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温本理,网名寒天,山西平遥人。
平遥双林寺菩萨殿
法眼遍生,故无闲手;
红尘不隔,因有苦人。
正中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平遥双林寺大雄宝殿联
宝相庄严,仰法身、报身、应身,万缘皆系慈悲念;
梵音微妙,合戒学、定学、慧学,一悟顿生欢喜心。
明初重建,於全寺中最为高大,殿内主像为“三身佛”。法身即毗卢遮那佛,报身即卢舍那佛,应身即释迦牟尼佛。戒定慧为佛教三学。
平遥双林寺娘娘殿联
有求常衮衮,积善而来,与绵香火;
还愿亦熙熙,感恩之报,允捧烟霞。
建于明正德年间,殿内供“送子娘娘”像,清代曾重妆。前檐墙内有清代壁画“送子图”。每年庙会此处香火最为壮观矣。
太谷天宁寺
境异要随缘,尘影纷飞,皆为幻海;
性空能觉义,智光寂照,即住灵山。
位于县城东南凤翼山上,因寺内巨石凿有释伽牟尼坐像,俗称大佛寺。
珏山青莲寺
几时白月清圆,山挺双峰,为檀越撑梵天净土;
一刹丹河渺莾,花开百瓣,坐佛陀说过去未来。
在晋城珏山,下临丹河,背依高山,寺内有释迦牟尼造像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寺南有款月亭可观双峰吐月。寺周石壁镌多题句,山吐天边月,溪流石上云尤为可赏。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尘中事废易兴难,及时指月传灯,务使清凉销苦厄;
方外心参空入寂,来此借花献佛,且将烦恼变菩提。
殿顶呈伞状。建于五代,乃现存不多之木构古筑,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内有释迦牟尼坐像,旁立迦叶、阿难二弟子。
张掖大佛寺
灵地通西域,见白毫光,来金粟影;
梵云覆震方,经丹霞石,越黑水河。
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
九华山转身洞
发心成正觉,问大地山河,谁坚谁变;
摩顶识华严,任弥天风雨,不喜不悲。
位于九华山西南,洞口左侧出口仅容一人转身。有唐一代,华严宗已在九华山传播。
晋祠圣母殿
珠旒垂彩,玉珮系华,随父随夫,更随子贵;
悬瓮来泉,飞梁照水,济花济稻,永济民安。
晋祠圣母殿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为奉祀姜子牙之女,周武王之妻,周成王之母邑姜而建。
佛寺联
打开法眼,见无不异之姿,许众生千人千面;
牵动善心,说有大同之境,念弥陀一色一声。
说理在理方可启发于人也。
潞州六府塔
名蓝剩旧基,千年间法雨如花,每藏舍利皆禅子;
寒碧接新构,百尺上空晴似镜,复照浮屠有义身。
《潞安府志》载:“宝雨寺在城西南隅,隋潞州刺史辛彦之建,久废,独存古塔,辛彦之崇佛道,任潞州刺史时于城中建浮屠二,皆十五层。”宝雨寺塔,即六府塔。残址为金元重修遗迹,今有仿建新塔旁立。
普陀山
山无尘色,海有潮音,观自在时,行深般若;
云涌白莲,风回紫竹,住清凉地,知是菩提。
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山被大风所阻,于紫竹林结茅留居,建不肯去观音院。后历朝相继在此兴建寺院,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
黛螺顶
松说苦空,荫之千尺丘山,挺不老身,当无量劫;
云蒸智慧,合以五方菩萨,演大乘相,度有缘人。
始名青峰,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清凉山志》载:“唐释法念,栖禅青峰,庵南,有大松若舍,可蔽风雨。法念尝坐其间,若昧不昧,见僧作老比丘形,说苦空法。
平遥双林寺释迦殿
世多和合散离,能生灭随缘,须到平常心境;
旨必慈悲喜舍,得虔恭向佛,可传正法眼藏。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左有文殊右有普贤两尊胁侍菩萨。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亦双林寺庙会也。
平遥文庙尊经阁
得我素王传道,合有味文章,精神不悖六经义;
待谁金榜挂名,兴无涯事业,风气全凭一贯之。
在大成殿后,中藏万历二十六年山东青州人赵秉忠殿试对策。卷头“第一甲,第一名”为万历皇帝朱批。
五台山白云寺
日有泉流,洗心祇念弥陀佛;
山多云起,发愿同登兜率天。
位于台怀镇南十公里处,周围群山环抱,涓水潺流。乃五台山唯一净土宗道场。
酎泉寺
南山春水,西域佛光,迩远来兹留胜迹;
上界梵云,下方尘海,梯航接尔谒空门。
在太谷凤凰山边,始建年代可溯大唐以上,寺前有池蓄泉,寺中依山凿有石佛高达三十余尺,特雄伟。
平遥双林寺渡海观音像
一瓣凌波,妙矣自然而然之态;
八方沾露,善哉来者往者其心。
在释迦殿影壁墙后,为双林寺明代彩塑精品之作。渡海观音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其背景波涛汹涌。
寒天佛寺联
鄂州观音阁
江上浪涛高,问片石孤楼,究若何出离苦海;
尘间风雨急,救群黎百姓,闻菩萨倒驾慈航。
建在江中蟠龙矶上,世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倒驾慈航,指菩萨已成佛,复发宏愿回归尘间救苦救难,观音菩萨即如是矣。
黔灵山弘福寺
赤松自尔认灵鹫;
碧岫天然响法螺。
