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潮起盐湖畔 追梦新征程——“中国楹联大厦”落成随想

潮起盐湖畔 追梦新征程——“中国楹联大厦”落成随想

2021-05-16 23:55:33岳民立联都网站 0条评论

“中国楹联文化强市”—— 山西运城最近迎来了一桩大喜事。倍受全国联界和运城人民广泛关注,经中国楹联学会于2015年1月批复的“中国楹联大厦”——这个弄潮儿,终于在古中国发祥地——“中国死海”、山西运城盐湖北岸盐湖区银湖社区印象南湖小区,一幢32层高楼盛装亮相,雄伟矗立。这是由运城市委、市政府和盐湖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由运城市楹联学会、琪鑫房地产有限公司和盐湖区文联承办,盐湖区南城办事处和银湖社区支持,被中国楹联学会称之为“特大行为”、“中国楹联学会将以极大的热情全力支持你们这一具有标志性重大意义的楹联工程项目”。


    在大楼最高处,由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题写的“中国楹联大厦”标识6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全国百名楹联书法家、“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撰书的巨幅标志楹联:“印象起南湖,风雨百年,红浪千层连古海;联旗崇北斗,神奇两柱,黄河九曲对条山。”恢宏大气,画龙点睛,(面积718平方米)。


    这些都为大厦的形象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增光添彩,凝神聚气。尤其是到晚间,在霓虹灯的衬映下,大厦标识和巨联,光彩夺目,活力四射,是市民和游客观光游览的好去处。如果是站在中条山下,盐湖池畔北望,很是靓丽,格外引人注目。它照亮了运城,照亮了黄河两岸,更照亮了一直倾心渴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大面积的普及传承人们的心。这座大厦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百年”,迎来诞生纪念日之时,应运而生,真是天降好运,恰逢良机,有着十分特殊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中国楹联大厦”标识和巨幅楹联的映衬下,作为大厦的组成部分楹联文化长廊、楹联文化街和印象南湖楹联文化社区、中国楹联制作基地(设在机场大道钢铁市场中区14号),都相继建成,与市民见面。


    面对这一雄伟高大的建筑,远望古老七彩盐湖翻滚的波涛,看到这些楹联文化标志性设施都生机勃勃,我的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联想两年前,当我知晓闻喜县寺底村口竖起“中国楹联文化村”标志牌时,彻夜难以入眠的激动心绪,这次更为之震憾。它也抒发了为之奋斗20多年的市、县(市、区)500多个各级楹联组织的担当者和万名楹联会员的心愿和寄托,都有发自内心的万分激动,“我们就是盼的这一天”!同时又都为运城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正在阔步创建的“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一处标志性文化工程和靓丽的名片而欢欣鼓舞,信心满满。于是,由衷的感慨油然而生。


    大厦是标志。“中国楹联大厦”能够落户运城,这是特殊的原因和综合因素促成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运城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是中华文明发源地。楹联文化起源、发展的历史也很悠久,尧、舜、禹时期,就诞生了对联雏形《南风歌》,以至明代“中华联圣”乔应甲的楹联巨著《半九亭集》,内含4300多副对联,达到了高潮。进入新时期,市、县(市、区)楹联组织和活动都发迹于上世纪90年代。25年来,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一路走来。从默默无闻,到风声水起;古老的楹联从书斋、典籍、民间,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火热生活;创作人员从游兵散勇,到建成以“河东流派”为中坚的楹联文化大军;从全国联坛无名小城,到“运城楹联文化现象”风靡全国。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运城演绎了一场“联卷河东一片红”、国粹楹联文化蓬勃发展浩大的新文化波澜。这一切,它的标志在哪里?就在这一集“联事、联创、联教、联产”于一身厚重的“中国楹联大厦”标志物上。


