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小熬浆糊:云烂星辉赏楹联(趣话之四)

小熬浆糊:云烂星辉赏楹联(趣话之四)

2019-01-09 23:49:47小熬浆糊鸿渐风 0条评论

存世楹联汗牛充栋,仅楹联书籍, 也数不胜数。如何取舍推介,是颇费踌躇的事情。你不可能从"全部"中挑选。有个"拾麦穗理论",说的就是这类两难选择。你要是笃信前面还有更大的麦穗,最终很可能两手空空。想得到最好的只是幻想(不只适用于楹联)。咱们拾一穗算一穗吧。


        楹联中的相当部分,是正宗楹联,即悬挂或镌刻于楼堂阁祠的楹柱或门楣上的联语。愈是出名的地方,楹联愈多,我们把它称为名胜联。尤其是名声大的建筑,联以景传,地以联名。这部分楹联,多为历代文人骚客所题,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构成了楹联的基本面,脍炙人口的佳联多源于此。从这个窗口观赏楹联风光,是不错的选择。


         顾宪成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人不甘寂寞,纵身处江湖之远亦不忘初心,喜作驴友,游山逛水。革命志士方志敏有联曰: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大自然鬼斧神工,风景地人文荟萃,骚人墨客登临胜景,触景生情,逛了要写,不写不舒坦。借酒杯浇块垒,籍景物抒襟抱,成就了一副副传世好联,让后人心摇神驰,叹为观止。余每次游历,进景区必先留意各处楹联,一阵猛拍,回家细品。


       我观名胜联,理念各异,庒谐不一,长短参差。然而,语不在长短,有趣即巧,辞不在雄丽,有味则妙,道不在深浅,有理就高。斯是佳构,惟美第一。 

     

       有寥寥数字,写尽沧桑的:


月色如故,江流有声

——赤壁旧联

        


       有几分俏皮,几分机智的:


好容易搜出诗来,写点江山景物;

不得已推开天去, 让他楼阁峥嵘。

              ——重庆临江楼联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皆成联语。楹联可歌可讽,可庄可谐,寥寥几词,饶有机巧,一字之别,大相异趣,这是楹联迷人的地方。


 二


        说名胜联绕不开四大名楼。


        所谓四大名楼,是笔糊涂账。除了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世所公认外,好几个地方都把自家的楼列为四大名楼之一。如山西鹳雀楼、南京阅江楼、山东蓬莱阁,以及拙文《楹联系列之二》说到的大观楼等。这些也轮不到咱们来认定,就说公认的——


       故乡的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历代文人、官吏写的楹联以千副计,楹联高手们都为之留下过楹联作品。自1985年重建开放后,又征集到无计其数的楹联。老实说,关于第一名楼的楹联是否能称第一,有些忐忑。至少,没有大观楼、岳阳楼、滕王阁的楹联有名,不知是不是被崔颢的诗压住了。姑举数例:


一笛清风寻鹤梦;

千秋皓月问梅花。

        ——胡翰泽


       相传古时有人在黄鹤矶开酒店,款待了一化缘道士,道士临行,在墙壁上画一黄鹤。酒客拍手,鹤即飞下起舞,店主遂成巨富。一年后,道士重来,取笛吹奏,黄鹤下壁,道士乘鹤而去。因之便有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这里又有典——《梅花落》是一支乐府横吹曲调,千百年来,和《折杨柳》一样,是笛曲的代表曲目。江城五月当然没有梅花,笛声悠扬之际,诗人眼里就满是梅花了。此联简约而不简单,文笔老到,举重若轻,十四字说尽黄鹤楼掌故。楹联写到这份上,有功力,作者事迹不详。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慨,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还是围绕掌故说事的套路。此联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撰联者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亦属书生从戎,官至兵部尚书。晚年督办广东防务,在中法战争中有大功。其诗书画俱佳。有一逸事:彭玉麟苦恋大他几岁的外祖母养女梅姑,终因辈分问题无果,发誓画10万梅花以纪念之,每画一幅,必铃章“一生知己是梅花”。痴人也!此联以梅花入联,想必心头滋味别具。


        也有另辟蹊径的,如: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清.符秉忠


        此联大开大阖,走豪放派路子,现刻于黄鹤楼一楼正厅黄鹤壁画两侧。符氏为一从九品小吏,可算是人以联传了,科举时代,以学问博功名者都有两把刷子。


黄鹤楼一楼符秉忠楹联


        黄鹤楼有崔颢诗,大观楼有孙髯翁联,滕王阁有王勃《滕王阁序》,鹳雀楼有王之涣的诗。岳阳楼自然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了,楹联多以此《记》为卖点。岳阳楼最出名的楹联,当数窦垿(xù)所撰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是因为岳阳楼故事多,还是人家会来事,反正这副楹联比黄鹤楼诸联有嚼头。此联善用组合拳——数字、方位、设问、重字,而且几乎一句一典。上联中,杜工部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范仲淹的忧乐情怀,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还有吕洞宾的过楼三醉,一网打尽。末句以陈子昂的名句收束,发思古之幽情。下联道尽洞庭形胜,最后又是借用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浮想联翩。暑期曾携友登岳阳楼,特在楹联前留影为记。


