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赵永生:浅谈对联与《周易》阴阳学的关系

赵永生:浅谈对联与《周易》阴阳学的关系

2020-07-12 23:07:28赵永生北京楹联 0条评论

多年来研究对联,在平仄声律、词语对仗中徜徉、寻觅。诸多联作字句相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式对举、意义关联,充满了神奇趣味。再加上名目繁多、形式各异的嵌字、衔字、叠语、谐音、联绵、转品、回文等属对格式,斟酌、咀嚼联味,更令人脑洞大开,获得愉悦,大有深入宝山之感。对联产生引人入胜的迷人效果,其谜底在何处?后来通过学周易,这才发现,原来对联所具有的神奇魅力都与周易学说中的两个字有关,这就是——阴阳。

对联对联,它的躯体、灵魂都离不开“对”与“联”。这“对”与“联”之间就充满了阴阳法理。“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涵今一副联”,下面我们就谈谈对联与周易阴阳学说的紧密关系。



周易典籍《系辞上传》载明:“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天问篇》曰:“《易》以道阴阳”,都简略鲜明地阐述阴阳学说是《周易》的核心。《内经》强调“生之本,本于阴阳”,道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一切生存之本。

对联是由汉字组成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学大厦的“基石”,它是在易学思维全面影响下形成的表意表音载体。汉字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带有易学思维的基因。对联是汉字表意表音的艺术性组合,与易学思维便有天生的渊源。阴阳学是《周易》学说的精髓和理论内核,在对联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可以追溯和透视到《周易》阴阳学说的影子。《周易》阴阳学在对联中的体现主要在于:对称的形式美;平仄的韵律美;音步的节奏美;联意的哲理美。


一、对称的形式美


《周易》阴阳学非常注重物体的形式结构,把一切物体结构都看作是“象”。对联的“象”主要表现在它的句型结构上。易学古籍《雪心赋》中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从对联的形体结构看,对联上句为阴,下句为阳,上下联既对立,又相互依存,二者互为其根。有出句必有对句,阴阳相配才产生音韵、意蕴。单句不成联。上下联即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配,长短一致,阴阳互济。《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它的中心思想是,宇宙间的万物皆以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两极构成。这“两仪”即是阴阳。这种“阴阳观”表现在古代文化方面,就产生了对偶形式的文句。对联的最初形态就是对偶。在《周易》本经和易传上,已经出现许多对偶句的形式。如,“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开国,承家。”虽然在当时还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格律,但是阴阳对称的意识已经显现端倪。实践证明,符合对称这一阴阳法则的必然是合格的对联作品,违背阴阳法则产生的一定是“畸形儿”。当然,有特殊要求的“联”例外。这里之所以说“联”而不说“对联”,是因为它因某种特殊需要,违背对联创作的一般规律,“意相联而形不对”。“形不对称”本身就是“畸形”。如这一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的“袁世凯”是三个字,怎么能对“中国人民”四个字呢?其实,这副联的作者就是要彰显出这样的寓意和效果:“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畸形是个别,是特殊,畸形一定是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必定会破坏对联的对称美。



二、平仄的韵律美


对联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汉字是语言的表意符号。语音有高低、强弱之分,语音的不同声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联的平仄同《周易》阴阳学说有紧密联系。我们以易学思维来看对联的音律要求: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即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变化关系。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康熙字典》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论是古代汉语的清音、浊音,还是现代汉语的元音和辅音,它们之间都是阴阳关系。对联用字,古四声之平声为阳,上声、去声、入声为阴;新四声则平声为阳,上、去声为阴。平仄参差排列,有序交替,阴阳互济,因之联语才琅琅上口。如果我们把现代汉语平声划小一级,就会看出,平声本身也有阴阳,分为阴平与阳平。在对联的创作与欣赏中,对音律要求甚严,本句中“平仄”有规律地交替称为“交替率”;上下联字音平仄相反称为“相反率”。这种要求是对易学思维方式的认同。比如,上联要以仄声结尾,下联以平声结句。在句中平仄的排列上,强调阴阳转换,体现“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的法则。在本句中,平平后面一定是仄仄,仄仄后面一定是平平。在上下联中,上联凡是平平的位置,下联一定对以仄仄,反之亦然,上联是仄仄的位置,下联一定对以平平。当然,在句中1、3、5等单数非节奏点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但在2、4、6等双数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必须分明。例如:

春临禹甸,业兴木火土金水;

福到民门,财旺东南西北中。

在这里上下比的平仄关系是: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对联讲究平仄的要求是参照易学阴阳法则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符合对联自身发展规律。因为仄声短促、低回,有余音未尽之感,而平声高昂洪亮,有升华震撼之势和阳刚之感。在创作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凡是符合平仄规律的,必然语流顺畅,凡是违背平仄规律的,一定出现失替、失对,艰涩拗口。

语音中的阴阳是自然存在的东西,有它的规律性,而联律是人们顺应自然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违背了阴阳规律所作的对联,念起来一定不那么上口。近几年联界盛行一种“某氏规则”,因其句脚字上联除最后一字为仄,其余皆为平,下联反之,形同钓竿垂钓,故也称“钓竿韵”。如薛时雨题南京莫愁湖曾公阁联:

