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联教园地 | 联韵谱成兴教曲

联教园地 | 联韵谱成兴教曲

2019-07-22 23:20:53陈慧萍荆楚联坛 0条评论

联韵谱成兴教曲  丹心绘就育才图 

--荆州市楹联教育经验总结


荆州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传承和弘扬荆楚文脉、弘扬中国楹联文化,是我们应有的历史担当。荆州市委、市政府、市文联、市诗词楹联学会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为已任,积极推动荆州楹联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楼层登高凌绝顶,高站位决策,彰显文化自信的荆州担当。

荆州要振兴,文化要先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将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次研究,大力推动。2016年10月18日,时任市长,后任市委书记的杨智同志在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旗红军红湖’美术书法摄影艺术联展”时,首次明确提出要创建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2017年1月7日,荆州市“两会”上,创建“文化三市”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4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听取关于总体实施方案的汇报,市政府印发了会议纪要。2017年5月16日,杨智书记在调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再次要求加快推进“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指出“要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力争早日创建成功”。同年5月25日,崔永辉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审议,并作出明确指示。

其中“以十项工程建设为重点,抓楹联文化标志性工程建设”中提出要建设“十个一”工程,包含积极打造一所楹联文化特色学校,并确定沙市五中为示范基地。

“以‘六进’活动为主线,抓楹联文化普及工作”中提出了楹联进学校的部署,与此同时,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诗词教育进课程、书法教育进课堂、楹联文化进校园”活动及示范校创建评选工作的通知》,9月份启动了全市“楹联文化”示范校创建考评工作。截止2017年11月初,共100余所学校申报。

2017年12月,在中国楹联学会鼎力支持下,我市挑选100名教师参加中国楹联学会举办的首期培训,现在这100名骨干教师都投入到楹联教学第一线,积极传播楹联知识,他们还创作出优秀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获奖,所带学生的作品也发表在各级刊物。

 

(二)绝知此事要躬行,高规格扶持,确保楹联教学工作稳中求进。

首先,改建了一座与楹联教学有关的博物馆。2013年5月开馆的湖北南郡楹联博物馆,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联景一体等手段,充分展示楹联文化精粹。已接待包括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前光在内的中外游客两万余人(次)。2017年5月被确定为华中师范大学楹联文化教育基地,省、市楹联学会创作基地。该馆是继中国楹联博物馆之后的全国第二家大型专题楹联文化博物馆。收藏古联、旧联480副,展示各类楹联约2000副,还有包括梁章钜先生《楹联丛话》、刘太品先生《近代对联作法从刊》在内的各类联书、刊物近万册。

其次建立了学生楹联课外基地,市里投入350万在中山公园环秀山房建设古代名联长廊,共收集整理荆州历代名联22幅,由荆州书法名家进行书写,在中山公园重修卷雪楼,并悬挂明代“公安三袁”的诗联,还在其他景点征集悬挂楹联作品。这里已成为学生研学的主要基地。

再次,市委牵头整理荆州深厚的楹联文化,编辑出版成集。挖掘和利用厚重的荆州楹联文化,是荆州深化楹联教育的活力源泉。

荆州楹联文化内涵丰富,一是强调修身,立德做人。“四知昭祖德;三相佑孙谋。”这是明代宰辅杨溥(1372-1446年)家族传承家风的一副联。二是力劝读书,成才报国。“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种地读书。”这是明代万历首辅张居正的联,既是告诫自己,也是教育儿孙。三是倡导廉洁,从政爱民。“政唯求于民便;事皆可对人言”这是清代的楹联大师梁章钜在江陵县署题的一副联,表达了他的执政理念和忧民情怀。四是弘扬正气,颂德誉贤。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这是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赞颂屈原的对联。五是宣传物产,扬我家珍。“两岸绿杨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洲”,“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鳖裙汤。”这是北宋真宗时期,从荆州公安走出的大臣张景的两副联句。六是歌咏景物,妙语传情。“纵风生水态;任月织波纹。”这是明代“三袁”之一、文学“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题家乡柳浪湖的联。

  把古人的楹联文化传承下去,把当代联家的优秀作品保存下来,是荆州创建楹联文化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落实楹联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组织各级楹联学会,成立专班,进景点、查史料、拜访名人学者,收集整理当地留传的古联,遴选当代联家创作的优秀作品,编辑成集,到目前为止,已有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洪湖市、荆州区等五个县市区先后出版了《中国楹联集成县卷本》,全市的《楹联集成》征集工作已经完成,即将编辑出版。这些集成有的已成为楹联课堂教学的教材。

 

(三)激发活力育新人,高精准推进,确保教育工作落实落细。

1.开展“我为家乡写春联”活动。市诗联学会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写春联,写自家事,写身边事,为自家悬挂自创自书的春联。深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近几年由中小学生为家乡创作的春联达数万副,在《荆州楹联》期刊发表的优秀作品有数千副,特别是实验中学和八岭山中学已经自主将此活动进行了几年。

 

2.狠抓楹联课堂,市诗联学会在全市各级学校普及诗词、楹联知识,特别是会长张卫平,副会长万良运、朱道卫、汪业盛,办公室主任陈慧萍等同志,多次为学校、诗词班、诗社讲授诗词、楹联知识,受到大家欢迎,有力推动了全市楹联教育建设。

 

