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楹联中的襄阳●冯氏民居

楹联中的襄阳●冯氏民居

2020-12-19 22:28:40琢玉庐主人 荆楚联坛 0条评论

图片

     七年前的一个秋日,在几个同行爽约后,我骑着小摩托带着小儿向南漳大山穿行。山山相接,路如飘带。秋之山美,在于绚烂,秋叶深深浅浅,红黄绿碧,缤纷杂陈,梯田里的烟叶,待收割的庄稼田,悬挂起来的玉米棒。一片一片,犹如泼彩一般,把荆山渲染开来。秋山之韵在于静,走二三十里不见人烟,此时崇山峻岭,曲径密林,一骑而已,山水独享,忍不住放开喉咙喊一声,开心等大山回应,体验着天人合一!就是偶尔从草丛林间传几声虫鸣鸟啭,也显得特别亲切。

     由城关至殷庄,过薛坪绕龙坪,然后是最为难行的碑坡桥路段,坡度大,弯道多,转角过大,不得不与弯处设凸镜。不断俯冲之后,又是艰难爬行。一山比一山高,一山比一山险。人们常说道:“上山云里钻,下山到深涧,对面叫得应,靠拢要半天。” 余由此得句:“归忆来时路,大圆圈小圆”。行路难,山路盘旋。山路险,一面峭壁,一面悬崖。山路窄,二车不能并行。行路难,时有塌方。希望总是再坚持一下出现,“闪西崖足石桥头,廋树寒藤占地幽”。山里盘旋上下近7个小时,与冯家民居邂逅在鞠家湾路边。

     冯家民居面向笔架山(形状像一个笔架),背靠元宝山(形状像一个元宝) ,建于明崇祯元年,本为鞠姓人家所有,冯家看中其风水,向其购得。大门的台基、门柱、门均有花岗岩石拼接而成。据文体局专家介绍,整个建筑群的墙基用10万个条石构筑而成,条石之间相互咬合,又用桐油和石灰勾缝,三百年来主体结构完整无损。

     冯氏民居系徽派建筑,自南向北渐沿十字线对称布局,为三进三出的院落,现存房间105间,前后两条通道将庄园分为三排,十个小院各自独立,院与院,房与房之间行走出入十分方便。房屋为二层木制结构,扶梯和围栏都是木制而成,刻有花纹雕饰。据专家们称,原本屋架都是木制结构,只是后人又增添了砖墙。

图片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又一特色,又称封火墙。在邻居发生火灾时,这墙起着隔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设计师为了增加美感,设计成昴首长嘶的马头。

     中国民居很注重光的运用,很聪明的做法就是通过增加窄长的建筑两边的侧翼,形成一个采光天井,天井作为建筑的"肺"提供了光亮.水以及空气。

     推开木门,走过门楼,绕行天井,扶着雕栏、打开花窗,看着房角的炊烟,忽忽时光倒流,不知今为何世,我亦何时人。窗沿杂放油灯、水烟和六本线装《康熙字典》,提示这里曾住着的是书香世家。”虞夏黄农忽焉没,山中尚有葛天民。”

      冯家民居大门楣上刷着“灭资兴无”“准备打仗”等口号,民居里外并无对联。之所以写冯家民居,是因为冯家老屋走出一位爱国诗人、楹联家冯哲夫。

      儒家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达者不忘初心者少,独善其身更少。红尘温柔乡,富贵英雄冢。几人不落入乾坤套里,而能急流勇退?