        这窦垿也不是平常人物。祖父为解元,父亲先后在湖北的罗田、黄冈、黄梅等地当过知县,有“青天”之誉。窦垿本人22岁中解元,留下“祖孙解元”的佳话。有的楹联书介绍窦垿说是著名文学家,其实除了这副楹联出名,窦垿也没啥其他拿得出手,流传得开的文学作品。如今一些名人大腕,一首歌,一部作品可以吃一辈子,我们也无须苛求古人。需要补充一句:有的楹联书把此联作者归于同时期的诗人兼书法家何绍基名下,其实,何绍基只是书写者,虽然他的楹联也不错。后人将杜诗、范记、孟诗、窦联、何书合称为岳阳楼“五绝”,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其中的孟诗,指的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自是名句。


        另一晚清重臣,湖南人胡林翼也题过岳阳楼: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先人吟诗。


        到底是带兵的人,气场足,“云梦”二字一语双关,引人回味。


        滕王阁楹联我选以下这副: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阁中帝子指的是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江上才子当然说的是王勃,“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乃千古名句,不再啰嗦。作东之道,倾其所有,此联算是亮家底了,亮得有韵致,有才情。


     岳阳楼正厅:范仲淹《岳阳楼记》、 窦垿楹联                 




        四大名楼以外,亦别有云天。


       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冷水泉边,有个冷泉亭,引得白居易作《记》,王摩诘写诗,苏东坡流连,陆鸿渐驻足。亭内有明大书法家、画家董其昌所题联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不问苍生不问鬼神,直接问天问地,有点终极之问的意思。


        到了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携夫人游冷泉亭,续作一联: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夫人沉吟片刻,说不若如是: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回家和女儿绣孙说起,女儿说应该是这样: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说:大禹治水可解,“项”字何解?


        绣孙笑答:若非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哪有此峰飞来。


       分明是脑筋急转弯的高手范啊。绣孙蕙心兰质,十岁能诗,可惜很早就病逝。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个俞樾,便是当代大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浆糊叹曰: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诗书家学岂无源也!


       杭州西湖孤山,有俞樾居住讲学的曲园。俞樾名气太大,曲园风景独好,俞樾弟子们称曲园为“俞楼”,此楼曾有旧联云: 


第一楼边浮大白;

初三月上荡空青。

            ——洪亮吉

       

       此联出现应早于“俞楼”时期,撰联者洪亮吉出生年代比俞樾早了约半个世纪,《对联话》中注明是“杭州孤山第一楼联”,这证明了俞楼为旧楼改造。洪亮吉是又一个因妄议中央获罪的官员,被嘉庆皇帝下旨流放伊犁。其赴伊犁途中还在写诗,《伊犁纪事诗.二十》诗云:“南中老守疎狂甚,尚忆东风燕子楼”。这是笔者《楹联趣话系列之三》述燕子楼盛名的又一佐证。 “浮大白”,饮一大杯也,见刘向《说苑·善说》:“饮不釂者,浮以大白”。“空青”:青绿色。杜甫 《不离西阁》诗之二:“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此联历来为联家所激赏,盖因其作平常语而意尽遒迈,语蕴恢奇。洪亮吉仕途几经波折,情怀不减,著述颇丰。古代文人风流倜傥,襟怀豪纵,观此联可见一斑。


杭州冷泉亭董其昌楹联


     《对联话》是一部重要楹联著作,为清末民初湖南人吴恭亨所编。吴擅诗文,系柳亚子南社成员。《对联话》辑录的寺宇宗祠联中多有佳作。如题桃花源联:

无怪倏尔而秦,倏尔而汉,到此地小坐片时,便成旦暮;


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与诸君清谈半晌,即是神仙。

                                  ——蔡绍襄


       此联与湖南桃花源景区桃花观前厅现存楹联“无怪倏焉而秦,倏焉而汉,但与君谈笑移时,便成旦暮;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得此地栖迟毕世,即是神仙。”略有不同。 “得此地栖迟毕世”说得太着相,我偏爱吴氏所录 。此联潇洒通达,富有机趣,“小坐片时便成旦暮”有《桃花源记》笔意。传说1975年D公复出,上属意其主持对WG作一官方结论。D回绝说:我乃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我主其事不合适。未几,D第二次被打倒。哪里可容桃花源,没人真能当神仙。


       擅写名胜联的楹联大家赵藩,最著名的作品成都武侯祠楹联为世人熟知: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攻心”语出《三国志.马谡传》“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反侧”见《诗经.小雅》:“作此好歌,以极反侧”。作为墓祠联,此联无悲苦之气,高屋建瓴,借诸葛旧事,提出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等方面的政见,富含哲理,洞见古今。赵藩为彼时四川总督岑春煊少时的塾师,岑治川严苛,据说为此联所动,调整了管理方略。最高亦曾专嘱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梁兴初去看武侯祠联。楹联也有经世济用的一面,故记此一笔。