    它是运城市域楹联文化全面兴起的耀眼标志和聚光体。对于这一切成就,运城楹联人最为欣慰的不是戴在自己头上的多少光环,多少荣誉,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在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古中国、新运城,540万人口,1、4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大面积的繁荣发展、普及传承。这在一张运城“联卷河东一片红”的示意图上,十分清晰形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运城市本是获双桂冠:“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强市”;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清一色的“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其中,闻喜、新绛两县还忝列到全国最佳行列;峨嵋岭、汾河、中条山三条楹联文化带,似彩带飘逸在河东大地;以闻喜县董泽湖楹联文化密集区为标杆的10个楹联文化密集区镶嵌其间;18个“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和100多个省、市教育基地,50多个“河东楹联文化村”和“山西省楹联文化乡镇”,个个出彩;13个县(市、区)“中国对联集成”全部出齐;全市标志性楹联悬挂和“楹联进校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市和县(市、区)都有市联、县联,150多个乡镇的70%,3500多个行政村的60%,2000多所中小学和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50%,百分之九十的文旅景点、景区,还有部分城市社区和企业,都悬挂了标志性楹联。楹联文化装扮了许多节庆和重大活动,成为新文化珍品;楹联文化装扮了婚丧嫁娶和红白喜事,更是成为新民俗文化时尚。这林林总总,都有力证明楹联文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城乡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成了城市的软实力,是名符其实的全民文化。


    它是全市党政、各有关部门领导,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的共同成果。运城市自2004年开展城乡创建活动以来,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红头文件成立有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并且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这一举动,被中国楹联学会批转到全国。从此,发展楹联文化被列入到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报告的内容。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内部刊物“运城政务”、“运城论坛”等刊登楹联内容文章20余次。市里许多重大活动都让楹联参与,特别是去年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农民丰收节,专门把中国农楹联大赛列入国家级节庆,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国家农业农村工作部部长韩长赋、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林武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饶有兴趣的观赏,实在是最高礼遇。市有关部门支持楹联文化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典型事例举不胜举。全市党政领导不论班子调整多届,但“党政领导重视、宣传文联主抓、楹联组织努力”的共抓共赢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楹联大厦”建在运城,但力量来自全国,影响在全国。运城市的楹联文化发展,始终得到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的关怀支持,得到了全国广大联人网友的热忱关注与爱护。中楹会原会长孟繁錦先生曾15次下河东,这里成了“实验田”、“示范地”,好多工作都是在他的亲自指导下组织实施的。蒋有泉名誉会长、现任会长李培隽及几届班子的大部分副会长、秘书长及省学会的赵望进、孙满仓主席,还有全国联界诸多老前辈和名人专家,都多次莅运考察工作,都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要求。楹联新闻媒体,报刊和网站,更是关注报道的热点地区。从2008起,除会议和论坛活动外,全国还有70多个楹联组织到运城传经送宝,交流学习。运城的联海联林,处处都有他们留下的足迹,“中国楹联大厦”上,也倾注着他们辛劳的心血和汗水。


    大厦是形象。今天,大厦矗立在盐湖北岸,这可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偶然现象和临时动议。这是20多年来运城楹联人跟随时代步伐,开拓进取,戮力奉献的结晶;是用一片赤诚和担当的心血和汗水浇灌起来的;更是20多年来的一代楹联人,在以王秀清、薛起珠、杨振生、王文广五届四任会长和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的带领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把楹联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的坚定信念和精神的融合产物。


    运城楹联人从建立起自已的组织起,就有明确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就自觉地把楹联梦融入中国梦。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要让我们承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不中断,把接力棒再大幅度、大范围地传递下去;要让河东这块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厚重土地,诞生繁衍的从对联雏形舜帝《南风歌》到明代“中华联圣”乔应甲楹联巨著《半九亭集》,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发扬光大,普及传承,代代相传。运城楹联人始终秉承一颗炽热的心愿,挚着地开拓着、坚守着、攀登着。在二十二年的奋斗中,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典型人和事,已经无须用数据来表述,也不能详尽列出。但对已仙逝的联界老将王秀清、马长泰、王登科、王学程、张大魁、令狐笔如、杨时彦、韩俊秀、董雨源、张深厚、扆长茂等一批为楹联文化事业奔波、积劳成疾的无私奉献者,大厦上应镌刻上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永远活在楹联人心中。


