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去扬州阮元家庙参加座谈会,听大咖高论,收益多多。其间又拍了隋文选楼对联,在此作一简介。
七录旧家宗塾;
六朝古巷选楼。
此联为清代联家伊秉绶所题,可为六言对联之范本。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他与扬州有缘,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伊秉绶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洒泪送别。62岁病逝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其一生为官清正,擅长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攻其集》等。书法行、楷、隶皆工,尤以隶书独具特色,雄冠清代。一生赠友联句甚多,多以隶书写之。
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七》载:扬州有文选巷,其南为文选楼,考古者以为即曹宪之故宅。宪与魏模公孙罗等同注《文选》,楼即其故址也。今楼中但奉昭明栗主,实误。昭明文选楼之不在扬州,观唐人李颀《送皇甫曾游襄阳》诗云“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楼”之句可见。阮芸台先生于文选巷之西建家庙,又别构楼以藏图书,额曰“隋文选楼”,为之记。伊墨卿题一联云:“七录旧家宗塾;六朝古巷选楼。”
下联一看即懂,上联两词稍加解释。
七录,有两义。其一,指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书·经籍志一》:“有处士阮孝绪沉静寡欲,笃好坟史,博采宋齐已来,王公之家凡有书记,参校官簿,更为《七录》:一曰《经典录》,纪六艺;二曰《记传录》,纪史传;三曰《子兵录》,纪子书,兵书;四曰《文集录》,纪诗赋;五曰《技术录》,纪数术;六曰《佛录》;七曰《道录》。”其二,指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宗塾,教育宗室子弟的学塾。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恭逢皇上六旬万寿,率土胪欢,普天同庆。端履宗塾秋课以‘一人有庆’为题,令作五言排律。”
阮元与伊秉绶关系非同一般,伊秉绶题写隋文选楼对联,是不二人选。由此可见阮元对隋文选楼的重视。阮元有一方砚台亦证明了这一点。砚身正面阴刻篆字:“隋文选楼子孙永保用之。”背面阴刻篆字:“永怀先德,一砚遗留。辟荒嵇田,乃亦有秋。子子孙孙,毋恶岁忧。十兰居士左手书铭。泉。”砚身一侧阴刻有“臣伯元印”“阮氏珍藏”两方印,阮元对此砚的钟爱,更显出对隋文选楼的满腔深情。
作者:云帆高扬
公众号:阿扬说联,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