     这样的智者,襄阳历史上却不乏其人,汉庞德公为推辞刘表征辟,由鹿门山一再迁居,终没于云山深处。诸葛孔明、庞士元的老师兼伯乐司马德操,亦是大隐士。推荐卧龙凤雏之后,并没有师凭弟子贵,水镜终老。在其后才高运蹇的孟襄阳,在出仕中备尝人间冷暖,机关勘破醒槐梦,始而白云愉悦,醉于陶家趣,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诗曰

    衡宇遥遥对德公,中庐想亦被风流

    更怜池水明于镜,当与先生鉴藻同

    这三人固然是高士,他们毕竟没有尝过权利的滋味,归隐就少一份牵扯和眷恋。那么冯哲夫的归隐就更为难得。

图片

    冯开竣(1870-1952),字哲夫,南漳县板桥镇果木冲人。清朝留日学士、辛亥革命时期任国民临时军政府内务部部长。1911年11月,清军向武昌反扑。旋而“南北停战议和”,冯哲夫因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愤然辞去内务部部长职务,后调都督府任顾问职。1921年,湖北教育厅调冯任湖北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经过同学同乡再三敦促,勉强赴任。1927年3月抱病辞职归里,养蚕、种花、读书,著文。

    图书花木山水环陈,能悦本性
    道德经济文章具备,乃称完人

    此联算是冯家民居的真实写照,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得冯家走出许多才人志士,或为一方贤达,或为一域名流,冯家在南漳有“冯半县”之誉。

    诗曰

    亭亭四柳傍山隈,内子殷勤手自栽

    应恐先生腰偶折,清风故引入帘来

    丙申夏过南漳,兰心女史赠《冯哲夫诗词笺评》,始知吾乡有诗人。后马健老师整理楹联,从其处又得见《素园文集》,乃知先生犹擅楹联制作。文乃心声,见文知人。

    负介横行怜蟹蠢

    吐丝自缚笑蚕愚

    一个怜字暴露出先生心曲,这哪里是说螃蟹呀!明明是自我的写照,为人耿介,一意孤行,不顾世人笑之。春蚕到死丝方尽,完全没有束缚的自由,对于士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恪守着道义,仁义的底线,为此及算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先生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联语为先生性格作了最真实的注脚

    衹因不慎须臾,古今铸尽九州错

    莫畏久缠坎壈,天地磨成几个人

    上联言做事需谨慎,人往往不注重小节,而酿成大错。下联言成事仍然要在坎坷中坚定前行。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这也是作者饱阅世事后的心语

    风波世上平心定

    热闹场中冷眼观

    此语非在红尘翻几个筋头,不能道出,有禅者言;

    荆棘丛中下足易,

    明月帘下转身难。

    一谓知世一谓见道。人过中年,难免要放慢下脚步,回头多想想 。

无题

     当今世态,谓忠为愚,谓诈为智,谓刁滑为有用,为恂谨为无能,弱之肉,强之食,爪嘴各矜,慨吾仁里义乡,亦成五霸七雄地

     愿诸弟昆,相厚毋薄,相诚毋欺,相推让毋启争,相友恭毋挟怨,急则助,缓则通,藩篱同固,具此古心直道,便是光风化日天

古今一理,世间哪有桃园,古龙说;有人就有江湖。先生处于乱世经历晚清黑暗,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等。反思后在下联开出方子,但愿多些古道热肠之人。


图片

 

    挽黄克强、蔡松坡二公---民国五年

     一

    数日间志士双亡,邦国何依,看云黯衡湘,不觉同辈一哭

    五年内共和两创,基局未固,倘天生申甫,尚望携手重来

     黄克强即黄兴,蔡松坡即蔡锷,二人都是湖南人,切云黯衡湘。天生申甫是以二人比做兴周的申伯和甫候。典故出自尹吉甫在诗经.《 崧高》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称赞二人功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开创中华民国。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1916年5月,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世凯死,黎元洪任总统,张勋复辟,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作者联语记录当时这个重大事件,表明作者虽然归隐,依然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

     楹联写出对革命前途的担忧,此时失去两个志同道合者的沉痛心情。云黯对天生用词灵活,可圈可点。

     宋广平本属相材,惜未如志,与二公其死虽异,其趣则相同,湖湘间气鐘三杰

     袁冀州枉称健者,问今安归,不数月元凶既亡,元勋亦继逝,功罪弥天共一邱

     宋广平:唐代宋璟。武后时为御史中丞,睿宗时任宰相,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洛阳),贬楚州刺史。玄宗时复任宰相,开元八年罢相,封广平郡公,卒谥文贞。这里指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宋渔父宋教仁,作者认为他有安邦定国的宰相之才,他与湖南邵阳蔡锷、湖南长沙黄兴合称民国三杰

