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句题外话。
一直都说实用性和文学性是对联的两种属性,其实这两种属性并不在一个维度上,所以有时表现为相互排斥,有时也会体现出相互融合,这与题材、对象和表现手法有很大关系。其实,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民间发展到加入文人因素,使文体的外延不断扩大、技法不断成熟,往往是发展的正常脉络,我们也可称之为“雅化”。因此,完全不必因为对联原本是什么样子而约束之后的发展,古代的诗、词、曲等文体都经过了这条“雅化”的道路。
城市的对联不但古代很少,当代也不多见。一个城市可写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元素很多,所以对如何寻找切入点、如何取舍剪裁就有很高的要求。是大举包揽、面面俱到,还是宽题走窄路?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同样,是以城市为主体,点缀以作者的情绪、寄托,还是以作者为主体,抒发怀古、游览之幽怀,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或不如说,文学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也不需要标准答案。城市对联是宏观的、多维的、深层的创作,我想这应该也是活动组织者有意的创新尝试。
具体到这次活动的评判,我首先重视文字本身的雅驯,文从字顺是基本要求,在此之上要追求如何把文字写“雅”。这里的“雅”不是狭义的概念,任何的风格——比如慷慨、比如高古、比如富丽、比如柔婉、比如沉郁、比如诙谐,只要是言之有物、言之有韵,都属于广义的“雅”的范畴。本期的题目北京,既是历史上的古都,也是现在国家的首都,是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当然它还是一些人的故乡、一些人的他乡,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涵,如何落笔就看作者“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金锐)
沈轻舟
溯其名而幽、而蓟、而京,沿革论废立几何,经劫未曾销紫气;
居所见有士、有侯、有贾,逢迎痛繁华难待,伤心无处置乌衣。
金锐点评:上联从北京的旧名入手,可谓开门见山,其罗列旧名并非简单的堆砌或单纯为了“切”,而是引出之后分句的“沿革”“废立”,这是将城市置于茫茫历史之中,增加其中的厚重和沉郁,因此上联的结句也便水到渠成。下联由城市专为城市聚集的人群,仿佛见十九首中“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的繁华。随后分句又是一转,由景入情,抒发出一个小民的情怀、感慨,尾句寄托遥深,但不直接点出,颇得温柔敦厚的美刺之旨。当然,“逢迎痛繁华难待”一语,从文法而论,还有可以调整的余地。
绿竹猗猗
百阙聚千年王气,举翮连云,犹剩些史海縠纹,补为青琐;
一城肃上国威仪,披襟及远,欲将此蓟川春色,揽入金尊。
金锐点评:此联从大处着笔,言北京之旧都王气,“举翮连云”极见富丽堂皇。而之后的分句不只作表面文章,“史海縠纹”由表及里,层次顿时丰富且深入起来。收尾“青琐”者,建筑富丽之状也,一“补”字甚得妙味。下联则由“威仪”二字发端,将蓟门景色融于其间。此联虽努力顿挫,但仍有空泛之嫌,而下联收句“金尊”之用也略显牵强。
静静
京畿秋水,世事春云,局上蛟鼍,人间名利;
风物其钟,衣冠所聚,一时宾主,千古圣贤。
金锐点评:此联文约义丰,大笔勾勒,横推万里,纵及千秋,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上联以“京畿秋水”点入,随后便宕开一笔,言万古之间风云变化、尔虞我诈,而对此作者不做评价,冷眼旁观。下联“风物”、“衣冠”言京城之繁盛,两结亦落落大方。此联有两处可以思考:一是关于“切”的,除了起首的“京畿”并无一处明确扣合北京,但其内在气象却与北京比较吻合,如此算切题还是偏题呢?其二是文脉之间的连贯,“四驱”联要在文断而神贯,窃以为上联做得比较好,下联的尾句是否推宕得太开甚至有空泛之弊?关于这些,我自己并没有明确的判断,还需要各位再探讨。
李抱真
三千载沉浮久占风云,漫看河济南襟,曾使刀兵多徙倚;
十二州形胜独抒意气,犹待楼台再上,来怀今古一登临。
金锐点评:此联从北京重要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入手,上联说千古征战不绝,尾句七字体格劲健。下联则是幽人怀古,登临四顾,京城之风物人文俱收眼底,此处没有具体详细的描述,但表达的情绪是很到位的。上联“河济南襟”应是说北京在黄河和济河的南边,是重要的战略攻防要地,但我觉得这种表述是值得商榷的——南襟河济问题不大,颠倒过来多少有些奇怪甚至歧义。下联的三分句只表达了同一种意思,也未免觉得有些浪费笔墨,尤其是“楼台再上”一语,如果可以写得具体而微,或许从布局上讲会更丰富一些。
无名
北枕居庸,南襟河泲,踞锁钥翻卷风云,勃忽看燕蓟肇开,明清兴废;
西山霁雪,中海秋波,钟胜概成和经济,且领略贾商辐辏,人物骈罗。
金锐点评:上联从地理入手,直取古人描述北京之成言,倒也妥帖而能颇见气象。第三分句言城市之重,“翻卷风云”如见万古之间苍茫历史。两结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感,本以为文脉已尽,忽然生出另一般变化,“勃忽”二字迥然有生气。下联由北京周边转到北京北地风景,“西山晴雪”、“太液秋波”皆是燕京八景之一,最后收结于商贾与人物,文辞典雅还很接地气。此联“钟胜概成和经济”一句有些纠结,“且领略”领得也随意了些。
那个黄昏
名都几鉴兴衰,历蒙元,历明清,历北洋,烟雨幻苍桑,八百年书壮阔;
盛世复归荣宠,于经贸,于文教,于时政,燕云呈姽婳,十四亿仰风流。
金锐点评:上联列举北京做都城的几个时代,谓之“名都”,谓之“兴衰”,都在目前。下联言北京成为首都后的各种地位,虽然都是现成文字,但打磨得颇为雅正。两个收句特意用六言,可谓胆大。六言收尾,尤其要节奏铿锵,每字皆如硬锤凿石一般,此联的处理只能说无功无过,但多少还是有些落俗。另外,全联通篇议论,便少些真挚的情感。其实中间的五个字完全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但作者下笔有些随意,上联不过是“兴衰”二字的重复叙述,下联的“姽婳”也不够准确。
清墨
变幻王旗,嵯峨帝阙,历千年劫火锻城,龙砖尽沁先民血;
乾居万倾,横越六朝,襟万里雄图传绪,首邑重昭上国名。
金锐点评:起首八字便跨越万古,将围绕北京的征战、兴替、繁盛、衰飒尽皆写出,收句则将这种历史氛围写得更加有血有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下联则极写北京之繁盛,“乾居”言帝王所居,“横越”言都城之重,收句一“重”字隐隐带出作者情感。此联的动词似乎有再锤炼的空间,比如“尽沁”、“传绪”等,另外上下联的关系也远了些,下联写得不如上联出彩。
寒雪冷香
星分箕尾,地接鲁辽,纵三千载曰蓟曰燕,蔚然王气何曾歇;
畿甸其间,天阊其内,统万亿倾山河襟带,渊薮人文历不磨。
金锐点评:此联起句用《滕王阁序》的写法,点出北京的重要位置,之后写三千载之变迁,下联也是类似的写法。如果仅止于此,不过是用词典丽而已,不无特别的佳处。此联之佳,全在两个结句,仿佛“风吹绉一池春水”,于平淡之中忽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