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天对联网首页对联知识古今联话刘可亮‖借义原理的数学分析

刘可亮‖借义原理的数学分析

2022-03-23 22:49:34刘可亮联斋 0条评论

文学艺术的创作,很多人特别注重经验和感觉。这些作者认为,经验和感觉的微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适合学术化的,更不可能用数学来穷尽。“理论生则艺术死”的观点很有市场。

笔者很理解经验和感觉是创作高手们的优势或资本所在。然而,很遗憾,规律的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的微妙经验和感觉,不过是人类在已知和未知的交界边缘“将窥而未得规律”的一种朦胧状态而已。

围棋界此前也固执地认为AI不可能胜过人类的顶尖高手。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棋道一百,我只知其七”所言是客观的。

此前,包括当下,楹联界绝大多数人认为实施借对是很难的,非机智如解缙、纪晓岚者不能偶一为之,群体有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心态。即使是常玩无情对的老手,在经验和感觉层面也不过是“联道一百,只知其七”而已。

借义,弄通透了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的排列组合问题。下面,试揭示其原理。

借对之借义,又称转义,通常从出句中的某一个字入手,进行构思。

 

一.“工对义”与“不工义”

两个“小类工对”的汉字,人们之所以认为它们是小类,且能轻易判断它们是小类,是因为一组易识别的“工对义”的存在。看到“花”想到对“果”“叶”“费”等,看到“道”想到对“途”“僧”“尼”“言”等,是很轻松的事情。

什么是“工对义”呢?以“花/果”为例。其常见的“明显不同的含义”各有5个(实际还不止):

花:a植物器官(名);b错杂的、模糊的(形);c用(金钱等)(动);d不真诚的(形);e姓氏…(名)

果:1植物器官(名);2的确、真的(副);3、事物的结局(名);4、坚决的、果敢的(形);5、充实、饱足(动)…

很显然,我们之所以能普遍认同且轻易识别“花/果”为小类,是因为它们的含义“a”和“1”的存在。尽管这两个汉字还有其他诸多“明显不同的含义”,也不影响人们的判断。我们把这种具有相同、相反、相对或相类的鲜明特征的含义组合称为“工对义”。

我们再仔细识别,发现含义“c”和“5”;“d”和“4”也是“花/果”的2组“工对义”。

任何两个“小类汉字”至少有1组“工对义”,多者有3对左右。

我们还发现,“花/果”各自5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可能构成25种匹配组合。除了3组“工对义”,剩下的22种含义组合则“类属差别很大”,即没有相同、相反、相对或相类的特征。在普通对仗中,人们通常会自觉的规避这些选择。我们把这样的含义组合叫做“不工义”。

当然,若把“花/果”两个汉字更多的含义纳入考察范畴,还有一些不那么精致的“宽对义”组合存在。

 

二.借义的原理揭示

借义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故意把两个小类汉字的“不工义”组合安排到对仗中面对面的位置。

借义能立足的原因是,利用人们对两个小类汉字的“工对义”比较熟悉而使读者身不由己地产生审美错觉,误以为“对得很工”。

借对,就是把上例中“花/果”的22种“不工义”组合自然合理地安排到对联的对应位置。其他的任何两个“小类汉字”,都是如此。通常一个汉字有1-5个明显不同的含义,都能得出这么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

如果想进一步明确哪些为上转、下转和双转,也不复杂:

花:a植物器官(名);b错杂的、模糊的(形);c用(金钱等)(动);d不真诚的(形);e姓氏…(名)

果:1植物器官(名);2的确、真的(副);3、事物的结局(名);4、坚决的、果敢的(形);5、充实、饱足(动)…

直对(常规对仗):让a1、c5、d4面对面。

借对:避开a1、c5、d4面对面。

以避免“a”和“1”面对面为例:

下转:含a不含1

a2、a3、a4、a5

上转:含1不含a

1b、1c、1d、1e

双转:不含a也不含1

b2、b3、b4、b5

c2、c3、c4

d2、d3、d5

e2、e3、e4、e5

 

也就是说“花/果”的各5个常见的“明显不同的含义”在实践中可能构成的对仗路径为:

直对:3种

下转:4种

上转:4种

双转:14种

推之其他“小类汉字”组合,路径的比例大致相当。

用一个表格来概括,也可帮助归纳与理解:

图片

  概括一句话:你想哪个位置转义,哪个位置的甲义避开“工对义”。

 

三.“多字词”借对原理

以上是从单个汉字的含义出发实施借义。“多字词”也可以实施借对。

有的“多字词”本身也有多个含义,如:老舍、生气、草根、过节、胡须。

有的“多字词”在词典上只有1个含义,但容易别解出一个“乙义”来。如:阁下(阁楼下面)、东坡(东边山坡)、白居易(白白居住可行)、徒劳无功(徒弟做了无用功)。

同理,与之对应的词,只要避免“类属相同”就是成功的借对。其排列组合原理同上。

如果句中的“老舍”是“老房子”之意,就故意不对“新居”之类,而选择对“巴金”“冰心”之类。反之亦然。

数学的揭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规律的全貌,理清思路,能有序、有针对性地实践。比如,有意选择“含义差别很大”的情况实施借对,求得突出的审美效果。再如,有意选择“上转”“双转”寻找常人不易发现的精彩借对,求得出新且出彩的效果。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有了数学的揭示,绝不是说诗联创作中的借对,无情对创作就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在数学揭示的大范畴之内,依然需要人类的经验积累和感觉升华,求得作品抵达美学与艺术的高层次。

任何文学类作品的创作,追求句子的自然流畅,合乎逻辑,是底线;运用形象思维,是同步的;承载思想,文以载道是终极目的。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评论区

猜您喜欢的对联及诗文:

借义数学

对联分类

对联知识

热门对联

精彩推荐