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二日,第三届“琦君散文奖”暨首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颁奖典礼在温州市瓯海区举行。恰逢冬至的瓯海,气候温润,阳光灿烂,当代联坛多位重量级人物汇集于此,共同见证了当代对联文化进程中一个重要奖项的诞生。
“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是由中国楹联学会和温州市瓯海区共同设立,旨在助推当代对联文化的发展,在对联创作和对联理论两个方面树立标杆作品,奖励拔尖人物,从而对创作和研究产生引导作用。“瓯海杯”共设“对联创作奖”四名,其中一名为“创作金奖”,另设“对联理论奖”二名、“对联文化特殊贡献奖”一名。
《对联》杂志社、《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联都网、国粹网、中国楹联论坛和《中国对联作品集》编委会七家单位被指定为首届“瓯海杯”评选工作的推荐平台,通过自愿报名,共有三十六名当代对联创作高手和十二位对联理论工作者受到推荐。组委会特聘七名权威专家组成评委会,经过评委会严格的评选,吕可夫获得“当代对联创作金奖”。温本理、贾雪梅、王翼奇获得“当代对联创作奖”。余德泉、常江获得“当代对联理论奖”。根据承办单位推荐和评委会审核认定,温州史从忠荣获“对联文化特殊贡献奖”。
“瓯海杯”的“对联创作奖”通过作者的一组二十副代表作的综合水平来评定,荣获创作奖及金奖的作品,都有着相当的思想深度、情感厚度、境界高度、语言鲜度和格律精度,表现了作者卓尔不凡的情怀、精深厚重的古典文学素养以及驾驭汉语言文字的高超技艺。这些联语既无愧于传统对联文体的本色,又能在当代语境下,为文艺界和社会各界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所广泛接受和欣赏,可以说代表着当代对联文体写作的大方向。
“瓯海杯”特设了“对联理论奖”,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对联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既是指导对联创作的指针,也是对联学科得以成立的基础,与对联创作同为对联文化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余德泉、常江两位当代对联理论界的拓荒者,不负众望,夺得奖项。这是对两位“联学宗师”近四十年来为中国对联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肯定。两位先生都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且声如洪钟,皆发胸中至情,赢得了阵阵掌声。
荣获“对联文化特殊贡献奖”的史从忠先生是温州市瓯海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瓯海区二零一六年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区”称号,在“中国楹联文化区”揭牌仪式上,史从忠与中国楹联学会几位领导谈到:“希望能和中国楹联学会合作设立一个楹联文化奖项,永久落户瓯海,这样能更好地激发瓯海当地楹联艺术的创作热情。”此建议得到学会领导的认同后,二零一七年史从忠向瓯海有关领导了解政策和途径,作为区政协委员,他各方调研后撰写提案,在二零一七年初召开的瓯海区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设立“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的建议》提案,在二零一八年初的两会上,瓯海区宣传部领导明确答复:二零一八年瓯海将设立首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二零一八年十一月,瓯海区举行了“温州头陀寺永嘉大师杯全国大征联”的颁奖典礼,接着十二月就迎来了首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的颁奖典礼。
“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是由瓯海区政府与中国楹联学会合办,“琦君散文奖”是由瓯海区政府与《十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两个奖项同台颁奖,让散文高手和对联高手都领略了彼此的风采。“瓯海杯”的颁奖仪式成了沟通当代文学界和对联界的桥梁,更是向国内文学界展现当代楹联创作成就的舞台。据瓯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彭福云介绍,“瓯海杯”楹联文化奖将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二届“瓯海杯”的组织方案正在商定中,相信下一届必将更上层楼。前来参加本次颁奖活动的嘉宾和获奖作者,为瓯海留下了诸多佳联妙对,返程前都用这样一句美好的祈愿相互告别:“二零二零年,瓯海再见!”
名家采风
12月22日至23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太品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文、楹联大咖齐聚瓯海,先后到头陀寺、谢灵运纪念馆、琦君文学馆、泽雅纸山、江心屿等地进行采风,所到之处,皆吟咏江山,留下佳作。
头陀寺
请诸位莫轻香火;
这头陀即是如来。
—— 常 江
过千楹月白风清,许如海国问禅客;
数十亩花围树合,听得沙门证道歌。
—— 温本理
故迹溯何年,一果一因,跌此娑婆观世久;
前程连彼岸,五根五力,破诸障碍度人多。
——温本理
东浙布慈云,一座头陀弘气象;
西天来法雨,千秋舍利护平安。
—— 李文郑
祥云自瀛海飞来,仙佛无殊归净土;
宝刹对老僧趺坐,我人顿息悟禅关。
——贾雪梅
雅聚温州,喜沾文士才千斗;
畅游瓯海,饮得曹溪波一勺。
——傅海青
谢灵运纪念馆
我觅谢公履迹而来,虽鸣禽春草早凋,幸遗得谷山未老,楼阁犹存,园林无恙;
群闻瓯海风情以至,恰亚岁大年正适,喜听取月语轻柔,鼓词激越,弦管铿锵。
——吕可夫
东瓯人物信风流,入夜听池上清音,遥承诗句发天籁;
西蜀烟霞同秀异,凭谁步谢公屐齿,解咏江山似永嘉。
——贾雪梅
值天上一轮圆满,曲池尚碧,园柳尚青,更琴鼓飞扬,恍听得鸣禽仙籁;
作人间半日逍遥,清茗留甘,香饴留味,把襟怀开启,遥接来谢客风流。
——卜用可
把盏阅群芳,看来时曲阁池痕,留君渡越;
凝神倾绝笔,好从此小栏花韵,有尔春秋。
——陈炳通
久为山水客,千里而来,大谢诗名常贯耳;
深吸海天风,一重更上,永嘉形胜倍怡心。
——温本理
琦君文学馆
琦之绳武;
君以斯文。
——吕可夫
文化灿楹联,光腾瓯海;
时贤优散语,山仰琦君。
—— 余德泉
掌灯清影立;
开卷暗香流。
—— 温本理
红尘如若不知已;
青眼何仿只看天。
——卜用可
去千里深情不减,曾谁凭一支笔,将之瓯海瓯山,化为卷里清奇字;
欣百年芳迹犹存,许我携两袖风,于那小亭小屋,读懂女儿桑梓心。
——卜用可
橘子红,玉兰绿,绣阁曾经,奈何将似缕乡愁,织成文字;
粉墙草,黛瓦苔,绮庭犹在,幸已把如烟家梦,寄过海天。
——吕可夫
书传旧事,笔缓童年,赤子去来,乡音改未;
祖述先芬,德彰素里,玉兰开谢,其影翩然。
——温本理
泽雅纸山
避世人余瓜瓞在,况地多竹色溪声,可期复造南屏纸;
问津客向水云来,由他饱诗囊画笔,更许重游北斗山。
——温本理
云根惊乍见,寻幽识雁荡西,为客相携闲听瀑;
竹里适清谈,得乐离红尘外,有朋对坐忘看山。
—— 温本理
江心寺
传经伏乱流,南来议双屿相连,佛云不二;
击鼓扬高响,东去送一江弗息,音演大千。
——温本理
冬至次日到江心屿,恰遇天文大潮,古寺前潮水漫涨,双峰上云雾缭绕。
乘艒渡江拜古寺,看潮涨潮消,似将千载时光回溯;
拾阶登顶至双峰,观云朝云散,直把万般烦恼全抛。
——傅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