    运城楹联人是一群理念新奇、意识超前、勇立潮头的高效集体。他们创立、开拓、实践了以顾委主任岳民立为代表的“中国楹联文化新型理论”,以顾委副主任文振西为代表的“楹联高峰论”,以领军人杨振生为代表的“楹联流派学”理论,即区别于楹联格律对仗理论,是指导、推动、引领楹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壮大的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放的理论。在“四位一体”的整个工作推进中,16字方针(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三结合”(联人、联家、联官)、“三同步”(联教与校园文化活动、教学、德育)、“三到位”(工程规划、施工、楹联)、做大做强“河东流派”的战略构想、“有为才有位”、“对联赶集”、“送中堂”、楹联电影“喜满堂”、评“精神富翁和楹联传承人”、联教“全覆盖”和联教讲师团等一系列创建的新经验、新形式,适时产生。尤其是市、县学会工作从“三无”(无权、无钱、无行政手段),上升为“三个提升”(从学会工作提升为政府行为;从一般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系列工程、从联人的圈内热提升为社会热和大众热),大大地拓宽了楹联文化工作的发展空间和途径,走出了一条切合运城的区情实际、有河东特色发展楹联文化事业的新路子,有力地提升了楹联学会这个弱势群体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一经验,还被写进“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达标条件”,在全国流传。在去年运城撤地建市2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中国楹联文化强市”能被列入20件大事,顾委主任岳民立能忝列20位“功勋贡献人物奖”之中,就更证明了这一点。运城楹联人没有辜负中国楹联学会和省楹联艺术家协会领导多次推广运城经验,评价“运城学会是一个能干事、会干事的学会”的厚望。也没有辜负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


    运城楹联人所做的这一切奉献,最集中都凝炼在“痴于国粹醉于梦;红了对联白了头”的“运城楹联精神”上。这是无价之宝,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是力量源泉,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大厦矗立在古河东大地上,立在历史文化名城运城,是对为之奋斗的广大楹联人形象最好最集中的展示和肯定。站在大厦下,每个楹联人都扬眉吐气,信心满满!


    大厦是丰碑。大厦是记录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库。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城乡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中,风靡崛起的“运城楹联文化现象”,是这座“中国楹联大厦”奠基的根基和支撑的躯干。2006年8月,在江西南昌第二届楹联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的“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恳谈会”上,我发言介绍了运城创建工作开展的经验后,时任会长孟繁锦首次用“全国联坛出现了一个运城楹联文化现象”的命题,来肯定运城繁荣发展楹联文化事业的做法。这一命题,一直激励着运城楹联文化工作者和楹联人为攀登楹联文化发展高峰负重前行。学会是民间社会组织,是弱势群体,但运城楹联人不是拘泥在楹联是“冷门”,是“边缘”的狭隘圈子内,而是认为民间组织也得有担当,有所作为。因此,能在夹缝中驰骋,秉持着市学会制订的“16字”方针,坚持“楹联人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敏感度,决定着楹联文化工作的结合度、切入点”的理念,时刻关注党和国家大事,关注全国联界新动态,关注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中心,积极寻找切入点。20多年来,他们像一台台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直不停地高效率的运转着。他们见缝插针,抓机会找平台,搞了一系列为大局和中心服务的楹联文化活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热点、难点问题,基本上都有楹联文化参与和反应,被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部门誉为“没上编的主管部门”,“他们比上班还忙”。


    “当代楹联河东流派”的崛起与成熟发展,是“中国楹联大厦”流淌着的血脉和结晶。在中国联坛“开坛立派”的“当代楹联河东流派”,2007年12月由文化学者扆长茂提出命题,2013年5月,由领军人杨振生提出叫响联坛,推向全国,首先得到了孟会长等领导的首肯和全国众多联友的赞许。经过十几年的磨砺,已经由“初见端倪”,不断充实完善了三大体系建设(理论支撑、语言风格、梯队传承)和“主体统领、差异发展”的策略建设,目前已具备构成成熟流派的各大要素,迅速发展壮大为一支日臻完善的全国联坛强大劲旅。在此基础上,“楹联流派学”理论应运而生。可以预料,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河东流派”成长发展,必然更迅速,更全面。在流派带动下,河东联坛以“一帅”为统领、“七星”、“九老”助阵、“十杰”、“十二秀”、“二十佳”,“一百单八将”和“一百五十七名传承人”为中坚力量和万名会员为基础的金字塔型高素质楹联文化大军,已经成为一支生力军,活跃在运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这么多年,全市光全国征联就搞了300多次,创作作品30多万副。这些作品,成了提升各行各业尤其是文旅景区的形象和文化品位的财富。同时,流派中一批骨干人物还频频在全国各大赛事中拿大奖、获荣誉,彰显了坚强的实力和形象。这些都是这座大厦能够矗立的丰富的内涵和筋骨弘力。大厦也记载着为此奋斗的人们的任何功绩,它实实是镶嵌在中华大地上和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一座丰碑。


