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文苑的后苑有东西厢,厅门各有匾联。东厢朝西有三字横匾“膺旷典”,曹永森先生拟,张汉怡先生书。门柱对联为汪中墨迹,联曰:
文辞高峻岳;
名德望云天。
这副五言联对仗工稳,雅俗共赏。可以看作是对北湖文苑的诸位学人通儒的共同赞美,此联如同广角镜头,拍摄出全景,是一种大场面,而对应的西厢之联则是特写。
西厢朝东横匾是“策清名”,亦为曹永森先生拟,书写者为周同先生。
东西两边的匾名我猜想是出自梁章钜联中,与阮元有关联。
梁章钜《楹联丛话》载:云台师有老妾刘恭人,即嫡配江夫人之媵也。……今岁七十寿辰,师许同人为之制锦称觞。余亦制一联往祝云“鹿宴沐恩浓,正及臣门膺旷典;翟衣襄政久,更看子舍策清名。”
此处悬挂楹联一副,联曰:
论经学士雕菰饭;
训诂文宗锦带羹。
“论经学士”之名,焦循受之无愧。其年少颖异,事父母以孝闻,焦循博闻强记,识力精卓,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而于《周易》、《孟子》专勒成书。
“训诂文宗”的头衔赠与阮元极其恰当,阮元撰集的《经籍籑诂zhuàngǔ》是汇纂古代经籍的文字训诂(注释)而成的大型训诂字典,为研读古代经典之必备工具书。有人言,论训诂,谁都赢不了这本博而不杂的《经籍籑诂》。
何谓“雕菰饭”?宋林洪《山家清供·雕菰饭》作了记载:雕菰(gū)叶似芦,其米黑,杜甫故有“波翻菰米沉云黑”之句,今胡穄(jì)是也。曝干,砻(lóng)洗,造饭既香而滑。杜诗又云:“滑忆雕菰饭”。又,会稽人顾翱,事母孝。母嗜雕菰饭,翱常自采撷。家濒太湖,后湖中皆生雕菰,无复余草,此孝感也。世有厚于奉己,薄于奉亲者,视此宁无愧乎?呜呼!孟笋王鱼,岂偶然哉!
这“雕菰”二字还与一座楼名相关。焦循家旧有读书老屋数楹,祖父名谓“四楹学塾”。传至焦循,自名之曰“半九书塾”,取“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自勉。嘉庆十四年(1809)底,焦循因本年三月始至十二月参与纂修《重修扬州府志》毕,得脩脯金五百,而以其少半购地五亩,位于屋后雕菰淘中,作为生圹。其大半兴建一幢二层小楼,名之“雕菰楼”,“读书著书恒在楼,足不入城市者十余年矣”(阮元《通儒扬州焦君传》)。而“雕菰”之名含有孝敬父母之意,这与焦循品性非常吻合。
锦带羹,是刷爆古代文人朋友圈的一道名菜。
锦带,即莼菜。唐杜甫《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诗:“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锦带,即莼丝。《本草》作莼,或谓之锦带,生湖南者最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莼》:“《诗》云:‘薄采其茆’,其莼也。或讳其名,谓之锦带。早在晋代就有用莼菜烹制的羹,即锦带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莼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
这副对联我们亦可看作是运用了互文手法,阮元和焦循两人在“论经”、“训诂”方面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联作者蒋成忠先生别署蒋高邮,号戊心斋主,退休前任高邮市高远茧丝绸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高邮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高邮市文化研究院成员。
楹联书写者为殷旭明先生,江苏高邮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高邮市文联委员、高邮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摄影:周富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