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对联虽小道,教学不可轻

对联虽小道,教学不可轻

2018-11-13 22:36:21江南无语私语 0条评论

高一语文安排了对联教学,标题叫“奇妙的对联”,不少同行认为高考不会涉及,因而不太重视。


确实,近年高考没有对联题,但以前出现过很多。而且,对联和律诗绝句关系密切,在平仄对仗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对联知识学好了,有助于古诗阅读和欣赏。


不但如此,自主写作的仿写题,除了句式修辞等考点,如果例句暗含平仄节奏要素,考生懂得对联常识,也会驾轻就熟,轻松应对,从而拉开差距。


最著名的例子,是1932年清华大学考试。国学大师陈寅恪出题,只有三个字:孙行者。考生对句比较好的有:祖冲之。被陈先生取为第一的是周祖谟,他的对句是:胡适之。此人后来成了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训诂学家、文献学家。


此乃文坛佳话,值得讲的很多,这里暂不赘述。且看几个高考题:

一、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恰当的一个: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二、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这是当年全国卷(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无独有偶,当年福建、广西、广东也有对联题。


(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之本。


(广西卷)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1、爆竹声声脆   2、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广东卷)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要求学生选下联的,属于封闭式,答案是固定的,如果不懂,或许可以偶尔猜对。要求学生自己对出下联的,属于开放式,答案因人而异,综合素养及水平的高低,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我曾经见过最奇葩的,让人哭笑不得。题目是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这道题,表面上是个仿写题,骨子里却是个对联题。它要求考生不但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还要懂得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有诗情,有画意,诗情画意背后有情感和美感。

这道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不少考生的答案符合了字数词性等基本要求,却不符合情感和审美的要求。譬如这样的答案,就很奇葩,也很无奈:


                 牛吃青草,狗啃骨头。



从句法看,字数对,结构对,词性也对,完全没问题。但从情感和审美看,却与命题者的初衷相距甚远。原因何在?考生语文综合素养不够,不能理解题目背后的情感和美感。


有鉴于此,我教学对联,对于常识性的东西,让学生自读文本,划出知识点,适当点拨。更多的内容,则来自生活,来自身边的活动,或者引导学生分析现成的对联;或者提供情景,让学生撰写对联,老师随堂点评。


今天讲对联,我现场命题,现场讲评,学生对出了一些不错的对联,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譬如,明朝解缙少年时巧对考官上句:


                 子将父作马


先简述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其中不乏对得比较好的,当堂解析、表扬,尤其表扬了对出“父望子成龙”的同学,这句下联不但对仗工稳,而且符合上联所暗含的情感因素,充满正能量。


但这方面的训练确实太少,学生对得好的不多,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词性都对不好。问之,则曰:不晓得什么是词性。于是,只好举杜甫《绝句》为例,临时补课,讲词性,讲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希望通过这清新自然的诗句,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多少懂一点词性,懂一点对仗,以及领悟一点其他(暂时还不敢奢望平仄)。


对联虽小道,教学不可轻,所起的作用大矣哉。高考新时代,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越来越讲究综合素养,对联之类传统文化知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教学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