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广发大塘村岩泉庵曾悬挂过一副对联:
为恶必灭。为恶不灭,先祖之余德,德尽必灭;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先祖之余殃,殃尽必昌!
横匾:作善降祥
联语意思是,做恶人一定会灭亡! 若不灭亡,是因为其祖宗的福德还没有享受完,,享受完了,则一定灭亡;做善人一定会昌盛! 尚未昌盛,是因为其祖宗留下的祸害没有消除完,消除完了,一定会昌盛!
上下联首句分别肯定了“为恶必灭”、“为善必昌”。随后的分句则解答了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疑惑“为恶不灭”、“为善不昌”的问题,即:为什么有些人作恶多端,却活得好好的? 答曰:他暂时没有灭亡,是他的祖先积了功德,帮他抵挡了一阵子,只要他祖先的功德抵消完了,他就一定会灭亡! 又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好人,遭受天灾人祸,受苦受难?有的虽然没有受苦难,但却举步维艰兴旺不起来,是何原因? 答曰:那是他的祖先曾经作了恶(或出现过重大失误)所遗留下来的后患,只要他祖先留下的后患解除完了,他继续作善事,就一定会昌盛!注意,这里所说的祖先不一定是我们常说的祖宗, 也可能是一个人的累世前身。佛、道两教都强调“前世因,今世果,种什么因,受什么果”,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暂时没有善报而失去对从善积德的信仰与追求,也不要仗着祖德余荫而挥霍享受,福不可享尽,做人一定要多行善,广积德,才能平安无事世代荣昌!
此联语大约由“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人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坤.文言》)演化而来,同时结合佛、道的因果原理,采用“肯定——否定——肯定”句式,运用规则性重字技巧,前后照应、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恶必灭”、“为善必昌”的因缘果报关系,并用“必”字强化语气,奉劝人们扬善弃恶,多行善事。佛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难得的谒文联。
周易或易经是代表着中国人智慧的传统文化精华,是儒、释、道等诸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此书虽是儒生所著,却大量渗透着道家思想,成为两家共同祟尚之典籍,这里面有着深刻的道理。易经为群经之首,《周易》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论断,因为易经彻底明了万物之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实际就是觉。“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宗密法师语)佛教传入我国后,佛家也对易经进行研究,易经属人天声闻缘觉乘佛法,正因为中国有易经的基础,源于古印度的佛法才会在中国兴盛起来,而印度佛法几近于消失。易经实为文殊菩萨所传,伏羲、黄帝、文王、孔子皆文殊化身也,于是两者相辅相成,最终成了具有东土特色的汉传佛教。信仰是来自内心真正的觉悟,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觉”,没有觉,一切都是肤浅的流于形式的教条。由于佛理常与儒道相通,世人信奉不违,因此,佛家寺庙对联对人性便有了真正的教化作用。
当然,为恶必灭。为恶不灭,先祖之余德,德尽必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先祖之余殃,殃尽必昌!此联由于同位重字太多,读之有一种累赘感,少了些文采,不受音律约束,从而又少了些音律美感,但是鉴赏佛家对联,不能用儒家音韵训诂之学来衡量,更不能用现代对联规则来苟求。当时岩前庵悬挂此联,重在它所蕴涵的非凡意义,具有教化与劝善的情怀导向,此联即使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其健康向上的教育意义。
如今,岩泉庵虽已倾圮,但当地老人依然不时念诵这副对联,以教育自己的后代子孙近善远恶,并写进家规家训,把行善积德作为李氏千护公后裔良好家风的一个标志代代传承下去。
(2018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