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悟道 与古为新
——太仓市新区三小楹联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我校创建于2007年,目前有教学班42个,学生1900多人。近年来学校秉承“立根树人,长养雅韵”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雅韵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楹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夯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把楹联课程纳入雅韵课程体系,并作为学校特色课程进行重点打造。
一、科学规划,完善楹联课程建设思路
(一)厘清课程理念价值
楹联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样式,小小一方楹联,深藏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我们在楹联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楹联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特殊表达方式,结合时代特点,创造性传承好这一国粹,而且要充分发挥楹联课程的人文价值,充分挖掘其深藏着的文化基因,塑魂植根,培育新人。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以文悟道,与古为新”的课程理念,来开展楹联课程建设,文道结合,传承创新,弘扬楹联国粹,培育学生中国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明确课程建设目标
秉承课程理念,我们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下课程目标:1.热爱楹联,感受楹联文化魅力,从学习楹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树立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2.诵读积累古今名联,丰厚语言积淀。学习楹联知识和表达规律,初步掌握联律通则,尝试运用楹联来表情达意、叙事抒怀,提升语文素养;3.汲取楹联文化智慧和营养,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丰盈心灵世界,陶冶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关键能力。
(三)构建课程结构框架
围绕课程目标,我们从环境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架构,如下图所示:
二、多措并举,创新楹联课程实践路径
(一)环境营造,浓厚楹联课程实施氛围
我校积极打造楹联视觉文化,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校园内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楹联文化的熏陶。我们重点打造开展楹联课程教育的两大教学场馆:墨香大厅和楹联展厅,墨香大厅展示着全国著名联家对我校的亲笔题词,让学生在欣赏名联的同时感受到领导专家对我校楹联教育的肯定和希望,激发学生爱楹联学楹联的兴趣。楹联展厅分几个板块向学生展示楹联的历史发展,联律知识,我校楹联课程开展和取得的成果等,以及师生创作的不同主题的作品选,让学生学知识,赏名联,受熏陶。在打造教学场馆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一步一景,一景一联,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灵。
(二)师资培训,提升楹联课程实施能力
1.专家引领。学校积极邀请楹联教育的领导专家来校指导。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何道泉中将来校指导,并为我校题词。中国楹联学会原会长孟繁锦、现任会长蒋有泉、副会长叶子彤、刘太品、名誉会长常江、江苏省楹联学会会长周游、北京大学谷向阳教授、《中国教师报》主编金鋭、《对联》杂志主编傅海青等等楹联领导、知名联家也多次来校,题词勉励、开展楹联讲座、下课堂听课点评,与教师、学生亲切座谈,手把手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夯实楹联文化基础,提高楹联课程开发与设计、组织与实施、评鉴与创作等能力。江苏省教育厅徐子敏副书记、太仓市人民政府王建国市长等领导来校考察,对我校楹联教育给予充分肯定。
2.学习研讨。学校以“以楹联为载体,提升师生文化素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开展学习研讨,从“楹联文化”的本体研究、师生文化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楹联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的研究、“楹联文化”活动化的策略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楹联教学和创作水平。楹联骨干教师周黎霞、张艳萍定期作楹联讲座、上示范课,点评修改教师征联作品,引领老师共同提高。
(三)资源开发,提供楹联课程实施保障
学校认真制定《楹联教育课程实施纲要》,明确了楹联课程的理念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实施策略和评价建议,为楹联课程实施指明方向。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一是开发阅读教材,精选诗词、对联、蒙学、小古文等编写《蒙学稚唱》三册、《经典雅诵》三册,作为一到六年级阅读课教材,引导学生诵读积累,夯实国学根基,为楹联创作奠定基础。二是开发楹联教材,编写《娄水联馨》上下两册,分别用于五六年级楹联课教学,教材精心编排了对联的起源、发展、分类等基本知识,六大联律规则、18个常用辞格以及对联创作的体式、选材、立意等创作方法的教学。楹联教材为学生系统学习联律知识,进行楹联创作提供了知识支撑。在教材编写的基础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材配套教案,为更多老师开展楹联教学提供借鉴。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相继开发出优秀课件、微课、教学视频、优秀楹联作品等教学辅助资源,为提高楹联教学效率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撑。
(四)课堂为本,提升楹联课程实施效度
课堂是楹联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在五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楹联课,进行系统教学。为提高楹联教学效率,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讨,老师们边实践边摸索,从不窥门径,到目前初步形成了“故事趣读——佳联品读——联律初读——对韵诵读——联题解读”的楹联课堂教学模式。课始以历代楹联轶闻趣事导入新课,同时引出故事中的佳联进行赏析,在赏析中自然引到相关联律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楹联的特点和创作规律,并用各种层次和形式的对联创作来深化习得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一改学生学习理论时的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楹联课堂呈现出故事的雅趣、语言的张力、激情的宣泄、思维的激荡等特点,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五)多元融合,拓宽楹联课程实施路径
