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对联要多些时代气息

对联要多些时代气息

2020-12-09 22:28:27王国仲湖湘楹联 0条评论

对联有强烈的时代性,这是对联的特征之一。但这一点常常被忽略掉,有人甚至颇有异议,觉得对联是一种民族习俗,传统文化,有啥时代性?不错,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楹联习俗确指是以文字为内容、以书法为载体的文化习俗。列入名录,意在保护、承继并随时代进步而发扬发展。

对联时代性之强烈,翻一翻对联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前不久在旧书店搜购一册《农村新春联》,1965年11月出版的,展页读来,“大地东风暖;燎原烈火红”,几乎满册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附录“春联常识”,其第一题是“春联的阶级性”,正文选联完全体现了这一点。2014年初,《人民日报》刊登广东梅县春联,读来春意盎然,鲜新活泛,强烈的时代 感扑面而来。

有人在论述文艺时打比方说,民族传统有如土壤和水分,时代有如空气和阳光。时代是由主题内容时空阶段,时代的链条组成历史和现在并向前延展。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必然影响作家包括联家,使他们的作品也有时代特征。任何文艺之果必定结在一定的社会时代气氛之中。我们在阅读清代楹联大师们的作品集时,不可避免的看到他们作品中隐含的封建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文化观念, 甚至政治立场,这就是时代印痕。抗战时期出了一批佳联,铿锵呼号,浴血抗敌,救亡图存,凸起时代主题,发挥投枪和匕首作用,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奋不已。

对联要有时代气息,意在强调当下对联的时代感。应该说,进入新时期,对联跟上了时代步伐。由重新起步、发力,求得复苏,直至今天弘扬、发展,较为繁荣,对联应和时代要求,反映时代风貌,跟随时代变革。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时下联坛,有的对联内容陈旧,语言老化,有的一味拟古,有的玩技巧追偏求怪,这些都可归入时代感不强的表现。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深化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着力推动现代化进程,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联家联人必须体认的中国社会的时代性。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对联自然不能例外。对联创作应该剪写时代江河的雪浪花,应该成为题写时代生活的名片,充分表现社会现实,发挥对联的社会作用。对联要发挥正规军、生力军、主力军作用,不仅仅是一种鼓励和期待,实际上也是一种定位和定性。有了这种自觉的角色意识,从而具有敏锐的时代感受性,联家联人就会扣紧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抓住时代中心,反映时代精神,摄取新时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积累,孕育出更加繁荣的对联文学景观。

“笔墨当随时代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风貌。当前文艺观念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且呈现出多样化状况,为现实服务的作品功能更为突出。“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刘勰《文心雕龙》)。这就要求对联创作要跟随时代变革,在承传中创新,积极热切关注人生,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洞晓情态”,出新的命意,同时提高表现能力,更好地驾驭文字,创作出好联精联,使之曲尽人情、事理、物态,使对联的表达方式有增有变,“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应注意“务归实用,不尚虚”,不做“弃百事不关于心”的“文士”,以联作反映生活,抒发真挚的感情,表达对社会发展盛衰的褒贬之情,应尽可能地描写具体的、可感的人生图画,不能过于简单、机械的摹写对象,让对联作品作用于生活,推动生活发展。当前,在增强联作的时代感方面,当提倡“尚实”,推崇务实、经世的创作价值取向。其“实”就是有较强烈的质感,以此纠正“旧、怪、涩、飘、炫”的作联偏向,在选材、构思、表达等诸多创作环节上都注意让联作更多地表现时代的新气象,散发时代的新气息。

多些时代气息,对联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多些时代气息,才能切人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使联作有质有骨。

多些时代气息,才能有大抱负,有大担承,有大作为,为时代而放歌,为生活而联,为民众而对。

多些时代气息,对联才能健朗健美丰润,少庸俗轻浮空洞。

多些时代气息,才能上揽风云,下接地气,立得起站得稳,少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一味泥古,掉入书袋。

举两副时代感较强的对联作结尾:


黑龙江大庆王运革

农村文化联

田嫂绘三农,春自垄间归,小康梦里添新绿

村官书百卷,诗从云上晒,宽带网中架彩虹


河北曲阳杨丛娈

聚而致雨,天地循环,一个自然加湿器;

散可随风,伸张变化,全球气象预言家。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时代气息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