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儿童喜见鱼网重——李复《西洨晚归》赏读

儿童喜见鱼网重——李复《西洨晚归》赏读

2022-06-01 21:55:37曾小云曾联惠国学大课堂 0条评论

今日雨晴云出溪,疏林荒僻色愀凄。

杖藜出步洨水曲,白沙细草净无泥。

渔人截流张巨网,击水惊鱼鱼更迷。

儿童喜见鱼网重,得鱼贯柳毕提携。

林竹翛翛久不到,夏笋迸篱生不齐。

或蓑或笠荷尺箠,牛羊群过乔木西。

野旷衣润露已下,回寻归径登故畦。

吾茅遥见隐暝霭,到门邻舍鸡亦栖。

——李复《西洨晚归》

在古代诗词中,描写了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儿童乐趣。比如春天,有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有捉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夏天,有捕蝉:“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有采莲:“折得莲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唐·滕传胤《郑锋宅神诗》)秋天,有玩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叶绍翁《夜书所见》)有打枣:“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唐·杜甫《百忧集行》)冬天,有玩冰:“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宋·杨万里《稚子弄冰》)我们童年玩过的乐事,绝大部分都能在古诗词里找到。有些选入课本,有些选入课外读物,因而为人所熟知。


又是一个儿童节。忽然想起小时候捉鱼的趣事。故乡有大小两条河,汇合后沿着山脚往西流。多少个傍晚,我和小伙伴在河里游泳、洗澡,一会儿扎猛子,一会儿打水仗,柿子一样的夕阳落山了也不回家。每逢“闹河”(用炸药毒鱼),河里异常热闹,大人小孩都挤在河面上捞鱼。我也站在水浅处,拿着母亲做的渔网,干等着瞎眼鱼入网。尽管捞的大多是寸许小鱼,快乐并不比大人少。母亲踩着一块岸边的石头淘米,偶尔一两条鱼游过来,母亲用篮子或畚箕顺手捞起来。有个细节让我至今难忘,就是捉来的鱼通常是用竹篓或者塑料盆装,如果没有带到竹篓或者塑料盆,我们自有其他办法。河边到处生长着茂密的垂柳。柳叶和柳条都是我们经常的玩物。柳叶可以做柳笛。“柳枝长啊柳枝密/春风吹得柳树绿/不知你忘记没忘记/你曾为我做柳笛”。(程琳《柳笛》)这是歌曲中的柳笛。“处处儿童吹柳笛,扶持春事到清明。”(明·苏澹《清明日偶述》)这是古诗中的柳笛。柳条可以编草帽,还有一个用处就是串鱼。把柳条穿进鱼的嘴里,又从鳃里出来。每根柳条小则穿四五条鱼,大则可以穿上十多条。常常我们就是这样提着战利品,在夕阳的余晖中吹着口哨回家。我也常和哥姐一起挖河蚌和田螺,一些用来自家吃,一些用来换学费。贫穷的童年,因了这鱼儿、河蚌和田螺,增添了些许鲜美的味道。更多的时候,我静静坐在河边草地上,看太阳落山,听河水唱歌,看书,或者沉思。


