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县城乡士民挽黄淳熙
湘水奋鹰扬,千里旌旂威甫立;
巴山还马革,万家阛阓痛何依?
黄淳熙(1817-1861),字子春,江西鄱阳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湖南即用知县,累功擢知府,以道员记名。为湘军将领,所部曰“果毅营”。从骆秉章剿贼四川,战殁,诏赠布政使,赐恤,加赠内阁学士,谥忠壮。
默名生(景常春)《古旧联书经眼录》(续之廿九)有《黄子春先生哀挽录》的简短提要:
57、《黄子春先生哀挽录·挽联》,刘蓉主祭,1861年雕版刊印。收湘军各营及刘蓉、骆秉章、翟诰等人祭文、挽诗、挽联200多篇(首)。
黄子春(约1820~1861-6-22),名淳熙,字子春,江西省饶州府鄱阳县丰田村人。湘军人物。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次年联捷成丁未科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湖南,先后代理会同、绥宁等县县令。为人刚直,不苟言笑,因遇事据理力争,不肯屈就,难合于时,故称病辞职闲居,闭门读书。咸丰三年(1853),湖南巡抚骆秉章知其贤能,强使其出仕。咸丰七年(1857),代理湖南湘乡知县,政绩卓著,不久因父丧卸任。因鄱阳已被太平天国占据,故举家移居湘乡。曾国藩筹办浙江军务,曾亲自登门,请其参与军事,婉辞不就。咸丰九年(1859)春,太平军石达开部进兵湖南,淳熙应骆秉章征召,募集乡勇一千六百人,协防长沙。石达开部由宝庆转战岭东,分兵攻江华,淳熙赴援,击败太平军将领何文彪等,进而追击至江蓝厅敌营。同年九月,驰军百余里,在湖南、广东交界的牛尾岭、杉木根、黄马寨等地焚毁敌营,歼灭赖裕新部。因功晋升知府,等候补缺。咸丰十年(1860),率师防堵永州、道州、绥宁、靖州等地,连战连捷。十一月,追剿彭大顺部,收复宜章、桂阳两城,经新任湖南巡抚翟诰保奏,擢升道员,所部增至三千人,号“果毅营”。前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已于同年七月奉旨前往四川督办军务,镇压李永和、蓝朝鼎反清起事,并征调淳熙随同前往。不久,湖南撤防,淳熙即率领所部三千人入川。咸丰十一年(1861),李永和部将张第才、何国梁等围攻顺庆府(今南充),黄淳熙奉命赴援,顺天军转而攻打定远(今武胜)。五月十一日(6月18日)淳熙率兵追向定远,次日在姚店遭遇顺天军,大获全胜。何国梁战死。次日,顺天军余部向北往潼川撤退,在二郎场与援军会合,并在此屯驻。淳熙立功心切,于五月十四日(6月21日)夜打听到顺天军行踪,连夜率兵追赶,黎明时到达二郎场附近,兵分三路前行,进入顺天军埋伏,兵士大乱,淳熙纵马突围时,马匹陷入泥沼。淳熙坐在地上,以佩刀手刃数人,最终受伤被俘,既而被押至空场。敌人令其下跪,淳熙骂道:“逆贼,岂有堂堂太守肯为汝屈以求苟活耶!”敌人大怒,将其肢解,并将遗体焚毁。其事上闻,朝廷追赠布政使衔,谥忠壮。予骑都尉世职,又加赠内阁学士,在顺庆府城及遇难处建立专祠祭祀。《清史稿》及同治《鄱阳县志》皆有其传。
辗转获得《黄子春先生哀挽录》后,才知挽联只有66副,朱孙诒、刘蓉、杨重雅、全顺、刘愚、黄倬、郭崑焘、刘璈等一批晚清官员,皆撰有挽联。黄淳熙的文武之才,颇得晚清名流曾国藩、王闿运等人的赏识。《曾国藩全集·书信》中有《复黄淳熙》的信,《王闿运集》中,更是收了《黄淳熙传》和《黄淳熙墓志铭》。湖南巡抚骆秉章“知其贤能,强使其出仕”,可见他的带兵打仗,是被逼无奈之举。
有个叫恩起的四川顺庆游击,挽联中称黄淳熙:“奋不顾身,为知己死;忠能报国,有古人风。”这个知己,就是骆秉章,当然,还包括举荐黄淳熙的刘蓉。
湘军之初,骆秉章多所建功。起句“湘水奋鹰扬”,就是对湘军威武的颂扬。像鹰一样张开翅膀去拼杀,十分雄迈。上结说湘军在四川,战旗蔽日,所向披靡。下起“巴山还马革”,用《后汉书》马援典故:“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不仅用“马革”道明一切,而且连“还”字也不落下。“马革”对“鹰扬”,可以让人潸然泪下。下结言百姓万民的痛苦无依。联语一豪迈一悲壮,对仗一典雅一精工,是此联的最大特色。而且“阛阓”对“旌旂”,更是兼顾了字形的近似,赏心悦目,予人无限感慨!
汪填金,1962年4月生,江西鄱阳人。警察职业。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楹联学会会员,有联作入编《2016佳联三百副》。著有文集《家在吴山楚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