    袁冀州:汉末袁绍。汝阳人,四世为三公。这里借指袁项城、袁世凯。健者:雄才大略的人。《后汉书·袁绍传》:“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问今安归:试问袁绍现在魂归何处?元凶:主犯,罪魁祸首,暗讽袁世凯。弥天:满天,言其广大。言袁世凯罪弥天,黄兴、蔡锷功劳弥天。一邱:即一丘,一座坟。共:皆,都。意为人死都有一座坟,但功罪不同。


     挽孙中山先生

     生为吾国,生为吾民,生不虚生,看中华自有历史以来,独创开五千年共和之局

     死得其时,死得其地,死还善死,想上帝故令成功未竟,好惊起四百兆同胞之心

     此联对孙中山评价极为中肯,正如总理遗训中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显示作者早时紧跟时代脚步,对国家前途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民国十一元日即事时在武昌

     昨宵今旦步街前,察俗观风一惘然

     循例官衙聊贺岁,无心市井不知年

     虚颁正朔同邻国,那有春风到酒筵

     书肆两三偏解意,旗翻五色看交悬

     挽刘仲文[1]

     与伯子同学时,宁知仲氏真英物[1],

     助孤军守城日,见说书生非懦夫[2]。

     此联作者被挽者是襄阳老乡,刘仲文:即刘公,字仲文,别号非非子,1881年生,襄阳人东津上洲人。是武昌起义的发起者、领导者武昌起义后,任湖北都督府总监察处总监察,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南北议和后,任总统府高等顾问。后参加反袁和护法斗争,1920年病殁于上海,1928年公葬于武昌卓刀泉。见说:听说。唐时习用语。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蚕丛,喻指蜀地。书生非懦夫:哲夫任内务部长时,清军攻武昌,哲夫临危不惧,镇定策划守城,内务部无一人脱岗。刘公知道后,赞哲夫“书生非懦夫”,拨给内务部4000大洋维持费用。


     辛亥元旦试笔

     春光四十一年增,老到冯唐尚未曾

     室里犹余商陆火,街前已卖上元灯

     惟将病骨供梅笑,肯学折腰招柳憎

     傍晚独豋蛇岭望,纸鸢无数看飞腾


     先生联语亦有活泼一路

赠宜昌普济医院英国安医士

     爱比放麑欧西墨翟

     学精解剖海外华佗

     放麑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孟孙猎得麑,[音ní霓],被西巴放归,孟孙请西巴当自己孩子的老师,并说:‘夫不忍麑,又将忍吾子乎?’”后来進以放麑为仁慈的典故。上联说安医生如墨子能兼爱到动物,称他为“洋华佗

己贺幼稚园保姆日本大杉女士,在鄂垣与日本某士结婚

     海国路遥丝系足[1],

     花朝节好案齐眉[2]。

    【注释】[1]海国:指日本。丝系足:即赤丝系足。唐人小说记有司婚姻之神,凡遇有缘男女,即以赤绳系两人之足,最后必成夫妻。后因称缔成婚姻为赤绳系足。[2]花朝节好:喩良辰美景,好日子。案齐眉:举案齐眉。用梁鸿与孟光的典故,形容夫妻相敬如宾《后汉书·梁鸿传》:“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自寿联(庚寅)

    作秀才经六十年,愧未能将天下为已任

    历春秋恍八十岁,敢自谓是羲皇以上人

   所谓盖棺论定,作者先对自己一生的回顾。

    哲夫先生生于乱世,饱经忧患家难国仇,孤愤难平。但是先生不以穷愁易其志,达人知命,恬淡处世,静以养年。间与故旧亲友相唱和;或泛览篇籍,或子与田父野老相问答,与昆仲子侄谈古今兴旺成败、政治得失;讲祖先之孝友礼仪、耕读勤俭诸事。先生善善恶恶终其身,劝人要存善心、做善事、说善话,做官不贪污,带兵不扰民。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襄阳冯氏民居冯氏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