读过一些写儿童钓鱼乐趣的诗词,我忽然想,有没有写柳条串鱼的诗句呢?于是上网查询,惊喜地找到李复的《西洨晚归》。

这首诗作者李复,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北宋诗人、理学家,有《潏水集》,曾知冀州(治所在今河北衡水)和亳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恰巧两地都有洨水,亳州的洨水又名南沱河,俗称沱河。据一位熟悉的网友说,河北的洨水今天流不到衡水市,诗中的洨水大概指鹿泉、栾城、赵县这一段。而安徽的南沱河,正好流经亳州下属的临涣县(今濉溪县)。诗中的洨水究竟所指何地呢?查李复诗作,发现《重阳日独居洨水君俞出游杜曲惠诗酬以来韵》两诗:“众人有钱竞沽酒,嗟我独醒坐搔首。荒径蓬蒿深映门,茅舍三间傍疏柳。”“南山奔腾呼欲来,云散山容一笑开。何似齐山江上客,菊花须插满头回。”需要提醒的是,我查到的网络文本均把两首诗误为一首诗。诗题中的君俞,我原以为是与李复同时代的诸葛赓。诸葛赓字君俞,恰巧曾为宣州旌德令。宣州旌德,即今宣城市旌德县,与李复任所亳州不远。故我推知《西洨晚归》的洨水很可能即指安徽的南沱河。后来继续查阅,发现李复还作有《和刘君俞游华严寺谒文禅师二首》《同刘君俞城西寺避暑》《答刘君俞》等诗,方知君俞指的是诸城人刘公彦。刘公彦,字君俞,为宋代理学家张载弟子,李复曾为其撰《刘君俞墓志铭》。从墓志铭中可知,刘公彦30岁即病逝,葬于长安县,即前述诗题中杜曲所在地。比较《西洨晚归》与《重阳日独居洨水》,两者都提及作者建造于水滨的茅屋,可见诗中的洨水为同一条河。至于洨水所指何地,我倾向于安徽亳州。

《西洨晚归》这首诗,写作者在河畔晚归的情景,颇富生活气息。诗人在一个夏日雨晴的傍晚,穿过荒僻的疏林,拄着拐杖出洨水河畔散步。踩在白色的沙子和细软的青草上,心情是轻松的,是纯净的。这让我想到童年时听过的老歌《假如》:“我走过青草地/慢步在小河堤/让阳光拥着我/让风儿抱我”。诗歌开头四句是写景,接下来四句转到写人。渔人截断流水张开大网,敲击船舷发出声响惊动鱼儿,使其迷失方向钻进网里。一旁拉网的孩子们感到渔网变得沉重了,赶紧把网拉到岸边抓鱼。只见他们熟练地用柳条贯穿在鱼身上全部提起来。诗人继续步行,看到林子里的竹子高高的长长的,很久没有人到过,竹笋突出篱笆,长得参差不齐。诗人又看到一群人,应该是放牧的小孩,他们或披着蓑,或戴着笠,拿着短鞭,驱赶牛群羊群往乔木的西边过去。在这个旷野里,露水已经落下,湿润了衣服,该回家了,于是诗人走上了回家的路。远远地望见自家的茅屋隐藏在暮霭之中,到了家门,邻居的鸡也歇息了。


整首诗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有些诗歌,用的是寻常字眼,写的是寻常景物,但因为读者有与作者相同的生活体验,便让人觉得诗中之境就在眼前,诗中之情就在心里。写柳条串鱼的诗句,我还找到其他一些。比如“撷来野蔌和萱草,分得江鱼贯柳枝。”(宋·王之道《立春日雪和赵端质韵》)“儿童拾鳗鳝,争着柳枝穿。”(宋末元初·方回《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其二》)“方塘活水如镜净,柳枝泼泼穿鱼腮。”(明·程敏政《送黄世瑞南归》)“苔矶软覆渔人钓,贯得江鱼上市初。”(清·俞玫《柳枝词·其一》)“素鳞翕翕眼犹动,柳枝脱叶横穿腮。”(清·沈大成《龙池鲫歌》)“小船卖酒游人醉,一串活鱼贯柳条。”(清·顾太清《柳枝词·其五》)这些诗句,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青青河畔草,变成了那个用柳条串鱼的小男孩。如今,故乡的河流变瘦了,河边的垂柳也难以见到了。母亲踩着淘米的石头也不见了。“春水又涨起来了/那些撑着油布伞的女子/那些和往事一起游动的小鱼/那些故乡米粒一样大小的星星又在哪里闪光呢?”(徐泽《故乡的春水又涨起来了》)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西洨晚归李复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