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楹联杂话·半路开荒硕果盈

楹联杂话·半路开荒硕果盈

2018-11-24 22:35:11赵静 黑龙江肇源对联天地 0条评论

近二年,在楹联百花园绽放着一朵新花。黑龙江肇源县的赵殿文是一名高产作者。他的楹联、楹联故事、驿站史料文章、新闻通讯等作品,频频发表在国家、省市县报刊和网络上,可称肇源文化战线上的一匹“黑马”。他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为阵地讴歌党、讴歌社会主义、讴歌改革开放,为赞美家乡传递正能量做出了贡献,受到了社会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赵殿文今年60岁,出生于古驿站肇源县茂兴镇,他是站人后裔。七十年代他正年轻,就喜欢写通讯报导,当过县广播站特约通讯员,在镇政府做过秘书、通讯干事等,他的稿件经常在《黑龙江日报》《农村报》《金融报》《绥化地区报》省电台、县电台上发表,并获得过十几次荣誉证书。
    笔者与他相识在2014年10月。他从乡下搬进县城,第一次参加肇源县楹联学会活动,张希民老师介绍说:“他叫赵殿文,老家茂兴,今天参加咱们楹联学会是个新成员,请大家帮助和指导”。张老师的话语一落,赵殿文这个名字一下勾起我20年前的回忆。那时我在肇源民意乡政府当领导,民意和茂兴是毗邻乡镇,在报纸和电台上经常能看能听到赵殿文这个名字,但未见其人,今天人和名字终于对上号了,实在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在见面会上,赵殿文讲了几句感人肺腑的话,他说:“我是写新闻报道出身的,对楹联写作是外行。今天能踏进楹联文化门槛是我人生一大幸事,我是咱们楹联队伍里的一个“‘新兵’,今后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恳请各位老师帮助!”接着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给各位老师鞠了一躬。现场响起一片掌声!从这一举动看他谦虚、诚恳、好学,是要下定决心钻研楹联写作,在振兴国粹道路上走下去,实现人生的追求和梦想。真是:
    虚心求教,恒心踏上联坛路;
   刻苦钻研,汗水浇开艺苑花。
    赵殿文开始读书是在农村大队简陋的学房念“耕读班”,当时条件很不好,都是民办临时代班老师,不少孩子辍过了学拼音时段,赵殿文就是其中之一。故他一直与电脑无缘。搬进县城后,楹联教师张希民一句话发人深省,他说:“如今无论老小,只要写作投稿,就必须会用电脑。因为哪家报刊编辑部都不接收手写稿了,这是事实,否则没有别路可走”。真实的话语让赵殿文颇受启迪,先前他对电脑打字一窍不通。可他面对事实不回心,不气馁,恒心走定这条路。他买了一台电脑,先求孙子帮助教他学汉语拼音,一天到晚读啊、拼啊、写啊、背啊,记不清反反复复多少次,每天废寝忘食,毕竟近60岁的人了,边学拼音,边学电脑,双管齐下真难呀。一个多月时间下来,又累又上火,人见瘦了,急的满嘴都是血泡。亲友们看他都学“魔怔”了,就劝他:都快到退休年龄了,挨这个累犯不上?但他下决心学下去。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殿文终于学会使用电脑,自己能投电子稿件了。这给他写作增加了很大的方便条件。为纪念苦学拼音和电脑这段艰辛历程,想到自己年近60岁的人学电脑搞写作,特意起了个网名叫“半路开荒”。这个网名激励他勇往直前。

    “半路开荒”一直笔耕不辍,在楹联道路上大步前进。他经常虚心地向身边的老师和文友学习,坚持不懈地探讨楹联创作。把《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联律通则》当做提高写作水平的良师益友。俗话说,有耕耘必有收获。现在赵殿文的作品在国家、省、市、县报刊上频频发表。从学习楹联写作仅三年时间,他有70多篇“楹联故事”和300多副“楹联作品”分别发表在《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民间对联故事》《黑龙江联坛》《大庆铁人楹联》《肇源联苑》等报刊上。有楹联作品编入了《中国对联作品集》和《对联中国》。加入了中国楹联学会,并荣获2016年中宣部宣教局庆建党95周年《诗词飞扬党旗飘》"百诗百联"三等奖,2017年吉林省松原市庆建党96周年暨建市25周年征联一等奖。2016年当选为肇源政协常委,县“站人文化研究学会”办公室主任。2017年9月参加了第14届中国(三门峡)楹联论坛暨《中华楹联报》创刊10周年庆典活动。他不骄不躁,埋头写作,如今依旧在楹联创作的道路上前行着。这正是:

    新兵涌现,步阔直行,雄心拓展前程锦;

    佳作频出,笔耕不辍,半路开荒硕果盈。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杂话硕果开荒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