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史话楹联为什么叫楹联?

楹联为什么叫楹联?

2017-01-25 22:03:23范登生二马看天下 0条评论

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楹联为什么叫楹联?我们不妨从文字学角度探究一番:

“楹”(yíng)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篆文写作,从木从盈,“木”表示树木、木柱;“盈”表声兼表意,简写作,形义为像一人蹲下身体用食器吃肉;有的篆文写作,像一人蹲下身体用食器进食;有的篆文写作,从皿从夃,“皿”表示食器,“夃”表示一人持肉。皿与夃两形会意,“盈”字形义为一人持肉用食器进食,或一人叫卖器皿中的肉食。故“盈”字有很多、充满、获利、多余等义,如充盈、盈满、盈虚、盈余、盈利、盈亏等。《说文》“盈,满器也。从皿从夃。”即器皿中肉食很满。《博雅》“盈,滿也。充也。”即充满、充盈。“盈”在“楹”字中表义为很多的、饱满的、圆满的、鼓圆的。木与盈两形会意,“楹”字本义为古代建筑中很多饱满、圆满的。鼓圆的木柱,特指堂屋前的梁柱,泛指一排排、一列列。故有檐楹、凤楹、彫楹、东楹、丹楹、九楹、楯楹、画楹、株楹、门楹、櫩楹、连楹、凿楹、山楹、楹栋、楹阶、百楹、楹语、楹础、梁楹、楹桷、倚楹、前楹等说法。

许慎《说文解字》“楹,柱也。从木盈声。”《玉篇》“楹,柱也。”《广韵》“楹,柱也。孔子说梦奠于两楹。”《诗·小雅》“有觉其楹。”《春秋·庄二十三年》“丹桓宮楹。”

“联”(lián)字是个无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耳从糸,“耳”表示耳朵,“糸”表示丝线、丝绳。两形会意,“联”字本义为用丝绳将很多耳朵拴系起来。篆文重构写作,从耳从絲,“絲”表示丝绳。两形会意不变。“聨”(联)字描绘的可能是这样一幅画面:远古时代打猎后将猎物用绳子穿耳以方便拖拉,或给奴隶耳朵穿绳方便管制。故有拴系、连接、结合、成对等义,如联合、联结、联系、联络、联盟、联邦、联袂、联名、联想、联姻、联营、对联、上联、下联等。

许慎《说文解字》“聨(联),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丝,丝连不绝也。”《集韵》同《说文》。《玉篇》“联,连也。”《字汇》“联,连绵又联言相继不绝也。”《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

由上述分析可知,“楹”在楹联一词中表示堂前梁柱,“联”在楹联一词中表示成对、联系、联合、关联。楹联一词基本含义是:古代张贴中堂前梁柱上成对且文字内容有关联的条幅。至于后来张贴部位不同,皆为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能够理解的。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楹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