诗酒中人,翰墨中人,江山风月中人,薄宦岂能羁?频年摆脱凡尘,逸兴豪情,跨鹤占扬州胜境;

循吏一传,文苑一传,游侠货殖一传,通材无不可,平昔服膺师训,感恩知己,骑鲸为上相先驱。





此联上下各有七个分句,上联除尾句句脚仄收外,其余句脚皆为平声,为六平一仄,下联则相反,为六仄一平。个人认为,这种“规则”(钓竿韵)因为句脚字平仄交替过少,显不出阴阳互济的特点,以致诵读起来有气弱、气滞甚至难以为继之感,不宜采用。

还有的短联,不论上联有多少字,前边可以不讲平仄,只要最后一字是仄声即可,同样,下联不论有多少字,只要最后一字是平声即可。这样一来,句中的平仄不要求了,岂不是语音的阴阳也不存在了。依我看,这样的“某氏规则”绝不应该认可,更不能在联界推崇。

谈到对联平仄的阴阳交替,有一个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这就是“三仄尾”问题。一般联家在创作实践中都力戒三仄尾,但大多只认为错在“失替”,其实,力避“三仄尾”还有其它原因。我们知道,一副对联出句的尾三字通常是两种节奏:“二一”或“一二”。如“天下/事”,“真/爽快”。这种节奏如果平与仄阴阳交替,会有灵动感。句尾如果连用三个仄声,就会本句失替,阴阳失调,显得呆板、滞涩,形成“一路下坡”。另外,从上下联来看,如果上联用了三仄尾,下联为避“三平调”,只有三个选择,即采用“仄仄平”、“平仄平”或“仄平平”。然而如果这样,不论“仄仄仄”对“仄仄平”,还是对“平仄平”,其节奏点上的第二字位都是“仄”声,造成失对。一副联本句失替,对句失对,还能是好联吗? 

对联所具有的平仄的韵律美,是在阴阳和谐的前提下形成的,从对联不同于其它文体的“对”与“联”双重功能看,强调阴阳法则,厘清糊涂认识十分重要。由此便涉及到一个问题——律诗对仗句中的“拗救”用在对联中是否合适?

众所周知,律诗中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违反了平仄律,诗家可用“救”的方法进行补益,称作“拗救”。如“本句自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式中,遇第三字位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可在第四字位补回一个平声字,叫作“三拗四救”,即把“平平平仄仄”变成“平平仄平仄”(假如是七言则是“五拗六救”)。然而,这种“救”法如用在对联上,必定破坏了“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的交替率,出现“平平”之后又接以“仄平”,造成人为的失替。再如“对句相救”:在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句式中,如第四字应平而仄,出现“仄仄平仄仄”时,就要把对句本应“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的“仄”变成“平”,成为“平平平仄平”。这种“救”法不适于对联。因为出句已经违反了平仄律,造成了“阴阳混乱”,这样“救”的结果是“仄仄平仄仄”对以“平平平仄平”,上下句第四字位出现“仄对仄”,形成失对。如承认这种“救”,就无形中否定了平仄的“二四六分明”。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用“救”纠“拗”,实际上形成二度失律,是人为造成的阴阳失调,此法在对联创作上实不可取。


三、 音步的节奏美


节奏,本来是音乐术语,指乐曲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对联的音步,就是对联的语音节奏。对联音步的间隔、差异,也打着阴阳的印记。通常对联是以两个字或一个字作为音节,煞尾的字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这是对联的一般节奏。对联的音步根据阴阳转换的要求,有多种组合方式。如:

四字联的节奏有:二二、三一、一三等。

例:

春风/送暖;

旭日/辉途。(二二)


滕王阁/丽;

岳麓山/雄。(三一)


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一三)

五言联有一二二、二二一、二一二、二三、三二、一四、四一等。

例:

吟/唐诗/汉赋;

醉/皓月/梅花。(一二二)


花随/春意/放;

福自/党恩/来。(二二一)


撑天/凌/日月;

插地/震/山河。(二一二)


禅心/江上月;

佛性/水中天。(二三)


五千年/文化;

九万里/风云。(三二)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一四)


一轮明月/满;

十里杏花/红。(四一)

六言联有二二二、三三、二四、四二等。例:

一院/芝兰/瑞气;

万家/杨柳/春风。(二二二)


朝阳门/芳草地;

王府井/萃华楼。(三三)


不以/卑亢处事;

还须/宽厚待人。(二四)


四季风光/养眼;

千年古卷/怡心。(四二)

七言联有三四、四三、二五、一六、二一四、二二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例:

不要钱/原非易事;

勉求好/也是私心。(三四)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四三)


雪化/千山融黛色;

风拂/万舸鼓长帆。(二五)


听/戏曲这般有趣;

看/江山如此多娇。(一六)


海南/赏/椰林漫岭;

湖北/知/蒟岸连山。(二一四)


春为/四季/时光首;

