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除了吃喝玩乐,走亲访友,还有很多艺术形式存在着,补充我们的精神世界。今天要说的就是手写的书法春联。我们进入了工业化的社会,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由于生产一种商品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商品的价格也降低。就像春联,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各式各样的精美的印刷春联,价格也不贵。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喜欢手写的春联,甚至不惜花大价钱来购买手写的春联呢?手写春联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手写春联承载的是对传统民俗的纪念。手写春联承载的是传统民俗,不仅体现了千变万化的艺术个性,还体现了劳动的美。
最近几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总感觉年味不够,年味不浓,似乎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让我们心动,产生波澜,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我们吃着越来越精致美味的食物,入嘴的滋味却如同嚼蜡,面对满桌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回忆的还是小时候那简朴纯真又带着辛劳的滋味。色彩饱和的大屏电视放着相同的节目,我们看的却没有那么专注,笑的却没有那么发自真心;以前的我们围坐在小小的黑白电视前,电视上出现“雪花”还要去拍拍打打或是摇一摇这个笨重的机器,现在各种途径供我们选择,我们选择怎样看,我们选择怎样的心情来看,我们还选择不看。可以说,来之不易更加令人珍惜,轻而易举得到的就不那么被重视了。
就像春联。记得小时候春联的纸还没有现在这样花哨,没有金色的珠光,没有花纹。黑字红纸,简简单单就能传递年味。村里大爷写的对联,用刷子把刚熬好的还冒着热气的浆糊涂在墙上,猜哪一张贴在左,哪一张贴在右。对联上黑色的字笔画多变,好些字即使不认识,也觉得好看,不管写的什么,总归是对新一年美好的祝福。天气好的时候,靠在门上享受着冬日的暖阳,伸出食指摸那红纸,指头真红啊,搽在脸上就是胭脂,涂在嘴上就是口红。送走了新年,春联依旧贴在大门口。风吹日晒雨淋,红色渐渐褪去,对联越来越皱巴巴的,可是即使它残缺了一角,也没有谁舍得来撕下它,就这样飘摇,看着岌岌可危却也顽强地附着在墙上,似乎要和我们一起熬到新年的到来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手写春联不仅让中国人传承对偶文化,满足人民向往成双成对的吉祥心理,还可以让大家体会书法的魅力。
虽然印刷对联上的字也是书法,可能还是更加不会出错的书法,每一笔每一个字都是精挑细选的,可是从中我们看不到生命的鲜活,看不到书法的精气神,少了不少风骨,没有了温度,也少了不少味道。书法力透纸背,墨浸入纸张,纸张吃透墨,纸墨融为一体,薄薄的一张纸浓缩的厚度不敢想象。而印刷的对联是冷冰冰的工业产品,字就算在纸上,也好像是可以切割剥离的,再多的祝福贺词也感受不到其中的情感。书法家每写一个字就传达着他的感情,他的心意,收到字的人自然也能收到这份情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相同的字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有时候可能信笔一挥,一个绝妙的字就出现了,有时候略微走神,出现险情,字就大失水准。这种难以把握的情况也考验着书法家,让写字充满挑战和趣味。但无论怎么千变万化,书法家必须有字的常规结构在心中做基础。而书法的魅力就在这变与不变中绽放。
现在,看着大家依旧热爱手写春联,对联上的书法,对联上平仄押韵对偶的文化都被很好地传承下来。老百姓在温饱问题解决的情况下愈发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说到这里,春节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这种艺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