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其他对联三湘联坛点将录 · 李篁仙

三湘联坛点将录 · 李篁仙

2020-05-24 22:56:32胡静怡中国楹联论坛 0条评论

李篁仙(1825-1894),原名李寿蓉,望城县星城镇人。清咸丰元年中恩科乡试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礼部会试录为进士,授户部主事,转江汉关道及芜湖道,封荣禄大夫。


李才情卓越,善于诗文,尤工联语,被誉为“长沙才子”,是清末湖湘联语大家之一。李生前著有《榆林读史草》六卷、《天影庵诗集》和《天影庵外集》,含史论、诗文、联语、杂记诸类。1948年,其族孙李天民将篁仙遗稿编纂为《天影庵全集》出版,计15卷。联语单列为一卷,世谓之《天影庵联语》。


《天影庵联语》中,所占比重最大且成就最高者为下述三类联作:一曰题署,二曰哀挽,三曰题赠。


篁仙联作,特色有四。一曰精于立意。人谓《天影庵联语》“辞丰意新,境界似春花秋月。”实乃其匠心独运,生面别开所致。


《挽左宗棠》一联,即精于立意之典范:

风静渚边,海外识中朝人物;

星寒五丈,湘阴开丞相祠堂。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湘军首领之一,洋务派代表人物。少怀大志,每以诸葛武侯自期,号为“老亮”。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爆发,法舰扰闽,左以七十三岁高龄督师福建,法军慑于左氏声威,闻风远避。左氏一生功过,绝非短短一联可以述评,故立意精当至关重要。作者将左氏镇压太平军、捻军、回民起义乃只字不提,亦将其兴办洋务、收复新疆、广兴屯垦事忽略不计,唯鉴于社稷存亡严峻关头之时势,从“风静渚边”练意,褒扬其民族大节,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斗志,寄意弥深。


左氏卒于中法战争第二年,临终上疏云:“奉使南来,未张挞伐……抱恨终生,死不瞑目。”此情此景,盖与孔明六出祁山,设坛祭星相若,故作者以“星寒五丈”拟之,恰含左氏自况襟怀,允为得体。 全联使事用典,庄重大方,炉火纯青,匠心独运。非精于立意者曷能臻此化境?


此外,意境空灵之作尚有《题汉口长沙郡馆酒厅戏台联》:

画船烟雨下潭州,会此间檀板金樽,乐府翻成望乡曲;

瑶瑟清泠延帝子,听隔岸梅花玉笛,天风吹送过江来。


古代远行,无非车马或舟楫,长沙至汉口,水运方便,故买舟直下洞庭,入长江东下。篁仙赴江汉道任所如是,所有来汉之湘人莫不如是。开笔一句“画船烟雨下潭州”,便勾起无限乡思,令湘人倍感亲切。“金樽”、“檀板”一一点明“酒厅”、“戏台”,乡曲乡音、乡亲乡酒、觥筹交错,曼舞轻歌,合奏一支“望乡曲”。此曲绝无“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之哀怨,都饱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深情,顺理成章,绮合有致。


下联借“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句意,以“隔岸”一词点明郡馆所在地—汉口,以客地江山风物,融合家乡风土人情,客调乡音浑然一体,令人神往,令人陶醉,既恋故乡又爱他乡之情跃然纸上。


篁仙联作特色之二:长于抒情。若谓意境乃文章之风骨,则情感为文章之血肉。联语亦然。无意境则立之不稳,无血肉则美之不存。所谓“文情并茂,美奂美轮”,实乃文艺作品唤起人们情感共鸣所致。


《天影庵联语》中,诸多作品均异彩纷呈,感情充沛,深切真纯,给人无限的美之享受。最脍炙人口者首推《挽汪玉笙司马联》:

人如黄菊凋残,会中酒神寒,秋黯园林病司马;

我亦青莲摇落,念解衣情重,春深潭水哭汪伦。


上联言及亡者之死因与时令,悲秋病酒,萧杀凄凉,黄菊凋残,愁肠痛断,哀痛之情溢于言表。“司马”一词既用相如典事,又点亡者官名,一石二鸟。下联顺手拈来李白汪伦故事,表达作者与亡者深厚交谊,恰合二人姓氏。声声涕泪,字字怆怀,工巧精严,典雅凝重,宛若神来之笔。


《挽染疫偕亡某夫妇联》亦是情景交融之力作:

香断卖花声,看夕阳巷口,斜月篱边,黄菊有情应堕泪;

云凄流水畔,剩两岸霜枫,半江烟柳,绿波无恙亦销魂。


该夫妇一卖水,一卖花,其困厄之状可想而知。作者寄予无限之怜悯与同情,缘情绘景,赋万物以哀伤,触景生情,洒一腔之涕泪。卖花声杳,魂断香消;挑水人亡,云凄烟惨。绿波黄菊,同生有恨之悲;冷月残阳,共作无声之泣。措词风雅,笔调苍凉,如画如诗,如泣如诉。真情毕露,非陈言套语无病之呻吟;脉络分明,岂俗子凡夫可望其项背也!


