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朝勇 摄
隔着秦淮河,大报恩寺塔与明城墙遥遥相望。
墙与塔,都诞生于明时,明朝那个时候,都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地标。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就有“报恩寺塔”,堂而皇之。
大报恩寺塔有78.2米高,相当于一座20多层的高楼。塔身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146盏。仰观的,远望的,中国人,外国人,莫不惊奇赞叹,它被称为“永乐的大窑器”、“中国的大古董”、“天下第一塔”、媲美“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
17世纪西方人眼中的大报恩寺塔
城墙临水山立,影子落在秦淮河里,岿然不动。大报恩寺也曾矗立河畔,河上有风吹过,送来一阵阵塔铃的响声。“太平天国”,150年前那场不堪回首的浩劫,大报恩寺塔轰然倒下,剩下城墙顾影自怜,对月伤魂。
150年后,大报恩塔重新站起,换上一身“时世妆”。七彩光辉越过秦淮河,照耀少年的伙伴,明城墙也熠熠放电,在水一方。
这座寺,这座塔,拥有太多的第一,创纪录,然而,它从不矜持。一千年风雨苍茫,兀自立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为黑夜带来光明,为迷途的人指引方向。
於朝勇 摄
壹
东吴赤乌十年(247),西域康国沙门僧会来到东吴首都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他看中秦淮河滨这块宝地,建成了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座落于秦淮河畔长干里的建初寺,是第一座。建初寺,从此成为南中国的第一个佛教据点。佛都南京,从此成为佛教的根据地。不久后,这里又建起了阿育王塔,供奉佛祖真身舍利。阿育王塔的位置,就在今大报恩寺遗址之上,这是江南的第一座佛塔。
东晋以后,建初寺改名长干寺。北宋时,寺僧可政得到唐三藏玄奘大师顶骨舍利,在寺中建塔瘗藏。天禧元年(1017),长干寺改名天禧寺,塔改名圣感塔。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诏改寺名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为慈恩塔。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父母养育之恩,敕令新建大报恩寺塔。大报恩寺与天界寺、灵谷寺并列,是明代南京三大寺之一。
从建初寺到大报恩寺,一千多年,秦淮河滨、长干里畔一带,历来是佛教的宝地。此地有佛祖真身舍利,有《永乐南藏》经版,有康僧会、可政、弘恩等历代高僧,佛宝、法宝、僧宝,大报恩寺三宝俱全。更有趣的是,后来以三宝太监闻名于世的郑和,不仅率领船队万里远行,也负责大报恩寺塔的建设。在这座琉璃宝塔下,郑和沐浴过三宝佛光。从六朝开始,以舍利为象征的佛光,从南京照耀中国,辉映四海。
人世沧桑,如今早已不再是大明王朝,但是,盛世清明,称之为“明时”,也自无妨。
第一副对联,给2016年盛世重光的大报恩寺塔:
三宝恩光,从建业照临四海,
千年法脉,自明时远溯六朝。
贰
盛唐时代,诗仙李白走遍天下,却无比热爱南京。在他写过的众多歌咏南京的诗篇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长干行》,其中最广为传诵的是这样几句: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属于长干里的典故,也可以说是大报恩寺的典故。
灯会佳节,张灯结彩、熙熙攘攘,每一处,每一刻,都透着世俗的祥和欢乐。这是恋人携手、情侣相约的好时辰。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过一首词——《生查子·元夕》,专咏元宵佳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若无月上柳梢、人约黄昏,饶有“元夜”、“花市”和灯会,怕也会黯然失色。“火树银花”,始于人间的工艺造作,终于世俗的喜乐欢腾。初唐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笔下尽是尘嚣的欢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此后,“火树银花”,“金吾不禁”等,演成描写元夕灯会欢乐景象的套路。
“报”是中国文化的关键词之一,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等多种关系范畴,蕴涵丰厚,旨义深微。已故哈佛大学教授、史学家杨联陞先生专门写了一本书,只为阐发“报”的深义。
显然,“报恩”是“报”的核心内容之一。人生在世,待人接物,立功立德,都离不开“报恩”的文化精神。
第二副对联,写给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元夕灯会:
休孤负良辰,竹马青梅,此地偏宜约会黄昏后;
最难逢盛世,银花火树,今宵相映报恩明月中。
叁
盛世良宵,明塔美景,岂容辜负?岂能孤负?
“明塔”相伴,见证“灯宵”。“明塔”,既是说大报恩寺塔原建于明代,又指它是一座光明之塔,语义双关。“灯宵”自是指元夕,灯火是光明,更是温暖。“千年报恩”,既是说历史上的千年遗址,也是在展望未来,含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一夕”与“千年”对举,为的是突显对仗的张力。
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长干里,到人约黄昏、火树银花的璀璨宝塔,贯串着一条爱情的红线。
也许,这就是月老手中握的那根红绳。
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合有第三副对联:
元夕长干牵手,
千年明塔报恩。
附录: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碑记
程章灿
孙晓云 题
金陵为六朝帝王之州,江南佛教始基之地。东吴赤乌十年(247),西域康国沙门僧会于秦淮水滨筑建初寺,是为江南佛寺之祖。淮水之滨长干里,复有阿育王塔,供奉佛祖真身舍利。其地在今大报恩寺遗址之上,是为江南佛塔之祖。东晋以后,改名长干寺,六朝诸帝多幸焉。北宋端拱元年(988),僧可政得唐三藏玄奘大师顶骨舍利,于长干寺建塔瘗藏。天禧元年(1017),寺改名天禧,塔改名圣感。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诏改寺名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改塔名为慈恩塔。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暨马皇后(一说为纪念其生母碽妃)生育之恩,敕令新建大报恩寺,规模宏壮, 世罕其比,历时二十年而始成,成祖亲题寺额。又造九级浮屠,高耸入云,五色琉璃,熠熠生辉。中外游客到此,莫不顶礼赞叹。西人称其为中国瓷塔,列为当时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寺塔并毁,历百五十年,此劫难复,令人浩叹。
2010年6月12日,佛祖真身舍利于长干寺地宫出土, 千年瘗藏,一旦重光,固佛法之祐护,实盛世之祥征。南京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修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保护遗址,光大传统,昔日丘墟,今代华堂,骋目游观,民心欣忭。大连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慷慨捐资十亿元,以弘扬古都文化,续写名城因缘,传承历史记忆,促进社会和谐,利民义举,善莫大焉。因立碑镌记,铭其功德,垂示方来。铭曰:
暮鼓晨钟,长干故里。
云集龙翔,国运崛起。
胜迹重光,顺民终始。
禅慧攸居,千秋万纪。
程章灿(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程章灿,福建闽侯人,1963年9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1983),南京大学文学博士(1989)。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南京大学特聘教授(2013)、赵世良讲座教授(2012),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宾州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教学会副会长。治学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海外汉学、江苏及南京地方文化。出版专著十馀种,译著3种,学术随笔3种,另发表学术论文200馀篇。
个人主页:
http://blog.sina.com.cn/chengzhangcan
微信公众号:金陵帝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