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贴起了对联,对联的对仗工整、遣词用字都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对对联创作的浓厚兴趣,从而确立了本课题。
研究目的
1.学会撰写对联。
2.了解对联创作的技巧。
3.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研究方法
1.走访调查
2.搜集资料
研究内容
1.创作对联的手法
2.对联的基本要求
3.对联遣词技巧
研究过程
1.首先进行组员分工,确定研究目标。
2.上网搜集资料,概括为(1)遣词技巧与创作手法(2)对联的对仗等基本要求。
3.通过问卷调查,对周围年龄段为10-20岁,35-45岁的25人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得到(1)对对联十分了解的仅五人,仅仅听说过的12人,不了解的8人。(2) 通过学校学习的5人,通过电视的4人通过报纸的2人,通过在杂志的1人 ,没有接触的2人,对对联有兴趣的6人,没兴趣的19人。由此说明对联不被重视,因此我们应多加强对对联的学习。
4.采访。通过采访本县书法大师、诗人王玉振老师,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对联的创作的技巧,得到了文字和图片资料。
研究结果
1.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创作一幅好的对联,在不同场合下用的对联也不一样,对联的种类也分为很多种,如:春联、挽联、赠联、寿联等。要应用到生活中,就需要掌握技巧,学会创作。
2.通过对对联的写法、对仗要求的研究,我们总结对联的写作技巧如下:
⑴比喻法:通过比喻使人有鲜明印象,从而产生联想,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⑵比拟法:把事物当成人,或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如浓雾阴沉征订道,大星陨落黑茶林。——陈毅
⑶夸张法:顾名思义,将事物扩大或缩小,借以突出事物本质特点。如声驱千骑急,气卷万山来。
⑷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如: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⑸反对法。上下联一正一反,互相映照,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⑹双关法:利用同音字,使对联双关,如银河(何)而得藕,有杏(幸)不须梅(媒)。
⑺数字法:巧妙运用数字,增强表现力。如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⑻叠字,如雾雾烟烟路,风风火火人。
⑼反复:为加深语气,突出联意,把一个字或几个重复使用,如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⑽顶真:将前一句的尾字作为下一联的首字,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像就谁。
⑾拆字合字: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把几个字合为一字,如鸿为江边鸟;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通过对创作对联的手法、遣词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⑴字数相等,对联可短可长。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⑵句式一致,节奏划分应当相同。
⑶词性一致。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⑷结构相称。
⑸平仄相谐。
⑹内容相关。
3.通过对王玉振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对联的写法分为几种:
(1)平仄,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下联平仄相反。
(2)正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上下联意思相反。
(4)流水对(串对),下联是上联的递进联:未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同时,也回答了对“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下联的问题“心美信仰海迪演奏青春歌”。
通过采访 ,我们明白创作对联是需要长期大量的阅读与积累词汇,培养极高的文化修养。
(作者:山东省东平县实验中学 赵博涵、方思源、姜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