梅是/群花/醒梦仙。(二二三)


花鲜/草绿/春光/美;

月朗/星稀/梦境/幽。二(二二一)


虎跃/龙腾/歌/世盛;

莺飞/兔走/喜/春娇。(二二一二)

八言联大多由两个四言联组成,九言联大多由四言联和五言联组成。十言联以上的联句,多由三、四、五、六、七言的节奏加以合并而成。

按照对联音步的结合方式,在语音节奏上就出现了强拍、弱拍,若按易学思维来认定,强拍为阳,弱拍为阴。不论对联的音步有多少种组合关系,阴阳互济,强弱转换一定是有规律的。破坏了阴阳互济和强弱转换,搞成“一顺边”,必定读来拗口,减弱感染力。

阴阳互济在长联中表现尤为重要。在长联中诸多分句句脚如何安排平仄,目前存在着诸多格,如马蹄格、龙凤格、鱼竿格,扁担格、粘对格等等。这些格各有说法,学界认识颇不统一,本人认为,不论何格,只要符合阴阳交替,平仄转换均可以认同,不符合阴阳互济条件的,不可在学界推广。



四、联意的哲理美


从对联的意理内涵看,上下联的意理必须有关联。关联即是血脉,内涵仍是阴阳法则。如果把一副完整的对联看作是一个具体的象,那么象形为阳,象意为阴,两者阴阳相合才能表达完整的意理。周易阴阳学说的象与意,在文人笔下,常被解为“形与神”。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言“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这就是说,对于对偶性文字的要求,一定要顾及“形”与“神”的和谐,要强调“奇偶适变”。一副对联上下两句各有所重,意思不同但又有关联,相对峙以成象,相联系以寓理。不对峙不显阴阳特点,无联系难达哲理畅通。如果用同类型概念相对,难免会出现“合掌”现象,而“合掌”之所以是联家大忌,最根本的是它破坏了对联象意统一的辩证法。“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同性恋”是生不出“宝宝”的。例如: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一联:

扁担一条,从井冈山挑到中南海,肩负军威国运;

足痕两道,自农户院延伸大会堂,行孚党望民心。

我们知道,朱德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一生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出身旧时农民家庭,参加革命后,在党、政、军中都担任了重要职务。在这一联中,这些内容都要有所体现。此联以“扁担一条”、“足痕两道”构成物象,引申出“肩负的重担”和“革命的踪迹”。上下联紧密相关,形、意相含,阴阳补衬,很好地塑造了朱德在军队为总司令,党内是副主席,政坛是人大委员长,以及他出身农民家庭的完整形象。



专门研究汉字的萧启宏先生在《汉字通易经》一书中用阴阳概念分析汉字时谈到: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具体的象,用周易阴阳观来看汉字可做如下分析:象为阳,理为阴,推象敲理。形为阳,音为阴,看形明理,听音通意。形阳为象形,形阴为象意。一副好的对联,必然是形意和谐,以形寓意。这里需要指出,无情对之所以称“对”而不称“联”,就是它仅具备句式的长短形态和词性的对偶要求,而没有上下句之间的意义联合,“貌合神离”。诗钟中的分咏作品也一样,有人说“诗钟的上联如何如何,下联如何如何”,这是理解上的错误,分咏体诗钟不具备意义上的耦合,没有“联”的条件。

周易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永远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变化之中,而所有的事物和运动都具有阴阳特征。对联作为一种艺术文体,它的句式构成方式、字词反映的哲理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呈现阴阳特征。如何把握住既利用句式灵活的特点,又揭示深刻的联句内容,是每位联家须认真考虑的事情。一副对联上下两句相互对立又相互照应,共同表达一个统一的主题,在反映联意上各有分工。对联创作讲究起、承、转、合。上下联在气势上也有阴阳。上联属起、承为阴,下联属转、合为阳。一般来讲,下联总要比上联重一些,这样才能够托得住上联。如果上重下轻,阴阳失调, 则会让人感到别扭。例如:

东风送暖;

壮志凌云。

此联上下句意思不统一,各表其意,前言不搭后语,阴阳不合,像是无情对,不能称为“联”。再如:

看战旗猎猎雄师挺进;

听乐曲绵绵歌手登临。

此联“乐曲绵绵”对“战旗猎猎”,“歌手登临”对“雄师挺进”,在表达联意时气势上大大减弱,形成了上下比的阴盛阳衰,有损整副联的美感,因此不是合格作品。

刘勰在论述对仗方式时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并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把一副完整的对联看成是一个具体的象,那么象形为阳,象意为阴,达到阴阳平和才算是“达标”的对联。

这里所说的“达标”对联,必须是象意相涵、阴阳互济的作品,某些争奇斗胜追求特殊效果的奇趣联、同音联、同旁联、玻璃字联或违背阴阳法则违反联律的对联不在此列。

周易阴阳学是对联理论的精髓与内涵,对联是形象化艺术化的阴阳学。阴阳学通过对联阐释其理,对联通过阴阳学构成其貌。二者之间阴阳互济,互相包含,具有无限生命力。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周易阴阳学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