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不同场景下对联的写作策略 | 罗积勇

不同场景下对联的写作策略 | 罗积勇

2022-07-07 23:22:12罗积勇荆楚联坛 0条评论

  这里的“场景”,包括要表现的人、物、事及针对人物事的情感或看法,所以它可以再区分为“题旨”、“情景”。平常说话要照顾这些,困难不大,但对联要对仗,讲格律,所以,如何适应不同的场景,写出贴切而生动的作品,就有些讲究了。

    一、题旨宽泛的征对、求对

    此类限制较小,可以自由寻找能成对的事物、事件。

   (一)上下联所言,模式相同即可

  例1:

  浮舟沧海;

  跃马昆仑。

  例2:

  黄鹤楼中吹玉笛;

  白龙寺中撞金钟。

  例3: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无忧,因风皱面。

  例4:

  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

  瘦脚莲蓬歪结子,白鹭斜瞄。

    (二)表现哲理的对联

  可以两事共证一哲理,如“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至于具体应取怎样的两件事情,不加限制。

    (三)文字趣味联

  其对场景限制比较少。上下联意思可以没任何联系。如:

  娃挖瓦出蛙;

  妈骂马吃麻。

    

    二、地点和场所上有所限制的情况

    (一)寺庙楼阁

  如:古寺无灯清月照;山门不锁白云封。(限制地点。“清”,借对,借同音字“青”以形成工对)

  又如: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只能是高楼、高塔、高山等高处)

    (二)商业场所

  其“题旨”要突出,方能引人注目。

  人走茶犹热;客来酒更香。(茶酒店)

  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作酒月中香。(可用于茶酒店)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酒店。与风景联系起来)

    (三)高雅场所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书房)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书斋)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书院)


    三、风景联专论

  风景联主要属于地点限制内,但在紧扣其地的前提下,也可作空间和时间的延伸,并且上乘的亭台楼阁名胜联,都是善于作这种延伸的。

    (一)即景求对

  例1: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例2:试比较下联各联:

  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阴。(风景。下联好)

  花径落红时雨霁;竹林分翠晚烟浓。(风景。含有一个变幻的过程)

  花初经雨红犹浅;树欲成阴绿渐稠。(风景。有寓意)

  罗积勇为嘉鱼官桥村清风楼所作联:

  廉泉映月清辉满;福岭向阳嘉树多。

    (二)虚实结合

  山静水流开画景;

  鸢飞鱼跃悟天机。

  (风景。朱熹:活泼泼地)

  西樵山钟楼(联系人):

  朝夕叩而鸣,七二峰峦皆有答;

  清疏闻则悟,万千尘梦了无痕。


    (三)景情相衬

  日月潭(无字):因湖为镜,四面环山,当呼来槛外神仙,浮舟唱晚;

  与子同袍,一衣带水,且唤起潭中日月,照我还乡。


    (四)风景有时有时间性

  例1.早春

  梅绽香风远;柳摇春意浓。(早春)

  春风开柳眼,夜雨滴花心。(早春。拉雨作陪)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早春。拉雨作陪)

  例2.春夏之交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夏之交,人与环境很好之处)




    四、春联要求上下联统一于欢喜祥和的氛围,其他不限

    (一)偏向于借景呈祥的春联

  1.只借早春之景

  春风拂绿千门柳;时雨浇红一径花。(春联)

  芳草春回依旧绿;梅花时到自然香。(可作春联)

  和风陌上翻新绿;时雨枝头点嫩红。

  “和风时雨”联之上联取全景,下联用特写。下联虽特写但可推广,暗含“处处”意。“点”字提炼的好!

  2.泛借春景

  四海春光随处好;满天雨露应时新。(可作春联)

  千里河山千里灿;一重门户一重春。(春联)

  再请看一个用了隔句对的春联:

  燕落谁家,喜檐下垂红,溪头涨绿;

  春归何处,看棚中剪韭,陌上飞花。

  燕实而家居,二、三分句写近景;春虚而广袤,二、三分句写愿景。上下联均有烟火气,欢喜范,区别于纯粹的风景联。

    (二)偏向于祝福的春联

  不一定只写眼前美景、瑞景,还可写将来的好景、好前途、好运气,使春联带有祝福的意味,如给农民写的春联,多祝其年成大好:

  万里山河飞瑞雪;

