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楹联国学的文化基因
楹联是最具中华国学之形和国学之魂的文学,它涵盖了中国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民俗文化。道家的阴阳说,就成立了一个对立的概念。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肯定了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固有的。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就成了楹联表现形式最根本的国学基因。儒家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为思想内涵,就成了楹联追求矛盾统一的和谐状态的思想根基。也可说是楹联国学的基因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好事成双,“对偶”就成了国人审美意识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对偶也就成了国学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偶”是喜庆、吉祥的表现,所以楹联的对偶形式就契合了中华民俗的精神。当然,楹联也就融入到了民俗文化之中,它当之不让地担起了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的情感表现和文化表现。
二、楹联国学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这里且不讨论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既然对偶是国人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可以说中国自有了文学艺术,就有了对偶的形影出现。早在口头文学谚语、民歌中,就有了对偶的影子。如谚语:"屋漏又遭连阴雨;船破偏遇打头风。”、“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双。”无论是诗经、楚辞,都有对偶句频频出现。汉赋更是以对偶为主要特征的骈体,对偶句的优美,已经在汉赋里充分表现出来了。汉语的平仄声发现之后,律诗中的对偶句就锤炼成了精美绝伦的对仗句了。对仗的出现,是国学美学的一个重大的突破。随着对仗的出现,对偶艺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学门类(楹联),就是很自然的了。楹联是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它以形美、声美、词美、言简意赅为特色,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审美情怀。因此,它就成为了国学在中国社会应用中最广泛的艺术之一。如厅堂、园林、寺庙、亭台楼阁等风景名胜及纪念馆所、文化馆所;如盛大集会、节日庆典、民间喜庆等,楹联都以其优美的形象、精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宏大的气象出现。一副滇池大观楼长联,就足以领略楹联国学的丰富内涵: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读此联后,就会令人感觉到楹联之内涵美质,外溢华彩。对仗工整美于形,平仄和谐美于声,语言华丽美于词,字句洗练简于言,意境高超远于旨,气势宏大壮于象,蕴含哲理深于意,寄托襟抱发于情。等等国学之美,尽涵其中。
三、楹联鲜明的国学性格
表现中国文学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个性最鲜明的,主要特征是音、形、义的独立性,这就成为了国学楹联的基础。音,成全了楹联的声律美;形,成全了楹联的对称美;义,成全了楹联的修辞美。
声律美是楹联的音乐性,乐是儒家美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音乐有“心物感应”的作用,“乐者,天地之和”,可起教化作用。对称美是楹联的美术性,是借视觉美于心,其表现出中国文化崇尚的端正、工整之美。修辞美是楹联的文采性,文采是文学作品的色彩,是儒家美学思想的突出表现。楹联就是利用了汉字的音、形、义独立的特点,而形成了有鲜明国学性格的文体,因此楹联就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
四,楹联对人素质的培育和情怀的影响
楹联的国学性格,是中华民族优秀性格 的体现。无论其状景、寄怀、说理、叙事,都给人以美感,让人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它以语言简练、优美为诱力,使人爱读爱诵;它以文字短少而爽口,让人易背易记;它以趣味浓厚为魅力,让人品之不厌。凭这些外在的美,就容易把人引入到它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品读中,自然就可领悟到其中高尚的精神、博大的胸怀、高超的境界、伟大的品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在其中。试品读一副林则徐的自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全联十六字,字字铿锵,声声豪迈,读来为之一振。此联以形象喻理言志,气象于物,气概于胸。上联以大海言包容之怀;下联以坚壁言刚强之志,并表露了两个深刻的道理。一,有容乃大。人的胸怀能够容物容人,接纳各方面不同的意见,就会象大海一样显得宽阔博大。二,无欲则刚。这是对人的精神而言,人只要没有私欲,无所私求,才能象坚壁一样,刚直挺立于世。这既是林则徐对自己人格的要求,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张扬。读此联自有一股浩然之气激荡于胸,使人胸怀无比广阔,正气直逼于眉,无形中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这就是国学楹联艺术的感染力。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西学东渐的力度加大,使国学的力量逐渐弱化。保卫国学,弘扬国粹之大任也历史地落在了楹联的肩上,楹联正在抖擞精神,张扬国学。楹联作为国学独立的一个门类,正是在当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成长壮大起来的,这正是楹联的顽强性和优胜的必然性。楹联已不再仅是张挂、悬刻的民俗文化和装饰文化,它已经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现。宣传先进思想与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国家的发展与建设成果;反映当代人民的幸福生活与饱满的精神面貌,在电视、报刊、大会上频频现身。在某些情况下,楹联已经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媒介形式。
当然,楹联还任重道远,须靠我们大家去努力,更要靠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弘扬。
曹克定,生于1944年,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公安县楹联学会副会长。诗词、楹联、辞赋作品在全国大赛中共获奖三百多次,楹联为最。有多副对联在国内风景名胜区镌刻悬挂。三百多副对联编入由中国楹联学会选编的《百家联稿》第十卷中。两百副对联由书法家刘世平先生书写,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书法集。诗词楹联研讨文章散见于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