(四)联花缀锦校园美,对课登堂逸兴多。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楹联教育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美好景象。

2018年6月28日,洪湖市峰口镇明德小学、沙市五中、荆州市四机中学、江陵县张黄小学、八岭山中学等69所学校获“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称号,其他学校也分别获得省、市的表彰和授牌,实现了大满贯、大丰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就列举几个典型的学校:

一、荆州区四机中学

四机中学建立了由校长李玉朝任组长的诗联创建小组,并进行了总体设计,具体表现在:

1.打造如诗如画的校园:

修建了古色古香的诗联长廊。绘制《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文化知识,并配上依各板块内容所撰写的楹联。

开辟了《历代名人咏荆州》鉴赏墙。32首历代名人诗词,再现荆州辉煌的历史、独具魅力的文化。

设立了《师生诗词作品》专栏。刊出了乐本金会长及全校30多副师生作品,为校园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2.开展主题活动,构建常规诗联教学新课堂。学校组织编写了《古诗文汇编》2本,《声律启蒙•注释本》1本,自办了《四机诗联》刊物8期、《四机校园》校报4期、各班自办诗词墙报6期。

3.诗联进课堂。按照新课标要求,将诗联教学工作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做到“六有”,即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活动、有阵地、有成果。每周安排一节“诗词楹联吟唱”课,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期末时,将诗词的背诵、默写作为检测的重要内容。

4.编排了四机特色的戏曲广播操,逢大课间全校师生就一起配乐运动,2018年6月中国楹联学会蒋会长一行来此参观,赞不绝口。

 

二、沙市五中

近年来,沙市五中把楹联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大力普及楹联文化,广泛开展楹联教育“六进”(进教室、进寝室、进课堂、进班级、进食堂、进办公室)活动,通过建诗联社、上诗联课、办诗联刊、出诗联集、筑诗联墙、置诗联长廊等活动,使楹联教育形成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体系。

2015年,该校以“爱家乡、爱五中”为主题,组织了“龙山杯”楹联大赛,共收到楹联佳作268副,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楹联文化。

 

三、八岭山中学

学校谨遵“尚德、博学、砺志、成才”的校训,坚持以诗启智,以联养德,以弘扬国粹为基点,除了设立楹联长廊外,还做了以下非常有成效的工作:

1.“每周一诗”“ 每周一联”展示,积极筹建龙山国学馆,尝试将楹联与书法教学相融合,探索联墨合璧的路子,切实让国粹经典在八岭山中学得到传承和发扬。

2.为学生发表作品搭建平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创作诗词楹联的兴趣,校刊刊登学生作品、诗墙展示学生作品,该校周国文老师还积极向各级报刊杂志推荐发表学生作品。《楚风》《荆州楹联》杂志每期都刊登有该校不少学生的作品。

3.积极响应荆州市楹联学会的倡议,开展“我为家乡写春联”活动。2015、2016年春节前夕,该校学生人人写春联,共收到春联作品1400余副,经遴选评出一、二、三等奖70余副,其中一、二等奖作品在《荆州楹联》和《荆楚对联》杂志上刊登发表。2017年春节前夕,该校又与八岭山镇铜岭村牵手,启动了“楹联进村居”活动。活动中该校参赛学生近400人,总投稿数860副,经评委严格评审,有6副获一等奖、20副获二等奖、50副获三等奖,硕果飘香。

4.注重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为深入推进楹联教学工作,该校经常邀请全国著名书画家马野教授、市诗联学会熊振文、白候榕、邓贤珍和区诗联学会黄凤汉、朱贤成,镇文化站的李子初、学区的罗选雄等专家到校讲座、上辅导课,指导全师生进行诗词楹联书法创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公安县藕池小学

该校秉承“以楹联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创建楹联特色学校”的宗旨,为更加彰显出独特的品位与魅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楹联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晨读前10分钟为楹联诵读时间,每日一联、课前一诵。

2.该校经常邀请全国著名书画家马野教授、市诗联学会专家进校指导,并开展“走出校门找灵感”、“走进社区,即兴创作楹联”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楹联创作知识。

3.学校还成立了楹联文化学会,师生们你出上联我对下联,一唱一和地在创作中增添了学习情趣。

 

五、江陵县张黄小学

在校长和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梁圣柏老师的带领下,学校楹联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该校奉行“诗词溢校园,经典润人生”,全校师生们诵读古代经典,学习创作诗词楹联已愈15个春秋。学校还创办了专门的楹联会刊《向阳花》。2017年该校还被市教体局评为“楹联文化进校园”“诗词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教育科研示范学校”,被省楹联学会评为“楹联教育先进单位”,2018年11月被授牌“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六、长江大学

市诗联学会副会长王一举教授和朱道卫教授将楹联教学引入大学课堂,并建立了楹联交流微信群,在群里与学生们开展对句等各种训练活动。长江大学专门为朱教授设立了“楚文化工作室”,在这里,朱教授鼓励学生们联墨合璧,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楹联人才。

 

(五)雄关漫道真如铁,吾将求索也无涯。

诗联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我市以浸润荆楚文脉,弘扬诗联文化为目标,各项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地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楹联教育的发展尽了微薄之力,相信在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诗家联家的共同努力下,荆州市楹联教育在传承诗联文化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最后,祝愿“园中小树天天长,腹内学识日日新”!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荆州校园教育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