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对联赏析陈宏伟 湖南岳阳楼名联赏析(二)

陈宏伟 湖南岳阳楼名联赏析(二)

2022-05-02 22:41:51陈宏伟湖湘楹联 0条评论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陈大纲

  陈大纲(生卒不详):字福臣, 陕西高陵鹿苑镇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湖南桑植、湘阴、巴陵知县。

此联的大意是:登上岳阳楼后,四面空旷的湖光山色全部收进眼底,天下(万家)百姓的冷暖忧乐便涌上心头。

岳阳楼主楼三层,雄踞巴陵,下瞰洞庭,景色壮观。真个是“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之胜状。“四面湖山归眼底”,这正是登临送目的真实感怀。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岳阳楼因此凭添声誉。《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凡咏岳阳楼之联,几乎无不化用这两句而生发感慨。“万家忧乐到心头”,化用自然。联语清雅风致,景中有情,言简而意深。    此联独辟蹊径,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陈大纲所题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的木匾,油漆时久剥落,时任湖北巡抚胡林翼(1812—1861)见之,重加修饰,兼题跋语,谓大纲居官清正,爱民如子,有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心,其德才不止县令。



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惟把酒;

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

——郑家溉

郑家溉(1873—1944),抗日烈士。湖南省长沙县人。曾在清朝翰林院供职。他以书法著名,早年专习颜真卿、怀素,后学黄庭坚,遍涉名家,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亦曾精心研究宋代辛弃疾的词章,崇尚词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联中“吕仙”指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吕洞宾。“范相”指北宋名相范仲淹(989年-1052年)。此联的大意是:洞庭湖的景色依然优美,但哪个愿意去做长醉不醒的吕洞宾,不管国家安危存亡而去喝酒呢;昔日的贤达圣人已离我们远去,如何能再有象范仲淹那样关心民众忧乐的贤相,登上岳阳楼一看,深思如何拯救疮痍满目的中国。

据资料介绍,此联作于一九三三年(详见郑家溉年谱),当时日寇大举侵华,国难当头,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作者面对眼前的洞庭湖,想起祖国山河被日寇蹂躏,而自己苟活乱世,只能一切不闻不问,像吕洞宾长醉不醒。但现实又逃避不了,希望有范仲淹那样的贤相来重整山河挽救危亡,但昔人(范仲淹)已经一去不返了,登楼一望,满目疮痍,悲从中来。其爱国之情悲愤之状跃然纸上。一九四四年日寇进犯长沙时,作者拒不当汉奸,骂贼而死。作者是一位言行一致、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人品、文品皆值得称道。



呼来风月,招来神仙,诗酒重逢应识我;

流尽兴亡,淘尽豪杰,江湖放荡此登楼。

——黄家骥

此联由清末黄家骥撰于光绪辛丑仲夏月(1901年6月)。黄家骥(1880—?)字晓秋,湘乡人。有《唉乃馀曲》二卷,与《瓦缶雷鸣》合刊,省图藏光绪23年长沙刻本。

此联的大意是:呼唤来洞庭湖风月无边的景色,请来仙人吕洞宾,在岳阳楼上饮酒吟诗,与这美景和仙人再次相逢,你们应当认识我;历史的长河(岁月)流尽了朝代的兴衰,也陶尽了英雄豪杰,奔流不息的江湖水,见证了世事变迁,此时我摆脱凡尘世俗,放纵于江湖之间登上岳阳楼。

此联工底厚重,颇见匠心。重字妙用。不规则重字是治联大忌,而通过作者对重字有规则的妙用,则是对联作品的闪光点。此联中有规则地两次出现了“来”、“尽”,不仅畅快地表达作者了的意图,而且蕴藏了作者的匠心。对仗工稳,“风月”对“兴亡”(并列结构)、“神仙”对“豪杰”(偏正结构)、“诗酒”对“江湖”(并列结构),可见工底。平仄严谨。把“呼来”、“招来”、“流尽”和“淘尽”作为领字看待,此联二四六分明,平仄跳跃,句脚平仄对立,联律运用非常严谨。

猜您喜欢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岳阳楼名联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