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观园,是红迷神牵梦绕的地方。上周日我终于像刘姥姥一样进了大观园。作为联痴的我,自然对园中亭台楼阁上的对联倍感兴趣,书上的平面文字都化作了立体景致,尤觉亲切。今日开始抽暇再次品味,与朋友共赏佳联。
沁芳亭联,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写大观园时出现的第一副对联,作者如此安排,可见对此联颇为看重。匾名的由来,原文叙述得非常详细,诸君可以细品。需要提醒的是,一向对宝玉苛求的贾政,在宝玉说罢所撰之联后,居然“听了,点头微笑。”这可是贾政对宝玉非同一般的褒奖。
咱们不妨一起来悦读,看看联语究竟妙在何处。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绕堤柳”摇曳缠绵,颇具图画美;“隔岸花”散发馥郁,正有距离美;柳“借”,多么慷慨,花“分”,何等无私。“三篙”,言水之深;“一脉”,示源之长。“翠”是色彩的悦目,“香”乃芬芳之醉人。全联之中未出现一个“水”字,却处处都在写水,水的形声色态尽含其内,余味无穷。
那柔柔的柳儿幽幽的翠,洒向水面;那娇娇的花儿淡淡的香,飘到对岸。这副妙联,这般美景,不知让古今多少人为之沉醉迷恋!难怪前人点赞道:“恰极,工极!绮靡秀媚,香奁正体。”
面对波光里的清影,一种幽情是否在你的心头荡漾?也许你会如志摩一样: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值得一提的是,此亭的横额“沁芳”两字极妙。沁,本义沁水,后词性转化作动词,表示渗入,透出。芳,为花草的香气。沁芳连用,带给人沁入心脾的气息,与水边之亭甚为吻合,如今配上这副佳联,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匾名“沁芳”的由来,请悦读原著原文:
…………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