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出句: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参评对句:223
入选最佳:8
本期评委:文武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天籁听时世外音【西贝】
出句解读:心灵之意是指心思灵敏、思想感情或者一个人的内心感情等。出句的“桃园”是泛指。就像《桃花源记》中的桃园即人之向往的美好境地。心灵的安放和栖息之地即是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之地,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犹如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仙境。
简评:“天籁”意指自然界的声音。即自然之或和风细雨、或鸟鸣蝉唱、或溪水潺湲等等发出的声音。对句以“天籁”做为切入点,可谓与出句相得益彰。心灵只有安放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这样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外桃源仙境之中,才能使心境如此的澄澈无尘如明月,心净(静)则生禅意之境,如此这般桃园境的一切自然界之声都变成了天外之音,才能聆听到“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白居易)尘世之外的缥缈之音。世外桃源自然有世外之音,天籁之声来自自然之声。当然,这所有一切的心灵融入,不仅要有桃源之境的心境,更需要有静听天籁之音的慧悟。对句承接自然,与出句契合完美,用词简练,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读来仿佛有天籁之音从笔端汩汩而出。佳对!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笔墨挥时竹坞风【Rain】
简评:对句的“竹坞”当化自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喻意清幽雅洁,拒绝尘嚣。有王冕《白梅》诗之意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既然言为心声,心栖桃源境,笔底自然有潺湲之意,竹坞之风。“桃源分路细,竹坞覆云深。”(明·王应斗)好的对句就如好的诗句,需要联想与专注,才能领悟:“枯石为山,白沙为水”的玄妙境界。对句绮丽华美,纤秀婉约。佳对!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世俗忘时五柳风【拂晓】
简评:五柳当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之性情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其实就是对忘掉世俗最简便的诠释。简单点说,对句就是在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忘掉世俗之烦扰,就能真正进入到陶公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对句切题而有情致。佳对!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俗累放时蓬岛仙【闲云归岫荣先成】
简评:“俗累”之意指世俗的牵累、烦冗的杂务之意。“蓬岛”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与出句的桃园都是指世外仙境之地。对句以俗累做为切入点与出句的心灵形成对比关系。一个人身累不可怕,身累可以通过休息来恢复,人最可怕的心累,俗累从某种意义是即是心累。出句说心灵栖处选择桃源之境,就是放飞自我的一种方式。那么解决心累的方式是彻底的放下某些俗累,不受俗累困扰才能身心愉悦,“人有佛心诸善集,家无俗累一身轻”即是此理,放下俗累,你便是一个蓬岛之仙。对句造语自然贴切。佳对!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眼界开时世外人【一川烟雨】
简评:“眼界”本意指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眼界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只有眼界开阔,才能高瞻远瞩,才能未雨绸缪,才能心胸宽广,才能打破“井底之蛙”的局限,一个眼界高、格局大的人才能做到“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才能做一个超脱世俗之人。对句承接自然而切题,用词精炼。佳对!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世路清时阆苑天【祺源之家】
简评:“世路”之意指人世间的道路,也指现实社会的政治与发展。此对句以“世路”做为切入点,“清”指世路清明、不坎坷、清明盛世之意。“阆苑”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世路清时,“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自然而然呈现“阆苑之天”。“政事通达、人心和顺”也是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如果说出句是从微观个体来说明心灵栖放之地,那么此对句从宏观方面从大的环境入手说明世路清时呈现阆苑之天。对句既切景构辞,又高瞻远瞩,真是诗情豪宕,笔力沉雄。佳对!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眼界开时世外天【依山傍水】
简评:此对句与“眼界开时世外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佳对!不再评!
心灵栖处桃园境【西贝】
诗酒酣时桂殿仙【SUN】
简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不仅是酒仙,也是诗仙,这样的人物也的确如月宫中的神仙。对句比喻形象,用词贴切。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中的“比”,就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所以亚里斯多德《诗学》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所谓“比”,我国古代文论或说“写物以附意”,或说“以彼物比此物”。《文心雕龙*比兴》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譬于事。”对句状物绘景,象意并茂。佳对!
12月31日出句:踏破书山寻妙句【墨海弄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