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湘阴一中考点高考对联征集活动,自5月20日由“湘阴一中校友会”公众号向社会发布,截止6月1日17时,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投稿作品158副,其中2副评委作品不参与评奖。组委会对收到的参赛作品隐去作者相关信息,并编号排序,然后统一提交给评委组,评委组由胡宁荪(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岳阳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湘阴一中1962级高中22班校友)、蒋贡国(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湘阴县楹联协会会长、湘阴一中1980级高中146班校友)、秦镇源(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湘阴县楹联协会副会长、湘阴一中1985级高中185班校友)三人组成。评委组经过三天认真细致的评审,按照要求评出10副优秀作品。评委严格按征联启事要求评审,一是将超出字数要求的作品淘汰;二是将不符合联律要求且有硬伤的作品淘汰;三是分别打分、综合择优,对有争议的予以票决等措施评审,尽量把最好的作品评选出来,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在评审过程中难免差错,或有遗珠之憾,望多谅解。现将优秀作品及赏析作品(评委作品)公布如下,并配上评委组对优秀作品的简评,以飨诸君。
秦镇源 撰联
陈宇 书(湘阴一中校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01
蓄势十年,长教志气胸中起;
攻书万卷,自有文光笔下生。
(作者:刘德荣。通信地址: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云汉村乐城街。)
简评:
此联文从字顺,一气呵成,故胜在气势。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莘莘学子从容应试的期待、自信和豪迈气概。上联以“蓄势十年”起笔,说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张弓在弦,成竹在胸,很自然接出“长教志气胸中起”。下联起句“攻书万卷”,形对意联,十分妥帖,既诠释了“蓄势”的归因,又为“自有文光笔下生”陈述理由,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得不叫人信服,足以令考生信心倍增。全联干净利落,浑然一体。唯一瑕疵则是无地域文化特色,可适应任一考点。
02
历铁杵磨,十载求知,凝神应试登高榜;
承文襄志,千程追梦,奋力兴邦作大梁。
(作者:姜钧奎,湘阴一中1958级初中55班校友。工作单位:湘阴县政协办公室。)
简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化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入联,以比喻学子们十多年的勤学苦练是十分恰当的,两者都需要一以贯之的恒心和毅力,辅以沉着专注应试,必登高榜。下联请出了左文襄公站台,他可以算得上湘阴的文化代言人。也许有人会说,左公三次会试,进士不第,写进高考联似乎不太适宜。但是左公参加乡试(省一级考试)中了全省第18名举人(其兄左宗植同考,中全省第1名举人),科举场上已很优秀,且联作者以“承文襄志”这个角度来写,巧妙地避开了左公一生不爽的“嗅事”,哪怕三试不第,也没有磨灭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转而放弃八股科举,专心治“经世致用”之学,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学问基础,这就是左公的“志”,以此激励学子,只要抱定初心,奋发有为,哪怕千程追梦,也能梦想成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03
不负华年,文追左郭,喜报传来迎党寿;
欣逢盛世,笔挟风雷,高标答就试才题。
(作者:宋可权,湘阴一中1985级高中180班校友,现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纪委书记。)
简评:
此联是所有入围作品中唯一把今年高考与建党百周年结合起来写的作品,可见作者匠心独具。不仅如此,一句“文追左(左宗棠)郭(中国近代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又把湘阴厚重的人文特色点出。对广大学子而言,抑或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一张张“喜报”是对建党百周年最好的献礼。上联切时切事切地,自然妥贴。至于下联,有人认为“试才题”与“迎党寿”结构不对称,有瑕疵。但笔者认为,一副好的对联,关键在意,不能因噎废食或胶柱鼓瑟。在我们基本遵守联律规则的时候,也应看到“对称美”之外的“破缺”之美。当今楹联理论家刘可亮先生就提出了“对称性破缺论”,在今人总结出《联律通则》之前的古人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佳作,这充分说明“形式为内容服务”的真理性观点。今特将此联选为优秀作品,供各位联家继续探讨。
04
勇击湘水三千,试看今朝,蟾宫折桂;
不负华年十二,相期来日,牛气冲天。
(作者:王冬。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苏湾镇初级中学。)
简评:
《庄子·逍遥游》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击湘水三千”系化此典而来,喻志向或前程远大。“蟾宫折桂”系出自《晋书•郤诜传》,谓科举应试及第。上联连用两典,预祝学子高考顺利并取得好成绩。下联的“牛气冲天”,则巧妙地与牛年高考挂钩,点明时间,且与上联对应,珠联璧合,切时切事切地,故推为优。
05
墨蘸湘江,大气挥毫书答卷;
志登月殿,细心圆梦竞鳌头。
(作者:宋贞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合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单位及住址:安徽省巢湖市黄山中学。)
简评:
此联大气。“墨蘸湘江”即以湘江为墨,这为何等气概!非英雄豪气不能为也,极大地鼓舞学子赴试的勇气和信心。下联“月殿”本意指月宫,但常比喻登科及第。考生们的理想和抱负,本就希望通过高考来实现,下联寄托了殷殷期望和叮咛嘱托。“细心竞鳌头”则道出了所有考生家长和老师的心声。全联用语平淡,实则饱含深情和殷切期望。
06
公诚有训,勤勇宜彰,湘水濡毫龙破浪;
丘壑盈怀,风雷入卷,罗城发轫凤凌霄。
(作者:肖志国。通信地址:湘阴湘滨镇柳潭中学。)
简评:
“公诚勤勇”为湘阴一中校训,用以入联,切合一中考场。濡:沾湿,毫:毛笔,代指书写工具。丘壑:本指山峰和深谷,喻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风雷:苏轼“当其下笔风雷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形容运笔迅速、声势浩大,这里指考生成竹在胸、答题快速。发轫:拿掉支住车轮之木头,让车前进,借指启程。用湘江之水濡毫,似蛟龙破浪前行,自湘阴启程向远,如彩凤翔于九霄,气势磅礴,前景美好。全联对仗工稳,遣词典雅,联意大气,催人奋发,读如行云流水,细味荡人心魄,堪称佳构。
07
十二载灯窗,牛刀小试今看我;
五千年薪火,马帐宏开舍有谁?
