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北京名胜楹联趣谈

北京名胜楹联趣谈

2019-02-01 19:13:36未知北京文惠卡官方订阅号 0条评论

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楹联遗存。直到今天,我们在四九城中,也随处可见名胜古迹上妙趣横生的楹联。这些楹联见证了北京的历史,是古都风貌最雅致的注脚。了解它们,读懂它们背后的故事,会让您在欣赏景色的同时,品味到不一样的京味文化真韵。


故宫乾清宫


乾清宫


乾清宫在明代和清初,曾是皇帝的寝宫。这是后廷最高大的一座宫殿。“乾”在《周易》为天、为阳、为君、为父;《道德经》中有“天得一以清”句。所以,“乾清”即皇帝徇天法则,统治天下,永清海内。在乾清宫居住过的皇帝,从明朝永乐帝开始,至清代顺治、康熙二帝,共计16位。


乾清宫最初并没有匾额,崇祯登基后开始悬挂“敬天法祖”匾额。清军占领北京后,将其换成由顺治皇帝手书的“正大光明”。

乾清宫正殿旧照


宝座两侧的楹联为: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大意为:仪表天下,法正万邦,就要慎修其身,思为永久之道;向人民弘扬五常之道,要知百姓力作艰难,不要轻视小民之劳。此联为康熙帝集经书句所书,现存者为乾隆帝临摹。


正殿北有幅对联为: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大意是:能宽能仁,皇帝为万民树立最高准则;精粹纯一,最完美的道德会积于君主之身。此联为乾隆帝集经书句所写。


两联都是勉励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个好皇帝。由此可以看出,康、乾二帝对自身的要求极严。康熙帝笔力强劲,笔画瘦削;乾隆帝则笔力柔婉,笔画丰满。


中南海日知阁


中南海日知阁旧照


中南海为“三海”之一。中海辟于金元时,南海创建于明代,清代时与北海统称为“西海子”,被列为禁苑。园内殿阁楼台,错落有致,在建筑上别具风格。


日知阁在中海南岸,有清乾隆题写的一副写景楹联:


境静趣无穷,鱼跃鸢飞同活泼;

水流机不息,瀑淙雪净总鲜新。


上联写“境”之“趣”。其“趣无穷”,以“鱼跃鸢飞”来概括其“活泼”。“鱼跃鸢飞”,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言上下察也。”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于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于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于渊中而喜乐。”后以“鱼跃鸢飞”指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下联写“水”之“机”。其“机不息”,继而以“瀑淙雪净”来表现其“鲜新”。“淙”,水流的样子。“鱼跃鸢飞”与“瀑淙雪净”,分别为当句自对,极具典型意义。“境”之“活泼”,“水”之“鲜新”,可见日知阁周围环境之优雅。



中山公园


北京中山公园旧照


中山公园在天安门西侧,辽、金时为兴国寺,元代为万寿兴国寺,明、清时为社稷坛(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场所)。辛亥革命后,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今名。曾有对联:

 

此间原是帝王居,看天低翠柏、艳锁群芳,除却紫燕流莺,更有何人游禁苑;

今日尚留宫殿在,喜月朗瀛台、波澄太液,睡醒黄粱春梦,来听渔鼓唱前朝。


关广志 北京中山公园(1952年) 水彩画


此联作者不详,根据内容推断,应为民国初年公园初建时人。上联写历史。“帝王居”一语,道出了“此间”的特殊性。领字“看”后的景物描写,也独具特色:“翠柏”葱茏,“群芳”争艳。“低”“锁”二字极讲究,描绘了此处翠柏之高大和群芳之艳丽,透露出高低错落中的和谐。末句与首句照应:因是“帝王居”,故除了鸟儿,没有人来这“禁苑”游览。以反问句式,加重了语气。


下联写“今日”。领字“喜”后仍是景物描写,与上联之景相比,更具有典型意义:“瀛台”上明月之“朗”,“太液”中水波之“澄”,无不让人有种除却此间无此景的感慨。瀛台,在故宫西苑太液池(即今中南海)中,又名南台、超台。三面临水,中有勤政、涵光、香扆三殿。清代康熙、乾隆两朝常作为夏日听政之所。太液,指太液池。元、明、清太液池即今故宫西华门外的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元代时名西华潭。末句则有改天换地,物是人非的慨叹。遗憾的是,此联今已不存。


德和园大戏楼




德和园大戏楼在颐和园东宫门内东侧,是颐和园一处重要景点,曾是慈禧看戏的地方。这副楹联就悬挂于戏台的底层:

 

山水协清音,龙会八风、凤调九奏;

宫商谐法曲,象德流韵、燕乐养和。

   

上联由颐和园的景物人手。“山水”与“清音”相协,自是美妙无比。继而描述戏台上的舞和乐。“八风”,八方之风。古时有舞名“八风舞”。“九奏”,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有九奏乐,系由九支乐曲组成的宫廷宴会音乐。这里的舞和乐,与民间不同。


下联直接写音乐。“宫”“商”均为古音。“法曲”,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至唐代,掺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霓裳羽衣》。



