律通则》定义是“词性对品”,有的专家认为是“词性相近”,但都不强调词性相同。毕竟,“对品”“相近”和“相同”,其中的内涵,还是有差别的。

所谓“品”,《说文解字》云:“品,众庶也。”“众庶”即多,表示所含具体内容的种类及其丰富。后来延伸指事物的种类,如品种、品类。当然,品还有其它的涵义,但词性对品这句话中的“品”,就是品类的意思。

关于诗联的词字对仗,现代语法和古代异曲同工,但也有稍许差异:

其一,按现代汉语语法对词性的分类(即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数词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要相同而成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这种说法只是理论上的基本要求,并不涉及特殊句式和放宽的情况。

其二,要充分认识到由于时代不同,对联一些传统撰法的合理性。古代无语法上“词”的概念,更无“词性”之说,只有“字品”。古人把汉字字性分为虚字、实字、助字三大类,实字又分半实字,虚字又分出活字与死字,还有半虚字。实字即现代汉语中的有实际形体的名词和代词等,如:日、月、草、木等;半实字即无实际形体的名词等,如性、情、气、韵等;活虚字即动词,如飞、潜、变、浮等;死虚字即形容词,如粗、细、清、浊等;半虚字即方位词,如前、后、上、下等;助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和助词等,如之、乎、者、也等。现代语法的副词,如只、很、不、必、岂等,古代把其归入虚字、半虚字都有的;介词如自、于、因、从等,古代归虚字的多。

由此可知,所有的名词在古代都是实字,而虚字则有死有活有半。理论上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活虚字对活虚字,死虚字对死虚字,半虚字对半虚字,半实字对半实字。但实际古人在诗联写作中,活虚字和死虚字,包括助字、介词、副词之间的范畴很模糊,经常互相对仗,但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特殊对法除外),实字不可以对虚字。譬如动词对名词,或者副词对名词,介词对名词,这些就属于不成对,这些都犯了实对虚的忌。

现代的对联作法,毕竟是从古代延续发展而来,当然要对古代的“字”的对法予以重视,并尽可能和现代语法融洽接轨起来。但当今大多数对联爱好者和作者,并不习惯古代的“字对”,但理解现代语法的“词对”。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共同点的,许多规范的古联,用现代语法来解释,也是合理合规。如郑板桥的“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无论是用古代的字对还是用现代的词性和语法结构来分析,都是融洽相通的。

当然,也有不少古联,用现代语法来衡量,是解释不通的,《联律通则》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承认传统的对仗种类或传统的对偶辞格而成对的合理性。所以,《联律通则》中规定了传统对格和词性对仗的从宽范围,为撰联者放开了手脚,增加了写联的自由度,也使现代语法和传统格式进行了有机融合,使联语更加生动活泼。

《联律通则》中规定了若干允许从宽的部分,我认为应主要掌握如下几点:

一是动词(尤其是不及物动词)是非常有灵性的词,允许和形容词等许多词相对。所谓及物,指后面可以带名词的动词,比如“扫”后面可以带“地”,组成“扫地”。所谓不及物,是指动词后面不带名词。比如“走”、“来”,“你走了、他来了”。这种后面不带名词的动词叫做不及物动词。

动词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和形容词相对,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形容词,“悬”是动词;“半壁江山,六朝雄镇;一楼风月,几辈传人”,雄是形容词,传是动词。前例是形容词和动词单独成为节奏点,后例是它们分别构成相同结构的词组,如上述的雄镇和传人都是偏正结构。

二是在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偏的部分)可以从宽。如前面所说的“善策”“细雨”与“春风”,都是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偏的部分的词“善“和“细”虽然是形容词,但与主的部分构成偏正词组,可以从宽与“春风”相对。这和古联“同哦曲水千秋月;共叙兰亭一盏茶”中的形容词“曲”和名词“兰”成对是一个道理。

三是近义(反义)连用字(即“互成对偶词”)对仗从宽。近义连用字,如空阔,英雄,廉洁,清正,楼阁……反义连用字,如黑白,香臭,高低,上下,阴晴……构成词组的两个字,其意义或相近或相反,这些词,从词义上讲有近义反义,从词类上讲有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根据此项规定,全部可以互对,只计较平仄不计较词性。所以,“楼阁”与“阴晴”,“咏叹”(叹字平仄通用)和“天地”,都可以相对。

四是动词和副、介、连、助等虚词之间(古代是虚字)可以不论词性进行相对。如动词与副词,动词与连词、介词,副词与介词等,都可以对仗。像前面所说的方位词“中”,在古代属半虚字,动词“在”,古代属活虚字,而古诗联中,活虚字和半虚字经常用于对仗。如明周伦《清凉寺避暑次吴宁庵韵》“登临此日琴樽在,指点前朝感慨中”,就是将“在”和“中”对仗,这方面联例很多,不一一赘述。

五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修辞方法。如借音对、交股对、转品对、流水对、叠语对、嵌字对、衔字对、集句对等,特别是联中、句中、词中三种自对,掌握好了,对拓展对联的对法,使联作生动活泼,有很大的作用。有些人不了解自对技法和规则,简单地以上下词句是否对仗来判断是否合律,这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总之,我们在运用联律时,该严的严,该宽的宽,决不能将词性从宽视为瑕疵甚至作为失律联而打入冷宫。尤其是在评奖中,也要按规定放宽,这样不仅不会产生遗珠之痛,而且对对联创作提供了按规放宽的范例,更加有利于对联艺术的发展。

 图片

舒甘来,网名屏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经济师,黄山市退休公务员。曾出版各类文史书籍百万余字,楹联作品散见于有关报刊、书籍和网络。曾被《中华楹联报》评为2020年度中华楹联十佳作者。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词性失律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