(作者:陈实槐,湘阴一中1957级初中49班、1960级高中11班、12班、15班校友,曾任湘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办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县教育局局长等职。)
简评:
灯窗:灯下窗前,苦读之所。牛刀小试:杀鸡焉用牛刀,比喻本领很大,先在小事上施展一下展示才干,高考权当小事,本领自然非凡,好气魄!薪火:薪为柴草,薪火相传的简写,原指柴草烧尽后火种仍可留传,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马帐:典出《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这里指学校和老师。上联言学生,下联言学校和老师,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协调,遣词典雅,出语雄健,自信百倍,意旨突出。此联如能突出地域性则更佳。
08
九霄展翅鹏程,十载寒窗圆我梦;
三日题名雁塔,一朝金榜谢师恩。
(作者:罗杰。通信地址: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公安局。)
简评:
鹏程:鹏鸟的飞程,比喻远大的前程。雁塔:大雁塔,唐高宗为追思其母而建,唐朝新进士常题名于此,后常作中试高举之典。立鲲鹏之志,奔美好前程,美梦成真,三日考完,金榜高中,必定要感谢教师的辛勤培育。全联切合高考,对仗工稳,充分表达了对考生的良好祝愿。如能切合湘阴地域特点,进一步提升气势和境界,则此联效果将更好。
09
听雏凤清声,倚马文章先试出;
挟熊湘浩气,凌云事业待拼来。
(作者:王强山,湘阴一中1984级高中174班校友,现为长郡中学历史老师。)
简评:
雏凤:凤的幼鸟。清声:清越的鸣叫声。唐李商隐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比喻年青一辈或晚辈们很有才华。倚马文章:倚靠在战马旁立即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熊湘:指湖南,亦有特指湘阴黄陵山(湘山)一说。浩气:正大刚直之气。上联言才高思敏的考生必定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下联言秉承湖湘人浩然之气去努力拚搏,将成就宏伟事业。全联对仗工稳,意境开阔,平实中凸现新巧,言语中蕴含深意,简洁顺畅,颇值一读。
10
笔下有乾坤,信步蟾宫攀玉桂;
胸中存丘壑,勇为大木柱长天。
(作者:何思奇。工作单位:湘阴县发改局。)
简评:
乾坤者,天地也。笔下如天地之间包罗万象,喻学识广博。蟾宫: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位于月球的广寒宫,中有桂树、嫦娥、玉兔、吴刚等人与物。蟾宫攀桂:上月宫攀折桂枝,喻赴考高中。上联盛赞考生满腹经纶,必定高中,下联为学生寄寓宏伟目标,勇为大木柱长天,系画龙点睛之笔。全联衔接自然,言简意赅,语言流畅,可称佳作。如按组委会要求,能切湘阴地域则更好
评委作品(两幅,不参评)
11
题文星塔,过状元桥,书山同步英贤路;
有青眼垂,作锦鳞跃,虎榜不遗廊庙才。
(作者:秦镇源,湘阴一中1985级高中185班校友,现为湘阴县公安局干警。)
简评:
湘阴历来重视文教,英才辈出。宋庆历四年(1044年)即在县城中心建有文庙,庙前有状元桥。宋时在县城之南建有文星塔,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县城之南重建文星塔,在县城之北建状元塔,合称“双塔凌云”。“双塔凌云”、“状元及第”激励着湘阴学子勤勉好学,奋发有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虎榜是龙虎榜简称,即进士榜。上联紧扣湘阴最具特色的人文景点,下联呼应时下的高考情状,现实与历史深度交融,士子与先贤同频共振。此联突出了时代性、地域性和激励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故被组委会最后选定为考点张贴对联。
12
匡时原吉,护国季高,圣贤豪杰应无种;
华夏潮来,湘江藻振,破浪乘风会有期。
(作者:胡宁荪,湘阴一中1959级初中58班、1962级高中22班校友,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退休干部。)
简评:
“历相五朝”的夏原吉是大明管家,他睿智仁爱,造就大明盛世;刚明耐苦的左宗棠(字季高)收复新疆,成为中国近代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他们是湘阴的骄傲,也是中国少有的圣贤豪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上联典出有力,陡然为莘莘学子增添百倍自信。下联应时应景,且以李白的豪迈宣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化作学子们“战斗”的号角,催人奋进,大气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