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县文联、县诗词学会受住建局城发公司的委托,开展对龙山休闲公园进行文化提炼、亭廊的命名和楹联创作,现整理最终作品和赏析如下:
根据《庆元县志》记载及民间传说,龙山公园包含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和龙文化,同时具备休闲健身功能。龙山游步道亭名、匾额(一长廊、三亭子、两平台)即是这些文化的坐标,楹联是龙山文化的诠释。
一、对龙山公园文化(功能)的梳理表达
(一)龙文化的表达:“来雨台”、“观风台”、“点睛亭”及楹联;
(二)儒家文化的表达:“文曲流辉”长廊匾额及楹联。
(三)宗教文化的表达:“狮峰亭”及楹联。
(四)休闲健身功能的表达:“近薰亭”及楹联。
二、亭名(台名、长廊匾额)楹联及赏析
(一)来雨台(李青葆)。该台是龙山最低的观景平台,但体量较大,建筑较考究,具备一定的迎宾和集散功能。来雨有龙呼风带雨的喻义,同时也是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如杜甫《秋述》: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人诗文中经常把新旧朋友称为“新雨”“旧雨”。
(二)观风台(吴宗祥)。位于龙山最高的观景平台,山势险峻,四围景色,尽收眼底,观风与来雨相对应,共同诠释着龙文化。风即为景,其实就是观景平台的意思。从字面看,一般理解风只能听不能观,细想,风来而叶摇、云走,亦可观之,更耐人寻味。
(三)四角亭
亭名:点睛亭(尚佐文)
释义:该山有“龙山、笔架山”之名,有龙有笔,正需要点睛之人和点睛之举。庆元县委县政府开辟龙山休闲公园,正是为龙山画龙点睛。
楹联:
披襟同是登龙客;
弄笔应多吐凤才。(尚佐文撰)
释义:上联用“李膺客”典故,切“龙山”名。据《后汉书·〈党锢列传·李膺〉》记载:“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下联用扬雄梦吐凤凰典故,切“笔架山”名。据《西京杂记》,西汉辞赋家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于经上。后以吐凤比喻文章盖世。
(四)休憩长廊
匾额:文曲流辉(吴宗祥)
释义:文曲星的光辉从古至今照耀着庆元县,庆元学子腾蛟起凤,人才辈出。龙山共五个山峰,县志记载曾有“笔架山”之名,该长廊匾额及楹联主要表达龙山的儒家文化。
楹联:
五峰思妙笔;
万木庆长春。(李青葆撰)
释义:上联一是含笔架五峰之意;二是追思妙笔之意,怀念庆元古代的鸿儒巨子,如胡纮、李纲、刘知新等,大有“妙笔”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笔架山的感慨;三是期望五峰为更多后起之秀的神笔作笔架。下联一个“庆”字,既是感恩,也是对时代的赞美。以木代人,比喻新时代同样人才辈出,像春天一样充满勃勃生机;同时也暗喻生态立县取得丰硕成果。
(五)六角亭
亭名:狮峰亭(吴宗祥)
释义:龙山最高峰名狮峰山,与象山相呼应,因山取名“狮峰亭”,与象山塔相对应。佛家典籍称狮象为诸佛行者,为保百姓曾与毒龙斗争,双双献身,因此作为守护之神。狮峰山与象山正好扼守庆元入城关口。
楹联:
拱瑞藏狮威阁岭;
太平有象护龙门。(彭荣根撰)
释义:该联是对狮象在佛家典籍中的地位进一步诠释,上联:拱瑞指“拱瑞堂”,阁岭指“阁门岭”,一个“威”字,让邪恶避而远之。下联:“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这里“象”指象山,龙门即龙山门,老辈称庆元入城溪口为龙山门。
(六)石龙山尾四角亭
亭名:近薰亭(曹荐科)
释义:一是该亭临近薰山;二是追求美好事物的意思,薰指香草,也泛指一切美好事物,包括身体康健。
楹联:
云影闲相照;
青春恰自来。(吴宗祥集句)
释义:该联采用集句形式,又另翻新意,丰富了龙山楹联表现形式。上联取宋代袁去华《点绛唇·徙倚虚檐》中词句,关键在一“闲”字,云影相照传递一种悠闲自在的意境,闲云与石龙山周围的景色相映衬,更使在山中行走、亭中休憩的人们,体会一份闲情逸致,放松心情。下联取清代袁枚《苔》中诗句,但这里的青春已不是指春天,而是指人的美好年华。本联提示人们只要保持良好心态,加强休闲健身,年轻人会更加富有朝气,老年人仿佛青春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