篁仙善借景抒情,使事抒情,《天影庵联语》中,此二类抒情笔法比比皆是。直接抒怀一法,篁仙极少为之,然偶尔成篇,顿成绝唱。


其闻名遐迩之《题继室蒋氏墓前华表联》即是一例:

如此青山,片石三生无了恨;

是何黄土,十年双葬可怜人。


篁仙元配熊氏,年二十五岁卒,继配蒋氏,年二十九岁终。中年丧偶,实人生之一大恸,何况“十年双葬”耶?三生石上,话尽姻缘,两度悼亡,孤衾独冷。哀伤所至,惨呼黄土青天;郁结于胸,撕裂肝肠肺腑。不加雕琢,不假丽辞,直吐心声,直抒胸臆,如闻跪叩坟前声声痛哭,如见杜鹃啼血望帝惊魂。其艺术震撼力令人咋舌。


《挽继室蒋氏联》之风格却哀惋缠绵,令人不忍卒读:

千里远偕鸾凤,支撑门户,胜似丈夫,那堪柴米萦怀,空负卿百转柔肠,难带些须泉下去;

十年两折鸳鸯,问讯夜台,应呼姐妹,倘使蘼芜忆旧,当怜我独居苦况,相邀同入梦中来。


篁仙联作特色之三:严于遣词。行文典雅,对仗精工,均离不开苦索冥思,字斟句酌。学识才情,固为文之根本;遣词造句,亦锤炼之功夫。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述诸联,端倪已现,如“檀板金樽”“梅花玉笛”之风雅绮丽,“秋黯园林”“春深潭水”之情境交融,“黄菊凋残”“青莲摇落”之妙合无痕,“风静渚边”“星寒五丈”之绾合有致,无不窥见篁仙使笔裕如之功力。


再见下联《题湖南金陵会馆》:

入门一笑,是几时萍水相逢,愿鸿爪少留,看三十六湾秋月;

来日大难,问别后梅花谁寄,望鱼书早达,趁二千余里春潮。


此处,鸿爪少留的“少”通“稍”。该联笔法与题汉口长沙郡馆酒厅戏台联相类。以湘江“三十六湾”借代湖南,用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暗指金陵,揉合王勃“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与李义山“相见时难别亦难”之句意,抒发游子情思,由“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珍重眼前相聚、不忘故旧情谊之愿望。前者之风格雍容华贵,如牡丹之艳丽照人;后者之风格淡雅清新,若茉莉之幽香缕缕。遣词造句,各有千秋,收异曲同工之妙。其“萍水”与“梅花”,“鸿爪”与“鱼书”,“三十六湾秋月”与“二千余里春潮”属对均十分工稳,饶有风韵。


篁仙联作特色之四:工于用典。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古文故典,烂熟于胸,信手拈来,随心点染,一经笔运,便是佳章。前述诗联,均用典圆熟,如盐着水,不着痕迹。凡题署联作,均妙用客地与故乡两处之典事,令其水乳交融,显得格高味厚,玩味无穷。


其《题京师长沙邑馆联》亦然:

何人当贾傅才名,忆江上祠堂,万里每萦芳草梦;

此处是燕山旧址,愿湘中子弟,大家争摘桂枝来。


古代士子进京赶考多居本邑邑馆。上联用贾傅祠堂点明长沙,用贾谊才调褒扬湘中子弟,以“天涯何处无芳草”寄意,款款深情;下联借燕山窦氏五龙(窦禹钧,五代后周渔阳人,以词学名,累官右谏议大夫。其五子仪、俨、侃、偁、僖相继登第,俗云“五子登科”)故事,给予勉励,语重心长。数用典事,围绕应试行文,切时、切事、切地、切人,典雅大方,绮合有致,不愧大家手笔。


所谓用典,其实说穿了,就是借前人之酒杯,浇自身之块垒。即借用古代故事或古人成语表达自己的情怀,化腐朽为神奇,赋陈词予新意。篁仙可谓精于此道者。


其《题山西湖南会馆联》即突出之范例:

霜威出塞,云色渡河,李太白咏三晋遗风,今日犹如昔日否;

汉口夕阳,洞庭秋水,刘长卿写两湖好景,此乡得似故乡无。


李太白《太原早秋》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刘长卿《自夏口到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诗:“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可见,李篁仙在这儿捡了两句现成,并且没有隐瞒出处和版权人,纯粹是顺手牵羊地端过人家的酒杯。只不过酒杯端过来后,不是仅当摆设,而是浇泼自身之块垒,抒发自已的情怀。“今日犹如昔日否”“此乡得似故乡无”两句两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了今人与古人、湘地与晋地之距离,令客居他乡之游子倍增“不厌他乡爱故乡”之情愫。就此两句之点化,使全联的著作权便移至李篁仙之笔下。倘太白长卿复生,也不会就版权纠纷来与篁仙打一场笔墨官司吧?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李篁仙三湘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