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呢,给大家讲讲端形对联。所谓『端形』,就是形态平正、对称的样子。端形对联,就是俗称的『玻璃对』。这种对联中的每一个字,它的形体结构都是基本左右对称的,如果把它写在玻璃上面,那么你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从反面看,字体都是一样的,比如『大』啊、『小』啊之类的字。
点击查看:十分钟奇趣对联说 | 拾叁 · 端形联:对联中的老玻璃
『玻璃对』由谁发明的呢?根据清朝人梁章钜的说法,这『玻璃对』的首创者应该是一个叫吴鼒的人。吴鼒,字山尊。梁老先生在《楹联续话》讲到,一直以来大家写对联,多半是写在纸上,又或者是雕在竹木上,又或者刻在石头上。到了吴山尊吴大学士这里,开始搞起了玻璃对联。吴大学士自制了一副对联:
金简玉册自上古
青山白云同素心
又做了个横额,叫做:
幽兰小室
对联与横额的每一个字,正看反看都是一模一样,梁章钜形容称『一片光明,雅可赏玩』,更直夸吴大学士这技术『巧不可阶』,只差双击666了。
梁老先生这般狂赞,大概也是因为玻璃对这种联体是吴大学士初创,市面上这种东西还比较少见,所以物以稀为贵。实际上吴山尊这个玻璃联,差当然是不差,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是比较平常的一个小清新玻璃联。类似风格的句子,其实还有不少,比如:
草舍燕回青杏小
熏风人立素兰香
又比如:
北岗云山开画本
东山丝竹共文章
说起来,比较有意思的还是要数清朝人李伯元的《南亭四话》里记载的这个玻璃联。上联是:
文同画竹两三个
这上联有三巧:第一巧,用事自然。文同就是宋代著名画家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联语直接使用文同画竹的本事。第二巧,善用拆字。『竹』字恰能拆成两个『个』字,并且『个』字的形状恰似竹叶,『两三个』隐然就是指竹叶。第三巧,句中无一字不是玻璃字。这每一巧单独做起来都很简单,但一个短短的七言出句中三巧合一,应对难度显然就呈指数倍增加了。不过很奇妙的是,每每我们觉得巧之又巧、难以应对的出句,却偏偏有那么一个对句,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出句而生。这个出句匹配的下联是:
丁固生枩十八公
丁固也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丁固刚刚当上尚书的时候,有一回做梦,梦见自己的肚子上长出了一株松树。他就对别人讲,『松字,拆开来看就是十八公。这莫非是说,十八年后我要位列三公?』后来,丁固果然官至司徒,这官职正是汉朝三公之一。因此这个下联也是使用历史人物典故,而且浑然天成。『松』字拆字即是十八公,这个刚刚也讲过。并且下联的每一个字,同样是玻璃字。上联的每一处机关,下联都一一与之扣合。更难能可贵的是『松』与『竹』是植物对植物,『两三』对『十八』是数字对数字,对仗也是十分精巧。读了此联,着实让人不得不感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玻璃联发展到现在,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了。毕竟现在的玻璃制造业发达得很,如果把对联刻在晶莹剔透的玻璃上,这效果那是相当赏心悦目。所以当代征联,也冒出过不少引人注目的玻璃联。比如1990年辽宁省营口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征联活动中出现的这副联:
山水林田,至营口宜赏美景
桑蚕米果,出盖县富甲关東
上联切营口环境,下联切盖县土物,用玻璃字成联,用心可见一斑。稍微有点瑕疵的地方,就是上联中的『赏』字出律了,改成『参』字也未尝不可吧。另外呢,下联的『东』字必须用繁体字才是玻璃字,但是如果用繁体字,『盖县』的『县』字又会出现问题,这也算瑕不掩瑜吧。
另外还有2004年中华世纪坛的迎春征联,出句是:
甲申吉幸春来早
一等奖对句为:
中土昌兴业共荣
以玻璃字应对并不难,对句还有诸如『文品崇高墨显香』『田亩金黄谷奉香』等等,而一等奖的对句之所以能拔得头筹,大概就是因为对得比较端庄大气,能够与上联形成比较好的平衡感吧。
举了不少玻璃联的例子,大概可以从中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这些玻璃字大部分都是独体字,或者是由独体字按上下结构组合而成的合体字。咱们在前面的节目里提到,汉语言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最初的造字方法,就是按照事物的形体特征描绘成文。这里实在是蕴藏着一个看似普遍、甚至普通,实际上却很深刻的事实,那就是事物的对称性。自然界中的有形之物,如山、如水、如天、如日、如树、如人,其形体多都是沿中线左右对称。映射到咱们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说文解字》的五百四十部首,这数百个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其形体大多数也都是左右对称的。文字与自然如此和谐地相互映照、相互注解,这大概是属于咱们汉语言特有的文化现象吧,玻璃字大概也是咱们特有的遗产了,而玻璃联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这期的出句由潘洪斌友情赞助:
一帘暮雨丹青画
他自己已经有一个很满意的对句,欢迎大家踊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