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公认的楹联大省。从王船山开始,经陶澍、魏源,至中兴三大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再到王闿运、李篁仙等人,湖湘名人使清代的楹联创作达至顶峰状态。清末民初,长沙四大名校创校初期的教育家符定一、黎尚雯、郭宗熙、黄铭功等一批名士亦属当时楹联大家。
2004年,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考务细则提倡“每个考点大门都要张贴对联”。这无疑是赓续先贤,复兴传统文化的一项很好的举措。每年高考期间,湖南考点对联也的确成了全国的焦点。从社会反响来看,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近20年来,各考点也的确涌现了不少佳作,令人印象深刻。
2021年高考在即,长沙各校考点联又新鲜出炉。一睹为快之下,感觉年年岁岁的不足之处依然如故,且四大名校的作品尤为明显。着眼于改进与发展,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并提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重复着的“不足”需引起重视
长沙各考点的对联,绝大部分由本校语文老师或学校领导撰写。纵观历年作品,绝大部分在切题应景方面都还做得不错,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准,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遗憾的是,这些不足每年都较普遍地存在,且并未逐年改进。
试重点以2021年四大名校的作品为例,来分析这些不足,以期引起足够重视。
1.遵守格律不严
高考考点联既有其实用价值,又当起示范作用,以严格遵守格律为宜。最近几年,都有社会联家撰文指出长沙市高考考点联有相当一部分在遵守格律方面做得不到位。然而,这种连续的指谬和提醒却收效甚微。
长郡中学考点联:
道出郡庠,朴实铸魂,百载镰锤光赤县;
躬逢新考,沉毅酬志,八方星火照寰球。
“实/毅”节奏点皆为仄声。“朴实沉毅”是长郡中学的校训。将其拆分开来安排到联句中且要做到合律,有自对等多种办法。可长郡多年来已数次如此违律操作而未加变通。
明德中学考点联:
百年有成,展卷同书中国梦;
万仞无界,挥毫再赋赤子情。
“国/子”处亦平仄不协。此外,还有梅溪湖中学、稻田中学等的联作也存在同类问题。
诚然,对联也有“破律”的例子存在,但那是有章法的。一般来说,着眼于作品整体效果的突出,当字词逢“无可更替”处,或表意有“奇崛”处,或“摘句”和“集句”,或采取“意对”和“浑括对”,权衡之下才选择“破律”,并非任意句子可以随心所欲选择。
2.文理逻辑不通
文脉流畅,文理通顺,逻辑严谨应当是对联的基本要求,而我们很多考点联却禁不起推敲。
比如上面的长郡中学的上联前后衔接就有问题。“百载镰锤光赤县”之“道”出于长郡?这显然不符合事实。即便是岳麓书院有“实事求是”存焉,也不敢说如此大话。
再看湖南师大附中考点联:
千尺新梧春秋代序
一椽斗笔俊彦登程
上联本意是“春秋代序,新梧千尺”。此处句子倒装容易造成误读。
下联的“笔”已经用“斗”来修饰了,再用“椽”来修饰一次,不但不太通,还非常别扭。前人常用“如椽巨笔”自有其原因的。
再看长沙市一中考点联:
百载何慷慨,热血著春秋,再造尧天禹甸;
三湘此风流,丹心昌礼乐,齐鸣玉振金声。
“金声玉振”本意指以钟发声,以磬收韵,词内已经包含动词了,前面再用“鸣”字,显然就不通了。前人在使用此成语时,未见有如此造句者。如刘勰《文心雕龙》:“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3.语言大而无当
联语多求雄兀,但前提是要切写作对象,且言之有物,词豪而有根蒂,切忌大而泛之,立足不稳。否则,不但显得不切实,还成了“虚傲”或“干嚎”。每年,长沙诸联皆有不少这样风格的联语。
雅礼中学2021年考点联:
即登大雅开天地
当启宏图贯古今
上联较为切时切境,且与“雅礼”隐隐相关。下联却成了有些脱离地心引力的大话套话了,不但扣得不紧,还显得无特色。雅礼及南雅的考点联出自同一人之手,长年坚持“七言”不动摇,惜乎多落此“泥沼”之中。
长郡联的“八方星火照寰球”亦属大而无当之语,且与上文衔接也不理想。
其实联是越短越难写好,驾驭好它需要国学底蕴深厚,且发自身机杼之吐属能力要强。即便是百年前的四大名校联家来写,年年短联而要有特色,恐怕要捻断老先生们的所有胡须了。
4.价值取向不明
一副优秀的、特色鲜明的考点联应该具备什么,它的“批评范畴”是什么,创作者们大多缺乏高阶的“价值判断体系”作支撑。