    大厦是灯塔。我们倾心打造“中国楹联大厦”,是立足服务于黄河金三角,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大厦要成为凝心聚力,成为河东楹联“四位一体”(联事、联创、联教、联产)的集聚地、创作基地,成为创作、书写、制作一条龙服务的文化消费市场,集散高地。随着省、市委、省、市政府正在全力打造运城盐湖作为国际文旅目的地的战略蓝图实施变现,这里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十分美好。真正实现“要好楹联下河东”、“要买楹联到大厦”,不是个空口号。当然这也要看我们的理念和工作力度,看主观努力。


    大厦不仅承载着过去,更照亮了未来。在这新时期,我国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征程步伐加快之时,大厦适时揭开了它神秘的面沙,精彩亮相,寓意深远,意义和价值非同一般。运城楹联人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踏上新征程。


    首先,市、县(市、区)学会班子明显年轻化、闯劲足,人气浓。市学会经过王秀清、薛起珠、杨振生四届三任会长,2020年1月传到五届第四任会长王文广手中,年令从65至70岁,下降到了50岁,市学会班子平均40多岁,而且学历高,联墨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很强。从去年一上任就面临着全国大防疫抗疫的严峻形势,新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应对,组织写出了一大批好作品,被报刊采用和送到援鄂白衣战士手中。随后又在复工复产、电视问政,尤其是组织第二届全国农民楹联大赛,参与全国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沉着应对,主动作为,把楹联文化展示推到了最高潮,显示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执行力。今年刚开始,他们又有新动作、新突破。迎接建党100周年楹联文化系列活动成效显著,学校联教开了个好头。临猗县教育局搞了联教春雷行动,首开全县中小学校骨干语文教师200人的大培训,这在全市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动抓联教是个突破。更大的突破是,这次由年轻的市学会领导和全国优秀楹联教师担任主讲,7人授课7讲,成了讲座系列,再加上两个附件(通则100题、校园33种楹联活动形式),资料翔实,课件优良,语言生动,深受教师们欢迎。随即王文广会长适时顺势宣布成立了全国首个“运城市联教讲师团”,杨振生任名誉团长,王文广任团长,再设若干个副团长,有条件的县市组建分团 ,这样全市就形成了上下互动,团队化推动联教深化的新局面。这是运城联教工作上台阶“抓牛鼻子”的标志性行动。同时,小学、中学、高中校本楹联教材,也在紧锣密鼓的编写中,各县市区的联教培训和活动正在递次展开。


    同时,领军人杨振生公布了做强做大“河东流派”的发展蓝图。成立了“登峰队”、“尖刀班”,把流派骨干都派上了用场,决心在提高创作质量和在全国拿名次、上位置,争夺话语权,为人民大众和社会奉献管用高质量的新作品。


    作为大厦的重要核心部分,“中国楹联制作基地”山西世纪品盛公司,是全市楹联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承担着楹联牌匾的制作任务。其产品已经销往天津、安徽、内蒙古、江苏等7、8个省市。春节前他们为广西黄姚古镇用新材料、新工艺赶制的一批一条街标志联牌匾,悬挂后,不仅受到当地政府和用户的一致好评,而且第一次被写进中楹会在此召开的楹联论坛会议纪要和消息中,誉为“三个一流”(作品、书写、制作)。进入新征程,他们还有新的发展规划。


    运城楹联永远在路上,“河东流派”永远在路上。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在2012年7月,中国楹联学会领导在运城验收“创佳”成果时,时任会长孟繁锦提出建设“联旗运城”的新命题。“中国楹联大厦”此时诞生,它无疑承载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这座活力四射的灯塔在召唤,在导航,为正在奔波的楹联人撑腰鼓劲。河东楹联文化这艘巨轮,正乘风破浪,驰向湖南楹联名家邹宗德先生所憧景的“下一个文学高峰是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呼应的“第一个流派看河东”,远景目标是创建“联旗运城”的彼岸!我们运城楹联人将团结一心,阔步前进,在新征程中实现楹联梦和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楹联文化大振兴,做出运城楹联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


图片

岳民立 近照


    【作者简介】岳民立,现年84岁,现任中国楹联学会顾问、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原任运城地区行政公署祕书长,1997年12月退休后,一直致力于运城市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从事全市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和新型楹联文化理论研究探索工作,是运城联界领军人、擎旗手。著有《中国新型楹联文化理论开拓与实踐》一书,先后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和

“中国联坛十老”光荣称号。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楹联大厦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