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学会成立近二十年来,楹联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探讨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其间,难免见仁见智。有些问题,还争论得相当激烈,一时难以得出统一的结论。笔者最近学习了《矛盾论》中有关的论述,觉得这些问题大多可以按照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解决。《矛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或叫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它和其他文学体裁共有的普遍性而在于它自身的特殊点。也就是说,不能把各种文学体裁所共有的内容上的、技巧上的要求列为对联的特点(要素),而只能把对联特有的形式上的特点作为要素(因为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的区别就在于形式)。由此看来,“六相”这类(或实质与之相同的其他提法)基本上概括了对联形式上的特征的提法作为对联要素是比较恰当的,而把“意境”之类所有文学体裁共有的内容上的要求也加进来就没有必要了。(“六相”中的“内容相关”一条,好像也是内容上的要求,但这条要求是由对联分为上下联这一特定的形式特征引出的,要求“上下联内容相关”,不同于一般的内容要求。)既然对联形式上的特征(即联律)是它的本质特征,因此,遵照联律写对联就是理所当然的,合律联在对联中占主流地位也就是自然的了。有些同志认为,联律束缚楹联的创作,阻碍楹联的发展,并举出古人、名人的不合律的好作品作例证,说明应淡化以至取消联律,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古人名人的破格联即使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是占极少数的。上述说法是和《矛盾论》中“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观点相违的,难免以偏概全之嫌。那么,是不是凡有违律之处的对联都要被否定,一棍子打死呢?那也不必。因为《矛盾论》里也说要“对于具体事物作具体的分析”。例如有名的“陶陶居”征联一等奖联作,上下联首字都是“陶”。这是由于特定内容要求,只能如此。根据不以律害意原则,应当允许,而且应当承认它是好联。事实上,许多破格的名联流传下来,就证明了它的价值和地位。这是无须争辩的。只是不能因为它们的存在就去否定联律,因为合律联的佳作更多。而且好的破格联也只是在某一点上不得已而破律,而不是全面地不合联律。因为如果那样,它就不是对联了。还是根据“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原则,我们既要纠正长时期来轻视对联,贬之为雕虫小技,把它排斥在文学史和文学作品之外,排斥在学校教学内容之外的现象,也不要因为有广泛的实用性等优点就把它的位置摆得过高。因为作为文体,它只是格律文学中的一个种类;作为教学内容,它只是语文课的一个部分。在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内容多、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普遍开设对课就显得理由不足和不切实际了。至于清联的地位,似乎也可以按照《矛盾论》关于“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从非格律文学和格律文学两个方面来全面衡量。首先应该承认它是楹联发展的一个高峰,甚至是有清一代格律文学的制高点,应该载入文学史册。但如要说它是整个清代文学的主流,恐怕还有待商榷。因为“明清小说”的提法也是有它的根据的。不仅清朝盛期的《儒林外史》,特别是《红楼梦》的文学史地位不可动摇,即使在楹联处于鼎盛的清朝末年,谴责小说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这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现在大力普及普通话,并且将来必将通用普通话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大力提倡新声入联,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提倡按新四声写对联,又要承认古四声在我国格律文学(包括对联)中曾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刻影响,并且正视高龄联人、南方联人及海外华人(他们中很多还生活在以古四声定平仄的方言区内,还在按古四声的平仄说话)仍在联人中占有很大比例的现实,并且注意到学习、掌握古声韵对研究、继承我国格律文学作品的优良传统的作用,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从而不急于宣判古四声的死刑,一刀砍掉,而让它随着语言的发展自然地逐步走完它的历程,那么,继续实行“双轨制”不就也不必争论了吗!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如按照辩证统一的原则看待普及和提高的关系等)。最后,我想谈谈总的应如何对待这些争论。《矛盾论》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是这样说的:“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又说:“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按照这个观点,楹联界的许多争论是它自身的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斗争的反映,它的存在是绝对的;楹联界经常进行学术问题的争论,也是完全正常的。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应该通过争论创造出适当的条件,使之向有利于楹联事业的方面转化,统一到促进楹联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来。这样,争论就是好事。反之,如果双方固执一端,相持不让,则会分散精力,影响团结,不利于事业的发展。总之,如果大家在今后的辩论中冷静些,多从楹联事业发展的全局看问题,尽量减少一些片面性,那么,我们的辩论就会适可而止,我们中国的楹联事业就会越辩越发达、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