“象德”,佛教语,指佛祖之德。大抵这词专为慈禧而设,因清代对太上皇或皇太后敬称为“老佛爷”,后专指慈禧太后,而这里又是慈禧看戏处。“燕乐”,古乐名。一指祭祀燕享之乐(《周礼·春官·钟师》),一指内廷之乐(《周礼·春官·磬师》),又指隋唐以后用于宫廷宴饮、娱乐的俗乐(唐刘餗《隋唐嘉话》)。


此处悬挂此联,于环境极为切合。“龙会八风”与“凤调九奏”,“象德流韵”与“燕乐养和”,分别为当句自对;“龙”“凤”“象”“燕”四种动物名称,对得巧妙而工整,也可见作者选词用字之苦心。



孔庙大成殿


孔庙大成殿内

北京孔庙在安定门内成贤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创建于元大德年间,至清末光绪时,曾多次重修扩建。


大成殿内有一副乾隆题写的楹联:



  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

  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


上联“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已是儒家著名的人世准则。



“布在方策”,语出《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言文王、武王为政之道皆布列在于方牍简策。”方策,就是方册,典籍。



下联“率性修道致中和”,语出《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率性”,循其本性,尽情任性。“修道”,即行道,指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中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内容。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



“宫墙”,语出《论语·子张》:“子贡曰:‘譬之宫墙(住宅的围墙),赐(子贡名,端木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孔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即称师门为“宫墙”。


此联以儒家经书之语成联,用于孔庙再恰当不过了。


陶然亭西门


陶然亭西门


陶然亭,在北京右安门内东北,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工部郎中江藻督建,初名“江亭”。后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境,得名“陶然亭”。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清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其为陶然亭所题楹联为: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此联描写的是旧时陶然亭的景致,重在描绘古寺之“静”。“烟笼”,指烟雾笼罩。上联写白天的清静,古寺被烟雾笼罩,无人到此;下联叙述夜晚的安谧,深堂处于树林之中,只有明月照映进来。以“无人”与“有月”的对比描写,显现了庵堂幽深绝世的风貌,含蕴着超凡脱俗的韵味。作者是当时的达官显宦,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对世俗的尘嚣,深感烦扰,发现城内竟有这“无人”“有月”的古寺,真像进入世外桃源。联语表达了他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情。


安徽会馆戏楼


安徽会馆戏楼


北京安徽会馆是北京最著名的会馆之一,曾经冠绝京城。会馆位于琉璃厂西街南侧后孙公园胡同25号,原是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的别墅。继孙承泽之后,清代曾有多位名人在此居住,如乾隆朝内阁大学士翁方纲、刑部员外郎孙星衍、著名藏书家刘位坦等。此别墅几经易主后,清末重臣李鸿章与李翰章昆仲倡议修建会馆,筹银八千余两,于清同治八年(1869)二月动工,占地九千多平方米。


李鸿章


馆内戏楼坐南朝北分上下两层,舞台高近一米,六米见方,四角有立柱。台下为池座,东、西、北三面为二层看戏廊。戏台上方原悬匾额“清时钟鼓”,并有“出将”“入相”小匾,台口前柱曾挂楹联:


冠盖萃江淮,尽东南宾主之欢,枌社筵开,古谊犹存乡饮酒;

楼台演歌舞,极丝竹管弦之盛,梨园美具,世情且看戏登场。


上联写同乡聚会活动。江淮地区的官员聚集于此,摆设家乡风味的筵宴,宾主极尽欢乐,俨然还有古代乡饮酒遗风。“冠盖”,冠指礼帽,盖指车盖,借称官员。“尽东南宾主之欢”,化用唐王勃《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句意。“枌社”,家乡、故里。“乡饮酒”,古时乡大夫每三年荐贤能之士于朝廷,设宴为之送行,《仪礼》有《乡饮酒礼》。


下联写戏楼演出景况。舞台表演歌舞,有美妙的音乐伴奏,演员阵容整齐,角色登场可窥见人情世态。“极丝竹管弦之盛”,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句意。“梨园”,戏班或演戏场所。

既写会馆,又写戏台,为此联特色。 



潭柘寺


大雄宝殿

潭柘寺大雄宝殿


潭柘寺在北京门头沟区群峰环列的潭柘山山腰,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始建于晋代,原名嘉福寺,谚云:“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殿堂依山势而建,成阶梯形层层升高,古朴雄奇,环境优雅,是一处高山清泉、松柏交翠,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


寺内的大雄宝殿上有一副楹联,为清代雍正皇帝御笔:


鹫岭云开,空界自成清净色;

龙潭月皓,圆光常现妙明心。



上联由佛而写景。“鹫岭”,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梵名“耆阇崛山”,山中多鹫,或言山顶似鹫,故名。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和说法。因此,用来代称佛地,又借指佛寺。“空界”,佛教语,空大,指虚空范畴。为六界(六大)之五。六大,指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佛教认为,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清净”,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下联由景而写佛。“龙潭”,即潭柘寺后之龙潭。“圆光”,一指月光,与前文“月皓”相应。唐代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又为佛教语,指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唐代法琳《辨正论·喻篇上》:“如来身长六丈,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


联语写佛寺,自不待言;“龙潭”一词,又确切不移地写潭柘寺。

“鹫”与“龙”、“岭”与“潭”、“云”与“月”等字对仗,均为小类工对。寓理于景,以联说法,深含禅理、禅味、禅趣。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北京名胜趣谈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