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标题党”,有四句话要说:
本文经作者“一散人”授权发布。
人家长寿估计跟写对联没关系。
这几位其实只能算“写过对联”。
膜拜一位打破长寿记录的老人。
第七 纪昀
八十二岁
(1724-1805)
自题
过如秋草芟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
是人都要吃饭,如果照这个逻辑来推理,纪晓岚就不是人:他一辈子没吃过一口饭(生平未尝谷食,米不进口,麦则偶一尝之)。他吃东西的时候,一壶茶、一盘肉,无酒、无他物。几斤重的火腿他能“啖之立尽”,跟乔峰乔英雄的食量有得一拼。也难怪他有那么好的精力看那么多的书,非如此岂可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啊。纪兄生性诙谐,学问上却是半点也不马虎。以考证严谨著称的“乾嘉学风”,他是表率人物。纪老兄属对敏捷工整,时人以急智机巧而概。此兄最著名的楹联论语,乃是“天下无不可成偶者”。如别人出句“惟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他张口就来“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乃是以《四书》成句属对,工整绝伦,妙趣横生。
第五 阮元 八十六岁 (1764-1849)
题杭州贡院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阮芸台老兄是乾隆进士,他身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自谓“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老兄“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此“风会”即“诗会”也。他善于提拔人才、扶掖后进,后人尊为“一代名儒贤相”,乃大好人也。但好人阮老兄有时候也会做傻事,比如他改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就留下了笑柄。《滇中琐记》载,时人作打油诗讥讽之:“软烟袋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等老阮一走,当地人就把老孙的原联换回来了,不知道他会不会很郁闷。
第三 俞樾 八十七岁 (1821-1907)
题临海东湖湖心亭
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如何?
楹联史上若论到“专”,此人大可占一席之地。他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的门生,文正公曾评价他两个:既不喜欢小李同志醉心于做官,也不喜欢小俞同志醉心于学问。另一个楹联大家、善画梅花的猛将兄彭玉麟的孙女嫁给了老俞的孙子。老彭死后朝廷在西湖为他立祠,祠联由亲家老俞撰写,全联长达三百三十四字,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老俞有个老愤青徒弟叫章太炎,最后被徒弟一封《谢本师》轰出师门;老俞的孙子俞陛云中过探花,重孙子是大大有名的俞平伯。老俞还是反对中医的第一人,不知道跟鲁迅、方舟子有什么关系。
第一
沈德潜
九十六岁
(1673-1769)
自题
种树乐培佳子弟
拥书权拜小诸侯
十八世纪能活到九十六岁,这位牛人兄让人不能不佩服。但让人咋舌的不仅仅于此: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多达十七次,直到六十七岁才得中进士。牛吧,更牛的是他以七十七岁的高龄(汗一个先)获得礼部尚书的荣衔,皇帝的御制诗集就是由这位牛人兄亲自校定的。乾隆皇帝亲切地叫他“大老”,估计跟黑社会“老大”的意思差不了多少。牛人兄长于诗词,楹联于他乃小道而已。但就是这“苦痛中的小玩意”(梁任公语)让他比乾隆皇帝还多活了七年,榜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