笔者在鲁晓川等先生的基础上,对清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编著的《楹联丛话全编》,清末民初吴恭亨编著的《对联话》这两部最受联界推崇的“联话”进行了统计和研究,总结出古人对联批评及价值判断的范畴可以比较集中地概括为:工、谐、雅、切、浑、杰(新、奇、雄、秀、朴)。
工、谐,即对仗、平仄要守格律。雅,即“古雅”,包括儒家之“正雅”,讲求思想之正、题材之正、遣词造句之正、气象风格之正;道家之“逸雅”,讲求高标绝俗、自然率性。切,即契合主题或表现对象。浑,即作品不事雕琢,毫无斧凿之痕。杰,即超出一般的,追求或“戛戛独造”,或“巧不可阶”,或“博大沈雄”,或“秀逸隽妙”,或“辞质旨深”等等。这里举几个古代贡院的优秀联作为例。
阮元题杭州贡院联: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陈弘谋湖南贡院联:
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
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他日勋名。
左宗棠题甘肃贡院联:
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
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长沙各校考点联创作者在有些方面还是有自己的讲究的,但价值观不系统,站位不高,追求带有盲目性的情况还是较普遍存在。整体来说,在语言的文雅适度;用典的自然得体;主题的若即若离;作品的浑然天成等方面,与古联相比还有较明显的差距。
以上归纳的,只是存在比例较大、延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好转的方面,其他不足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整体质量停滞不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通读了从2004年至今的长沙各校考点联,感觉整体质量不是一个上升或起伏的曲线,而基本是一根平行线。客观地说,这些联作尚不能与湖湘热土很好地相称。它们每年作为代表作展现于全国联友和读者面前,是比较丢湖南面子的。各大对联群中的指谬评语,多年来笔者已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并期改变现状。
1.改进创作者自我提升动力不足,偏于自信的问题
作者们大多是名校的语文名师,多少有一定的优越感。故大多只是略微了解对联常识,相信凭自己的底蕴和功力,已是个中高手,足以胜任。
孰不知,对联虽是最为短小的文体,要驾驭好它,做到出色,却殊为不易。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不断学习提高还是很有必要的。深入一点了解、熟悉对联格律要求;熟读一定量的古代名联,尤其是贡院联、书院联;针对对联创作丰富相应知识;日常作适当的实践……是应做的功课。
2.解决创作者自我封闭,未能较好融入诗联界的问题
每个地区都有楹联家协会,有一批浸淫此道颇深的联家。尤其是长沙作为省城,汇聚的诗联名家更多。从作品最后的结果来看,创作者们主动融入诗联圈子,与名家探讨、打磨作品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少见的。另外,各地楹联学会在发展学校写联作者加入协会、壮大队伍方面,也还是短板。
须知,上述符定一、黎尚雯、郭宗熙、黄铭功等名家当年可既是教育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创作者们,何妨一出校园?
3.改善省教育考试院缺乏平台打造和质量把关的问题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作出了考点挂联的要求,却缺少足够的跟进服务和把控。比如,与湖南省楹联家协会或长沙市楹联家协会合作开设“考点联撰写培训班”,为各校培训几个实力作者。又如,每年先收集各校拟张挂的对联,邀请名家把关,认可之后才允许使用。再如,确定好的作品,邀请著名书法家或联墨高手撰写,使湖南考点联既展现内容之美,又展现书法之美。诸如此类的工作,建议适当开展或推进。
在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湖南在悬挂考点联方面已领风气之先。十八年过去了,一个孩子也成长为了高考学子,此事自然应朝着“领好风气之先”的目标迈进。考点联是具备多重功能的“示范工程”,自然应该要按高标准来要求,长沙各校尤其是四大名校理应是示范工程中的“标杆”。愿诸君齐努力,年年都捧出一批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遥相呼应,令先贤也颔首而悦赏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