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某传统武术大师正在搜集证据,准备起诉“搏击狂人”徐晓东,理由是徐晓东扬言传统武术都打不过他。这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传统武术能不能打,可以实践证明,只要在擂台上打败徐晓东,就足以说明问题。遗憾的是,无论徐晓东如何嚣张,无论挑战者顶着多大的名头,上擂台的结果都是不堪一击,然后很多人还要找各种理由,诸如“没吃饱饭”“不敢下杀手”等等。 看看徐晓东这几年的手下败将吧—— 太极大师雷雷 咏春大师丁浩 点穴大师吕刚 里合腿大师田野 …… 上擂台之前,哪个不是名声响亮;上擂台之后,哪个不是鼻青脸肿?徐晓东俨然一个绝世高手,横扫中原武林。其实,稍微了解一些搏击的就知道,徐晓东在专业领域实在算不上什么高手。徐晓东年过40,这个年纪对于职业选手往往已经退役或者巅峰不在。即使年轻的时候,徐晓东也只能算半个职业选手,无论参赛数量还是质量都乏善可陈。也就是说,在职业选手中根本排不上号的徐晓东,面对传统武术大师竟然无人能敌。 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把武侠小说或者电视电影中的情节场面搬到现实中,总是幻想各种反科学、反物理的人类出现。 于是,传统武术大师就有了市场,他们不需要专业的训练,只要找个传承、编个头衔、会几下花架子,然后大大地炒作一番,自然就会名利双收。 02 实力的背后是天赋和汗水,天赋确定上限,汗水确保下限。然后有些人二者都没有,又对名与利极度向往,于是就产生了“大师”这一类人种,靠炒作、靠忽悠。 什么样的项目最容易成就大师?我想有几点很重要:名头响亮、常人不懂、难以验证。于是,国学、传统武术、量子力学这些就都成了香饽饽,有些大师甚至身兼数长、跨界多家,居然也真的能骗到无数信众。 我们逐一分析这三点“秘诀”。 名头响亮是要让大家心存敬畏,或者觉得高精尖,或者觉得底蕴深厚,或者觉得神妙莫测。你说“物质能源常态化循环执行”,老百姓一定听得一愣一愣的,你说其实就是“收破烂”,你看有人搭理吗?举一反三,大家可以想想市场上各种云山雾罩的大师,其实都是什么样的角色了。 常人不懂是群众基础,只要大家都不懂,无论你讲成什么样也没人跟你较真。你说我一记“降龙十八掌”能把珠穆朗玛峰轰出一个洞,你说我十分钟禅修可以让你达到生命的大和谐,只要忽悠好了,自然会有大把大把的人会为你鼓掌喊666。从艺术角度来看,越通俗的越不好忽悠。比如你唱流行歌曲,你写个楷书,虽然也大有专业业余之分,但是老百姓的评价整体是靠谱的,因为他们至少知道唱歌跑不跑调,写字好不好看。但你要是唱美声、唱歌剧,以及写甲骨文或者写狂草,那大多数人的评判就未必靠谱了。诗词对联的规则大部分人不懂,甚至一些中文系教授也不懂,这个领域的大众审美就尤其容易出惨案,这个领域也尤其容易涌现一大批什么都不懂的专家。 难以验证更保障了忽悠的效果。只要能直观明确判定胜负优劣的项目,大师就比较稀少。比如你可能很少听说100米大师、跳远大师、足球大师这些,因为行不行、好不好拉出来一比就知道。在消息闭塞的时候,深山老林有许多大师,现在都消失了,因为大师一亮真本事就露馅。所以,大师一定要把明确的结果向模糊化方向引导。如果两个人下围棋,胜负很明确,这个项目就难以忽悠。但如果抛开胜负,谈围棋棋形的美学价值,谈通过黑白达到传统的阴阳之道,这就无法直接验证结果,于是业余水平的围棋爱好者也可以把自己包装成大师了。传统武术大师很显然也是这方面的高手——只要不动手,他们什么都能吹出花来。 03 诗词对联圈的大师、专家也很多。我单说对联,这些年还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群体——对联活动家,也被很多人称为“对联专家”。 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有一系列特点: 他们无比“热爱”对联。 他们无比热衷于组织对联活动。 他们有无数的头衔。 他们各处参加对联评审。 他们没有对联作品。 对联专家为什么没有对联作品呢?因为他们不会写。 反推回去: 不会写对联自然不懂对联的基础知识,也缺乏对联的基本审美,那么评出来的作品什么样自然可想而知。 不会写对联却能获得各种对联头衔,说明这些头衔的发放实在随意得很。 不会写对联却热衷于组织对联活动,目的是什么呢? 我说白了吧,就是赤裸裸的两个字——名和利。这也是他们无比“热爱”对联的原因,当然这两个字是要打引号的。 每个对联活动家都是这样的吗?不是。 我们需要对联活动吗?需要。 这两个问题很好回答,但是需要更深入地问一下。对联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研究对联理论、传播对联文化、提高对联水平。但很多活动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就有政绩,有活动就有名声,有活动就有利益。至于这样的活动对对联有什么帮助,或者会对对联造成什么伤害?这不是他们考虑的,因为很多对联专家本来也不懂对联。 当对联专家变了味,对联也就变了味。人们不再以对联水平为标准,而是认准了钱、权、名声、头衔、关系网……至于对联水平,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东西。之前看到一个征联,评委在某某楹联学会会长的后面还特意标注上“对联专家”,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这样的对联专家当然是不热爱对联的,但凡有一点最基本的热爱,把拉帮结派的精力拿出十分之一,创作水平的下限也可以保证。不热爱自然就没有审美和敬畏,没有审美导致大量征联的评审结果一塌糊涂,没有敬畏导致很多评委看着作者名单评联。 不懂对联的对联专家就是这么可怕,但是因为完美符合了“名声响亮”“常人不懂”“难以验证”这三条忽悠原理,对联专家真是层出不穷。传统武术不能打,对联专家不会写对联,可悲,可叹。 传统武术大师是不能上擂台的,但不知是不是他们自我洗脑过于频繁,以致于自己竟相信自己身负绝世武功了。上台被打得落花流水,当然是最不智的做法,但至少这份勇气值得嘉奖。对联专家往往是很聪明的,他们没有作品就是没有作品,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说道:我是对联专家,又不是对联作家。 你问一个对联专家,可不可以写几副合格的对联来看看,他往往会说—— 我给你写个对联鉴赏吧。 我给你当征联评委吧。 要不,我给你讲节对联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