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不少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文学家等小时候就机智幽默,聪慧过人,不仅能诗善文,还擅属对。其中很多对联脍炙人口,颇具乐趣。 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孩提时代就天资聪明。一次,在选拔神童的考试时,他在衣袖里掖的一支鲜花被考场老宗师发现了,便冲他说: 南宋理学家朱熹,一次去拜访福州学者陈孔硕。陈的儿子陈韠,当时才十一岁,便知道帮助父亲奉茶待客,彬彬有礼。朱熹遂出一联试之: 明朝翰林学士解缙,六、七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一次,曹尚书约解缙到府上相见,但约定对上对联即开门。 曹尚书开门后,见解缙矮小的身体穿着绿衣裳,便戏谑道: 以上联对都十分贴切,虽有些当仁不让,仍得到曹尚书大加赞赏。 宋代诗人王禹偁,小时候随父亲去太守家赴宴。席间,太守出联令众人对,上联道: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以应对。这时,小禹偁挥毫书出下联: 着笔不凡,语惊四座。太守赞曰:“真经世之才也。”遂赐他衣冠,呼之为“小友”。 林则徐少年时,随同伴一起在水中嬉戏,旁边鸭群不时游来游去。这时,岸上一老秀才出句道: 郭沫若童年时就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和写作对联的严格训练。有一次,私塾老师责备学生偷吃庙里的桃子,随口道: 并说,今天如有人能对出下联,便不再追究,否则每人打二十下手心。稍顷,郭沫若从容不迫地对道: 塾师听后,认为对句旨趣高远,出语不凡,便转怒为喜,原谅了大家。 苏东坡少年时,十分喜爱读书,知识丰富,满腹经纶。因此,也渐渐骄傲自负,有些飘飘然。一天,他展纸书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奖,有的赞叹,有的摇头,有的不以为然。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手拿一本小书,说是向他求教。东坡心想,连老翁都前来拜访,说明自己学问已经不浅,心中甚是惬意。 老者把小书递过去,东坡迅速翻看了起来。不料,书上密密麻麻的字,他竟然连一个也不认识。刹那间,额头上汗涔涔直下,手足无措,不知说什么才好。此时,他意识到,准是自己的那副对联惹的祸,是自己有点狂妄自大了!想到这里,他忙向老翁作揖致谢:“晚生一时性狂,不知天高地厚,感谢尊翁指教。”老翁走后,苏东坡赶紧提笔重写了一副对联,把原来的对联续了四个字,贴在门上: 从此,苏东坡闭门苦读,广闻博览,终于在学问上获得惊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被世人公认为中国的大文豪。 李自成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一天傍晚,雨过天晴,天空突然出现一轮明月。塾师即兴吟道: 一旁的李自成正寻思着如何对出塾师的出句,突然,风起云涌,天昏地暗。刚才那皎洁明净的月亮,霎时不见了踪影。他脱口对道: 大家连声叫好。塾师感觉李自成心胸不凡。果然,后来号称“闯王”的李自成,推翻了大明江山。 明嘉靖年间,湖北巡抚顾璘视察江陵时,正赶上童子试。他看到张居正特别伶俐可爱,就叫来询问了起来。听说他能对句时,就许诺说:“你能对出我的下联,我将以金带相送。”张居正施礼道:“请老大人赐教。”顾璘亲切地对张居正说: 顾巡抚的出句有鼓励鞭策张居正上进之意。张居正略加思索,高声吟道: 顾璘十分惊喜,连声称道:“人小志大。只要秉持居正,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说着,解下系在腰间的金带赠给了张居正。 明代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四岁能写径尺大字,有神童之誉。景泰年间,他被当做神童荐给朝廷。代宗很高兴,将其抱坐膝上。当时,其父拜见后站在丹墀下。代宗见状就问东阳: 明正统进士林聪九岁时,县官拜见其父,见白犬看着主人,遂出句令林聪对。句云: 纪昀,字晓岚,小时候很聪明。九岁那年的一天中午,他见在学堂念书的哥哥还没有回来,便拿着一根牛皮鞭去学校找。原来,塾师出了个上联,哥哥还没有对上来。联云: 纪昀听到后说:“这有何难?我可以替哥哥对吗?”于是,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