  三秋时节看丰年。

  给商人写春联,多祝其财运亨通。例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给读书人家庭写春联,多勉励其子女将来有出息。例如:此日砚田勤奋笔;

他年天马任行空。


    五、题赠联和抒怀言志联

  这两类联是“题旨”主导的联,有时是从两个方面直白式地表达题旨,有时也借助类比、比喻、比拟和用典来辅助表达。

  (一)直白式

  表达爱国热情的,如:“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白、丹形成颜色对。又如:“三思方举步;百阻不回头。”又如:“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 扫地焚香,以表示恭敬虔诚,静心养性。再如: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题赠联。相磨,典出《诗经·卫风·淇奥》述朋友之义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时,不但直白,而且造句也接近口语,如: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这副言志联用的不是声律节奏,而是语意节奏。

    (二)运用“比”类修辞手法

  类比、比喻、比拟和用典的核心因子就是“比”,所以我们总称其为“比”类修辞手法。这类手法运用得好,就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用类比者,如“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用比拟者,如“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通过形象言志。

  用典故者,如“菜根滋味知君惯;潭水交情爱我深”。对句用李白《赠汪伦》。



    六、有关校园和教学方面的对联

    由于这类对联往往是抒怀言志联或带有这种意味的联,所以,集中在此处讲。

既然限制为写校园,要想写好,就一定要深入观察,准确找出被描写对象的特征,就要这种向内求。

  任德坚《多媒体室》:键盘敲出成功路;网络推开智慧门。

  《手工室》:巧手编成中国结;慧心剪出江城春。

  刘光和《美术室》:多彩人生谁执笔;一番学业我添花。

  朱其亮《音乐室》:梦想为弦弹烂漫;青春作键奏天真。

  刘志刚《学生阅览室》:读万卷书犹觉少;存一丝惑总嫌多。

  周永红《学生阅览室》:常自书中开世界;还从课外下功夫。

  晋江市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有一个连心廊,诸人作联,其佼佼者如:

  驿道连云鞭在手;书窗振笔画随心。(王西康)

  连廊化彩虹,攀天寻梦;心志凌霄汉,毓德攻书。(蔡少崖)

  《糖果店》:

  色香味俱全,食之不厌;

  桃李梅并蓄,买了再来。

  与读书、劝学相关的对联:

  行己有耻;博学于文。(顾炎武集《论语》之《子路》《雍也》篇)

  器惟求旧;学尚知新。【用《尚书》及《礼记·中庸》】

  立身忌草草;为学勿飘飘。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深思立身道;快读有用书。

  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翁方纲)

  为学须入地狱;登山直到高峰。(任继愈)

  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陶知行)

  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邓石如)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人生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七、由不成对偶到构成对偶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强调自然成对,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唐代上官仪还在重申这个事不孤立,天然成对的理论。但实际上,诗赋文章主要要表达和体现的是作者所欲言说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并不能提供天然的成对成双的事象,所以,诗文对偶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天然成对。从杜甫开始,到中唐,到两宋,文人诗赋文章中人工撮合的对偶渐占主导,一般是经过观察、思考,提炼表现对象中可能配对的元素,通过语言的巧妙组织,来得出新人耳目的对偶句,从而使对偶辞格的表现能力、适应范围大大提高,至此对偶就不仅仅是装饰性的了。

  如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颈联:

  江城白酒三杯酽;

  野老苍颜一笑温。

  又如陆游《自嘲》颔联:

  骑驴两脚欲到地;

  爱酒一樽常在旁。

  这类数字对的语表对立而语里并不对立,本身即构成反差,就有趣,而苏轼、陆游选来对应的两事物又往往是出人意外的,如“两脚”与“一樽”,一俗一雅,反差很大。而骑驴两脚之所以快接触到地面,是因为驴太瘦太矮。这些都是产生谐趣的根由。

    以上通过典型例子分析了不同场景下对联的写作策略,不难看出,从很少限制的泛泛而对,到有了时、空、模式、氛围和具体表现对象的程度不同的限制之后,增加了好对联的写作难度。但只要我们多读清代到今天的好对联,善于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我们就能把握不同场景下对联的写作策略,慢慢写出精彩的对联。至于小学联教,是否应从题旨宽泛的征对式对联开始,还是另辟蹊径以开始,这自然是我们有志于联教的老师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就此打住。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策略写对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