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资讯太姥山采风楹联热

太姥山采风楹联热

2018-01-28 21:37:15福建/肖林盛中国楹联报 0条评论

丁酉年重阳节,闽浙两界等地的6县(市)联友50多人齐集福建省宁德市福鼎赏景仰遗、论古谈今。“太姥采风,采太姥三秋风采;潋城观景,观潋城四季景观。”福鼎市楹联学会会长李立华的对联,拉开了本次采风的序幕。一天的采风呈现了“九鲤朝天歌伟业,重阳落笔绘华章。”(费作辍)的喜人画面。 


“几度沧桑,风烟故垒;千秋史话,山海新城。”(凌桂香)采风首站为潋城,王雪平村支书带着我们绕城墙而行。秋阳下的潋城四处斑斓色彩,灵动着“中国传统村落”的气韵。 


潋城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城”,只不过是一个小山村而已。不过这个小山村与众不同,整个潋城被圆形的城墙所围。据说,早年一条石板街自东贯西,将堡内建筑布局一分为二。内有环城路,还有长220米、宽1.2米的清水河自西向东走向,中间分渠向南沿街而过。明永乐年间,此处设有储存谷物的潋城仓。 


清乾隆年间,杨家溪巡检司移至潋城,设潋城巡检署,负责就近巡防缉捕等事宜,足见潋城地理位置之重要。“城堡临风凝古韵;炮台御敌展雄姿。”(王见贤)倭患肆虐的明嘉靖年间,朝廷委派官员监建,由叶、杨、王、刘等大姓分段兴筑潋城城堡,城墙由自然石和鹅卵石砌成,城郭周长1127米,宽5米左右,开东、南、西三个城门。难怪联友感慨:“乡音纯朴,岁月如歌,犹叙说煌煌千载史;巷道逶迤,风情似酒,正朗吟郁郁一村诗。”(林为挺) 


穿过一个城门,一棵古樟枝繁叶茂,藏匿着远古的心事。而郊田之外,建筑工、推土机则人机晃动,新农村建设风生水起。 


“千年古刹,五百金身,香火源源鼎盛;满寺石雕,三方喻意,善心渐渐萌生。”(周田太)距潋城古堡一公里的灵峰寺,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年),宋朝火焚后重建,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修。 

说起灵峰禅寺,给人最深印象是:五百罗汉沿路而立,神态自若,颇有仙气传递;寺院山门、大雄宝殿、钟楼、鼓楼、佛堂、齐堂、放生池等建筑大气华丽;寺中留存的唐宋时期的石刻共有六十多块,原为佛像的须弥座,图案有人物、兽狮、花草三类,造型质朴,精湛工艺。这里的雕刻不论是人或兽或花,无一不充满生机,仿佛竟要从那千年前的时空跳将出来。相传宋朝史学家郑樵曾在此授徒讲学,并就寺前题诗曰:“静涵寒碧色,泻目翠微巅。品题当第一,不让惠山泉。”不论是古堡还是灵峰寺,都足以见证潋城千百年来的沧桑,无声地在时光深处淌出一抹清韵。 


午饭后, “个个顶尖,隐伏茸毫身段曲;杯杯清韵,浅尝隽味口唇香。”(吴朝阳)“闲尝绿雪成仙客,静览云岚做画人。”(林平)在绿雪芽白茶山庄品茶小憩后,面对“海上仙都,远水连天弘碧绿;门前方丈,近山拔地溢云霞。”(林盛)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太姥山,联友们联意绵绵。诸如“林幽山静凝道气;峰秀石奇识仙源。”(立华)以及“鸢飞鱼跃,天海相连,桐城窗外揽佳画;鸟语花香,石林并秀,太姥山巅藏俊岩” “峰外峰,峰上峰,峰峰入画;洞连洞,洞中洞,洞洞通天”等联句脱口而出,刻画出太姥山的迷人景色。更有“九鲤朝天,如来掌上三千景;玉猴照镜,太姥胸中百万兵。”(汤亦方)等许多大气磅礴的联句荡漾在太姥山的峰峦之中。 


“溪流石作柱;湖影月为潭。”整个采风过程中,特别让联友们难以忘怀的,还是石湖书院门前朱熹笔下的这副名句。传说,南宋大儒朱熹为避“伪学”之谤,曾寓居潋城杨楫家中并在石湖书院讲学。由于朱熹的缘故,南宋时期,潋城吸引了不少莘莘学子到此论道,一时文风大盛,名儒辈出。“脉溯朱熹,继千秋理学;光辉福鼎,开一代文风。”(桂香)在潋城的修学时间里,朱熹以石为喻:清溪流淌,飘移远去;奇石如柱,岿然不动。劝勉学子志坚如石,不为外物所动。无疑,就是朱熹当年在石湖书院所创“以石勉学”先例,以至后来书院都相沿而成“立石育人,学石做人”的良好风气。 


“太姥重阳,绿染云根呈万象;仙都叠韵,紫弥海市幻千姿。”(程伯敦)采风活动圆满成功,福建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雪森撰联:“文明之地福之地;礼乐以天鼎以天。” 联句更彰显了联友们努力学习楹联的初心。 


“溪流石作柱;湖影月为潭。”更是成了这次太姥山楹联文化采风活动的魅力感召语。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太姥山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