1.与语文学科融合。语文课利用有利于对联教学的教材资源进行拓展深化,引导学生赏析经典诗词名联,掌握声韵格律,品味语言魅力,为楹联创作夯实文化根基。同时将楹联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楹联概括段意,总结课文、点评人物、表达情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2.与诗教吟诵融合。学校开设吟诵社团,骨干教师周黎霞积极开展将楹联与吟诵、诗教融合的探索实践,开展唐调吟诵教学,在传承与发扬太仓籍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所创的“唐调”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诗、词、古文等经典的吟诵规律,学习旧体诗词的创作规律,指导学生诗联合一,进行旧体诗创作。
3.与书法教学融合。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经典对联作为书写练习的内容,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积累对联。同时鼓励师生将创作的楹联用书法表达出来,实现联墨一体。
4.与德育教育融合。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今优秀对联都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因此,我们将楹联与德育融合,如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围绕“孝当先”“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和为贵”等主题,引导学生收集并吟诵积累对联,让这些朗朗上口的对联成为学生的座右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围绕德育教育主题,如法治、勤廉、纪念建国建党、喜迎十九大、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征联活动,让学生在撰联抒怀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求各班用楹联来撰写班训、班级口号,用班联来正学风、扬班风。
5.与综合实践融合。学校延伸楹联课程实施时空,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分别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楹联、用楹联的能力。学校层面,开展楹联考级、楹联擂台赛、楹联故事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生活实用对联研究,引导学生收集不同类别的对联开展研究,体会不同类别对联的特点,研究如何运用类别特点来表情达意、叙事抒怀。家庭层面开展春联研究,引导学生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收集各家各户的春联,比较优劣,对写得好的春联进行点评赏析,对一些不符合春联规律的印刷品从内容、对仗、平仄等方面撰写修改建议,为张贴有误的人家写春联张贴说明书等。社会层面,引导学生开展名胜联研究,引导学生到文化景点参观能主动收集对联,并进行释疑、鉴赏、积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搭建平台,展示楹联课程学习成果
(一)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学校抓住各级各类比赛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先后参加各类主题征联、楹联夏令营、楹联大赛、诗词大赛、吟诵大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交流中得到提高。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对联达到500副左右,且都具备一定的含金量。在常州“爱莲杯”全球诗词联大赛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楹联大赛中,小学组共入围25位学生,我校占9位,其中特等奖一人,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二人。第八届全国楹联青少年夏令营对联创作比赛共设等级奖六人,我校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人。在全国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中,四位同学获得大赛一等奖,并应邀参加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颁奖仪式,四位同学获得二等奖。在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中,一位同学获一等奖并受邀赴北京领奖,两位同学获二等奖。在第一届江苏省凤凰杯大中小学生诗词大赛中,三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第二届江苏省凤凰杯大中小学生诗词大赛中,三位同学分获一、三等奖和优秀奖。参加全国2017中华经典吟诵大赛,获得一等奖。
(二)搭建媒体宣传平台
学校积极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楹联教育取得的成绩,中央电视台、苏州电视台、太仓电视台、《扬子晚报》《关心下一代周报》《对联文化研究》《中国楹联报》《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苏州日报》《太仓日报》等媒体都对我校的楹联教育进行报道。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等单位组成的“书香中国万里行”记者团到我校进行了拍摄、采访,在新浪网等媒体对我校楹联唐调进行了报道。
(三)搭建示范辐射平台
学校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娄江吟社老师除了在校内对全校师生进行楹联知识的培训,更是积极向兄弟学校传经送宝,先后赴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做讲座数十场次。近年来全国各地有近百所学校、团体近600多人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参观弥漫书香的校园、观摩楹联公开课、听取楹联工作经验介绍等等,学校楹联教育已经冲出太仓走向全国,成为学校特色教育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我校的楹联课程根植传统,立足学生发展,历经十年磨练,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全国楹联教育优秀教研组、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佳实验学校、苏州市文明校园、苏州市文化特色学校、苏州市特色文化课程基地、苏州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等。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传承好楹联国粹,培育出更多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