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张维社‖春光不老 联语常新

张维社‖春光不老 联语常新

2021-03-06 22:54:00张维社联斋 0条评论

辛丑新春将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家万户又迎来贴春联、过大年的美好时刻。每到这时,春联就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最美的风景。有人说这是全世界最普及的春联荟萃,也是全世界最盛大的中国书法展览,毫不过分。春联不但烘托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饰品”。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春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开美景风云静;春到人间气象新”等在不同的年轮皆可适用,但更多的春联因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不适合新的时代需求,加之病联时有出现,尤其是内容千篇一律的印刷春联,“病态”总是让人大跌眼镜。因此,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创作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新春联,让家家户户门前贴上字数整齐、内容丰富、对仗工稳的大红春联,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基于此,陕西兴平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勇于担当,积极组织创作,先后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全国性迎春征联大赛,极大地丰富了城乡春节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6年来,笔者从最初的参与者到后来的组织者,经历了每次大赛活动。回顾走过的历程,笔者心中不禁感慨诸多。

 

定大目标  求大动作

 

在1985年春节前夕,兴平县楹联学会(筹)举办了“迎春征联大赛”,并设有奖项,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这是兴平县、市历史上第一次迎春征联大赛。正是这项活动的效应,在1985年2月全国第二个楹联组织、第一个县级楹联组织兴平县楹联学会应运而生,赢来了八方祝贺。

1986年春节前夕,当时兴平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要

求机关单位干部创作迎春新对联,并要求临街各单位张贴新春联。这一年的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兴平县城大街小巷,各行各业,处处挂彩灯,户户贴春联。元宵佳节,达到高潮,白天社火、竹马、柳木腿,夜晚彩灯、烟火、鞭炮,日夜花如海、人如潮,花灯花火花世界,一片太平胜景。当年的春联因大多是自创作品,比较实际和亲切,写出了人民的心声。后来,张过先生撰写了题为《丙寅春节兴平街头的春联》的文章记录了这一盛况,并在《兴平政协文史资料》和相关刊物发表。

十余年后的1992年春节前夕,兴平县楹联学会又举办了猴年迎春征联大赛。本次大赛同首届一样,依然是结合春节喜庆气氛,出了五比半句征对,两次征联都以出句的形式征对且参与范围是当地作者。这次征联有四个特点:一是鲜明的时代印记。首届的两比出句“中南海春风送暖”和“全面改革,改出灿烂新天地”的时代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如春风般给人民带来的温暖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第二届的出句“八中鼓起八方劲”,即此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八中全会后。二是与春节特点紧密结合。如首届出句:“迎牛年,春牛出图耕千里”,明显是牛年春节征对;第二届出句:“喜接金猴来献瑞”则是喜迎猴年春节的气象。三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首届两比出句“杨双山,张青山,山山奇伟”和“振兴兴平,兴大业,各业兴旺”的内容都与兴平有关。第二届两比出句“双塔失偶凤求凰”和“终南秀气,北邙春风,茂陵自古多英杰”也是以兴平人文元素为主。四是两届征联出句都有违犯联律现象。尽管如此,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迈出征联步伐,也算可喜。

2005年春节前夕,我们协会一班人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秉承了前两届的共同特点,大力提倡结合主题的自由创作,组织了第三届迎春征联大赛。随后坚持每年举办一届,直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届了。随着《联律通则》颁行,在联律方面比以前要求更加严格,作品的质量明显提高,宣传的渠道更广,征联活动流程也更加成熟完善了。

 

 不忘初心  谋求发展

 

前两届迎春征联大赛除了前面说的几个特点外,还有就是设立了等级奖,奖品主要是相关对联书籍。我记得其中就有一本是常江先生当时新出版的《中国对联谭概》一书。第二届征联,我本人就是参与者之一。当时,时年二十岁的我,只凭感觉去应对,根本不知道联律。尽管我下了一番功夫,但作品却没能获奖。此次参与征联激发了我学习对联创作的兴趣,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两次征联的奖品是相关对联书籍和获奖证书,奖品虽不丰厚,但意义却大。

2006年春节前夕,协会决定举办第三届迎春征联大赛。迄今十四年,年年按时举办。是什么原因使征联活动如期举办?我想首先是我们协会一班人的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心。1999年元月,协会会刊《楹联艺术家》创刊。每年第一期会刊我们都用大量版面刊发会员及外地联友创作的新春联。这样一来,征联活动受到了当地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的关注。每年春节前,当会刊还在编排时就有单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纷纷打电话索要新刊,使新春联得到了城乡各界群众的喜爱和好评。2006年春节前夕,根据协会发展需要,更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在经费无保障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启动了面向全国举办的第三届迎春征联大赛。

搞一次征联活动,从启动到终评,尽管程序繁琐,加之协会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不济,我们却不忘初心,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无私奉献,负重前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年,由于我们积极争取文企联姻和市文联等单位的支持,兴平市迎春征联大赛得以延续至今。

 

种下行为 收获习惯

 

随着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兴平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各方面工作相应地发展起来,征联大赛的评审规则等方面同时得以提高和完善,参与的作者范围也由原来仅限本地,扩展到全国,还有海外应征者。如北京的项光来、孟广祥、潘家农,安徽的白启寰、宋贞汉、王志,甘肃的刘志刚、杜兴民,湖南的吕可夫、崔钢兵、凌一二,山东的苏振学、咸丰收,山西的李轩才,河北的武文宝、宋领、邢伟川、田鑫,江西的张绍斌,本省的翟功印、蒙卫军、李玉虎、孙良荫、李周宣,还有美籍华人吴克荣、高威廉等联家,其中有全国知名联家、有以联交好的朋友、有素未平生的新人。每一次大赛都能牵动和激发他们创作灵感。


迎春征联大赛的应征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从十六届的获奖作品看,不难看出时代的变化和楹联创作水平的持续提升。我们设想在第二十届迎春征联大赛结束后,将二十届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既是回顾,又是展望,也是对兴平市文化艺术的一个丰富和壮大。

在征联评选过程中,我们尊重作者,心怀敬畏,不辱使命,始终坚守“用作品说话”的原则,公平公正,不讲人情,并坚持做好获奖作品的公示,受到联界好评。我们恪守诚信原则,及时给获奖作者发放资金(品)、获奖证书等,赢得了联友的信赖。兴平市迎春征联大赛也是联都网评出的有诚信的征联单位之一。每次的获奖证书由书法家范鹏军用小楷精心书写,让人爱不释手。

一次次迎春征联活动的开展,不但服务了社会,而且弘扬、传承了楹联文化,使兴平市的知名度也有了一定提高。每当新一年的会刊在大家的期盼中出版之际,每当在街上见到书法家写春联时借用会刊为群众书写之际,每当看到人们在会刊上精心挑选楹联作品之际,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认为我们的工作服务到了社会,影响到了家家户户。

     春联概括力强,雅俗共赏,短小精悍,受众广泛,是最接地气的文学形式,同时也是时代的镜子,人民的心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绚丽的花朵。春联为节日添彩,为山河增色,受人注目,使人振奋,不仅给人们增添了不少欢乐和情趣,也是点缀新春佳节的装饰品。因此,“文化强国建设”口号中的‘文化’理应有楹联、春联文化的一席之地。

“春光不老;联语常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楹联文化发出了由衷的期盼。因此,我们要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为文化强国、为民族复兴尽我们楹联的一份力量。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春光联语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