 


        风景名胜联都是咏史、摹景、抒怀之作,自由发挥空间大,便于联家放纵笔墨,恣意驰骋。所谓盛极而衰,没有不散的宴席,清末民初无疑是楹联发展的拐点,进入现代便有点每况愈下的味道。联语本质雅致,现代人受白话文运动影响,撰联多直白,难免木质无文。披沙拣金,分享几副现代楹联。


        上世纪初叶,时代剧变,民生多艰,放一张平静书桌都成难题。有识之士关注更多的,是时局与河山: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蔡锷          

               

       1916年,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北上讨袁,率护国军经川南叙永县雪山关,即兴撰联。有论者说此联为蔡氏与朱德合撰,依据不足。雪山关为川南第一雄关,“壮士生还”,将荆轲“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反其意而用之,“将军夜渡”援引了张飞夜渡巴州智降严颜的故事。此联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许国的志士情怀,气度豪迈,语意铿锵,的是好联。蔡锷是楹联高手,有多付楹联传世,拙文《楹联趣话系列之一》中曾介绍过其为小凤仙作的嵌名联。其另有一短联也传神:


鸣笳军出塞;

挥扇将谈兵。


        从容大气,真乃儒将。200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有《蔡锷集(套装全2册)》问世,可见蔡将军文武兼备,可惜天不假年。孙中山挽蔡锷联盛赞其风范功勋: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王维《使至塞上》诗有“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句。都护:汉代统驭西域的军事长官,班超曾任。伏波将军即马援,二人均为东汉名将。

       除了名胜联,他如喜庆、自题、贺赠、挽祭、讽喻、谐趣等类楹联,各具特征。


        自题联以鲁迅书房的集句联为例: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这是一副集句联,语出《离骚》。崦嵫(yānzī)日落之山,鹈鴂(tíjué):杜鹃,杜鹃啼叫,意味着百花行将凋零。意思就是要抓紧时间,只争朝夕。讯翁曾有“耽误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之语,可见老先生珍惜时间一以贯之。其另一副赠联也有深味: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此联为鲁迅1933年书赠瞿秋白,落款处写有“洛文录何瓦琴句”。洛文即鲁迅,何瓦琴,清人,工金石篆刻。此联是集字联,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字而成。愈是有文化的人,愈是落笔谨慎,且善撷前人精华。瞿秋白蒙难后,鲁迅费数年心力,主持编成秋白遗文集,取名《海上述林》,特署“诸夏怀霜社校印”。霜者,秋白也,此事为赠联作了最好注解。

蔡锷手书联、鲁迅书赠瞿秋白联


        再说讽喻联。民国之初,袁世凯请王闿运赴京任国史馆馆长,王游中南海,对袁说::清朝行宮就在你总统府旁边,不若悬一匾:“旁观者清”。有匾就要有联,民国总统嘛,上联写“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下联写“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怒。后来上海的一家报纸在联尾加了数字刊出,就成了下面模样: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嵌入“民国总统”丝丝入扣,写进“南北东西”贴切入骨,尖刻辛辣而行云流水。“何分南北”亦有所指,民国立国之初,南北之争甚为激烈,在广州的孙中山为促成民国大业,礼让大总统位于袁。王闿运,号湘绮,晚清湘学泰斗,一代名士。成了名士就做不成大官,王才大志高,誉满天下,名士范也足,不拘礼教,狂介放达。不入青楼不勾名媛,单宠家里一老妈子周妈,袁世凯请客,他让周妈坐上席,顾不得和大总统说话,一个劲地给周妈夹菜。女婿搞家庭暴力,他在女儿哭诉信旁批道:“有婿如此,不如为娼”。这样的话,只有大名士说得出。


       到了20世纪中叶,全国山河一片红,标语口号成为对联主体。对联常直接用领袖诗句,正确、安全,而且显得有文化。


       上世纪末到如今,楹联等传统文化也有所承继。一方面,在文化人圈子里时有以联会友,相互酬和之举。文化大家如赵朴初、启功等偶见佳作,只不过散兵游勇,不成气候。倒是民间热情高涨,各地基层诗词楹联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自筹经费,举办活动,印发刊物,煞是热闹。然而参与者大都是如我般特殊年代长大的爱好者,自幼缺乏文化积淀与有素训练,票友都谈不上。爱则爱之,好自好矣,奈何腹中羞涩,笔下干瘪,自娱自乐,难窥堂奥。可喜的是,有一批年轻人正在精研此学,且日益成熟。如最近湖北省有关方面举办的“黄鹤楼诗词大赛”,得奖者皆年轻人,都是大学汉语言类专业的学生,看来重整河山要待后生。


        不过我不太乐观,“李杜诗经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楹联作为现象级的瑰丽存在,已然“过去式”,昔日辉煌作为封建王朝的盛世挽歌,如黄鹤一去,能回还乎?


(待续)

2018.冬月  于武汉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小熬浆糊趣话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