在黔灵山,为黔中第一丛林,由赤松和尚始建。山中石壁有狭穴十馀,风入有声,如振法螺。
泰山雨花道院
堆云曾布及时雨;
凝露犹滋应节花。
在岱庙西侧,唐槐院北,废于民国。旧传一联曰,雨不崇朝遍天下,花随流水到人间。
黄州青云塔
了诸幻苦,上三重,上五重,上七重,且看全楚;
凝一心恒,应百变,应千变,应万变,但演大乘。
在黄州安国寺边,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二十八年重修。
金华万佛塔
鹫岭故云来,历访前踪,劫灰已冷真如现;
婺州今月满,式昭大德,净土重光密印传。
北宋治平初重修密印寺时所建,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称,抗战时毁,近年复建。
上饶三清山
何处葛翁家,仰云岭烟峦,三峰峻极支仙顶;
此身尘客辈,认水源木本,万化神奇抱道根。
三清山道教文化始于晋代葛洪,史载东晋升平年间,葛洪卜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尚留葛洪所掘丹井及炼丹炉遗迹。
女娲庙
德备永贞,仪备长芳,母道皇皇,势从坤也;
天需重补,人需再造,世途昧昧,心至柔乎。
涉县唐王山乃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处,北齐时建女娲庙,香火久盛。
曲阜城隍庙
问斯乡教化如何,泗水长流,说德不孤必有邻而已;
定铁案阴阳一理,尼山并重,论人之恶岂无报也哉。
庙已不存,见题附会而制也。
徐庶庙
啸虎吟龙,念我公一言不发之心,即忠即孝;
荆山汉水,承斯世千古长留之德,且秀且灵。
又称徐公祠,在湖北南漳,现存建筑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嘉庆十七年守备任海复立“汉徐庶故里”石牌,塑徐庶坐像。
夷齐庙
兄弟何妨相让,同根秉赤心,一顺一恭,竟成隐士;
圣贤有所不为,异代标清节,全仁全义,当奉完人。
位于滦河西岸,祀伯夷,叔齐。始建于汉,六七十年代毁。传有联曰,兄让弟、弟让兄,父命天伦千古重;圣称贤、贤称圣,顽廉懦立百世师。另,古蒲州有二贤祠亦祀伯夷叔齐,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晚于滦县矣。此处亦有一联广为传诵,其曰:几根傲骨头撑持天地;两个饿肚腹包罗古今。
姜女庙
望里识关城,嗟血筑之,泪崩之,最苦民夫民妇;
庙中陈俎豆,任春来也,秋去也,永宁斯海斯山。
又称“贞女祠”,在山海关东十三里望夫石村北凤凰山上。始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大夏禹王庙
积石导东流,治水潦尘埃,允参禹迹;
蒸云怀上古,扶地维天柱,永赖神庥。
在陕西韩城东四里黄河崖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明万历七年重修。
洪洞水神庙
被泽感钟灵,於斯源出如膏,泉流如玉;
倚山祈有应,望处云兴送雨,霓见送晴。
傍霍山,临霍泉。始建於唐贞观年间,重建於元延佑六年,祀霍泉神,亦祈雨之所也。
附祠堂联
范公祠
胸次如何,於文墨,於兵甲;
身名不朽,在庙堂,在江湖。
在山东邹平长山。据《长山县志》载,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系邑人知县韩泽倡议并主持修建。清人有联曰“宰相出山中,划粥埋金,二十年长白栖身,看齐右乡贤,依然是苏州谱系;秀才任天下,先忧后乐,三百载翰卿著绩,问济南名士,有谁继江左风流。”
林文忠公祠
地僻沾多龙阙雨;
天清销尽虎门烟。
奉祀林则徐,祠在福州,清光绪三十一年建。
鲁仲连祠
义不帝秦,宁死之身真似玉;
退而逃海,先生此志重于金。
鲁仲连,战国时齐人。长于谋略,持有亮节。据载,山东茌平清代有鲁仲连祠,年久而毁,幸又修复也。
唐叔虞祠
封桐王室事,化化无穷,仰羡古风兴礼乐;
奕叶部民心,生生不息,顺承远泽话桑麻。
史记晋世家载,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后叔虞宗族迁至晋阳,于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称唐叔虞祠。
淮南王刘安祠
帝业镜中花,伺天下兴亡,莫如聚士三千,订编一部;
仙都云上筑,遗淮南烟雨,真可解兵十万,化羽九霄。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博学多才,且好神仙黄白之术。曾召数千俊伟之士云集寿春,纵论天下,合并著述,称为鸿烈,刘氏之书,史称淮南子。淮南八公山有刘安祠庙。
二忠祠
无愧论同乡,死忠死节俱千古;
有灵逢异代,大宋大明各一人。
在北京,原祠文天祥。李邦华,明人,与文天祥同乡。其时京城陷落,李避文天祥祠中曰: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矣。又吟:“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遂投缳而死。后人改祠名为二忠祠。
江夏熊公祠
气贯辽东,烈同碎齿悬睛事;
魂还江上,忠必拋头洒血人。
熊廷弼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人,明末将领。曾三赴辽东任职,盛有威名。后为阉党所害,并传首九边。崇祯二年,得以归葬故里,谥襄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