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伏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这首农谚,充分揭示了中华农耕文化及我们先贤的勤劳智慧。 自黄帝战胜炎帝打败蚩尤,二十岁雄居中原统一华夏民族至今已有4739年。所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汉民族,我们的历法叫夏历,也称农历或阳历,比西方基督耶稣诞生公元记年早两千七百多年。同时还有一种记年法称阴历,万年老黄历采用的是阴阳历。 夏历也就是阳历(与今日所指的阳历不同),它是以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天(24小时),围绕太阳公转365.2422(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天为一年,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1、3、5、7、8、10、12月为大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30天,唯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因为一年在365——366天之间,接近四年差一天)地球绕太阳公转偏离赤道运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行成了显著四季分明的特点。 阴历是月亮自转绕地球公转,从朔月至望月再回到朔月为一个月,(朔日叫初一,望日叫十五或十六)大约为29至30天(29.53059天)。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大小月是不定的,全年定在354——355天之间,这样一来,地球绕太阳一周十二个月,与月亮绕地球十二个月相差11天左右,所以说,每隔两三年阴历就得闰一个月,大约19年闰7个月,才能保持阴历一年与阳历一年的步调一致。阳历二月29天称闰日,有闰日和闰月的年份都叫闰年。因为春节习俗是以阴历为记年的。大多农村出生的孩子习惯用阴历做生日,往往出现大哥小兄弟的称呼。 阴历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仲秋节、重阳节等好多传统民俗。吃五豆,喝腊八粥,煮汤圆,猜灯谜,咬蝎尾(二月二,吃麻花)等,天干地支与属相的搭配,五运六气学说,看相算命,占卜猜字,婚嫁丧葬,吉兆凶福的推测往往奥不可言(十五贯,娄阿鼠的抽签求卦)。 阳历气候物象的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农业生产的宝典。预测大自然雷电、风、霜、雪、冰、雹、潮、汐、汛、雾、霾、干旱、雨涝等,减少灾害。掌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候鸟的迁徙规律;花信的开谢次序;农作物种、管、采收等都是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一月两个节气,基本上是不变的,最多相差一两天。有一年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回来写作文,有个同学开门见山,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老师厉声说:错啦!四月五日不一定是清明节!这个“是”判断词用的不准,应该说:今年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这个小插曲告诉我们“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们搞明白了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各节气的气象物候特点及各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那么题二十四节气联如何写呢?大家明白,楹联是最善咏物言志,借客观物象做思维意象,展开思维活动意象洪托出主题意境,用抒情达意的文学艺术手法,表现出超越客观物象使之发挥淋漓尽致语言风格。什么是“艺术”呢?就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的意识形态!俗话说:打强驴不如轻扬鞭!在楹联创作上一些评论家常批评说的“老干体”,一味地美、好、灿烂、辉煌、千古、万代等空头支票,不是不可说,就是艺术的成份少!其实艺术常常就在生活里。比如立春节气,人们称“打春”一词,这个打就很有艺术性,但其它立夏、立秋、立冬就不能叫打夏、打秋、打冬。春这个万物争荣,活泼可爱的宝宝怎忍一个打字,何能舍得下手呢?好像是正理反说,或珍爱至极,或寓正故斜的嬉戏吧!再比如:打早,打这早干嘛?没有打迟一说。 多少年沉寝在楹联文化艺术中,深感语尽词穷,言不达意,捉襟见肘,还没有一副象样的作品以饗联友,非常内疚。 在二十四节气中,四个“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明季节的气候特点。两个“分”,春分、秋分,两个“至”夏至、冬至。夏至和冬至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至南北回归线的极限。春分和秋分是昼夜相等的时间段。雨水、(冰雪溶化雨水开始活跃期)惊蛰、(动物岀没现象)清明、(祭祀踏青民间活动)谷雨,(雨水增多)小满、(小麦灌浆期)芒种、(收麦和夏种期)小暑、大暑、(夏天最热,地表积温最高阶段)处暑、(天气渐凉)白露、寒露、(气温在十五六至二十度,黄河流域适种麦期)霜降、小雪、大雪、(自然现象)小寒、大寒(寒冷的成度)。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很大。各地民间流传很多农事活动谚语。如:“菜不过小满,麦不过芒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椿树骨朵绽,棉花种过半”,“立夏种棉花,有苗没疙瘩”“小雪不种田,大雪不行船”“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九九歌”等。这些都为我们对二十四节气作为楹联的素材。能把各个节令所见所闻叫它活跃在两行文字的平仄韵律里,跳跃在人们心脉气息的节拍上,使联友有心旷神怡的感觉,那才叫个爽!你看下面孙福奎老师的谷雨对联: 柔和的春风轻轻的梳着柳丝,小燕子在田间掠过,绿油油的麦苗很有精神;气候温暖,正适合种瓜点豆,采茶姑娘悠闲的啍着小曲,蛙鼓鼓也伴奏着雨槌的敲打声。你看这物象春风、柳、燕子、麦苗、豆、瓜、茶、曲、蛙鼓、雨点这些都是谷雨节令出现的物象。这些物象非常活跃,风在梳柳,燕子掠田,麦苗深绿,点豆埯瓜,采茶哼曲,雨槌正敲着蛙鼓,多好的画面。再看夏日: 这个“嫩”字应用的非常美!水怎么会嫩呢?水是否还会老呢?通常说水清或浊,或带上颜色词深蓝、湛蓝、碧绿、没有听说水嫩,是否是通感呢?非也,其实是说刚出水面的荷叶很嫩,倒装句吧,平直说,出水的荷叶很嫩,是因为它刚岀水面,这就是艺术手法!这就是比喻的合理性!嫩尽管是个形容词,从整句关系是复词的修辞手法因果关系在起作用!另一个还有规则重字的应用,使读者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这副联的特点方位词,颜色词对仗很工。我在学习中,有好多老师好多精采的联句,边叙边议边提升,拟人夸张的意境令人眼界洞开!因篇幅关系就不在远扯了。大家都知道:“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